中信泰富:中澳铁矿年亏16亿港元 业绩承压

2014年02月21日 08:01  21世纪经济报道 

  秦伟

  对中信泰富(0267.HK)来说,中澳铁矿这块重石仍将压在心头。

  历经6年坎坷,去年12月2日,中澳铁矿产出的第一船精矿粉在西澳普雷斯顿海角启程,但同时也意味着利息支出无法再资本化,折旧费用也大大增加。去年,中信泰富净利润同比增长9.12%至75.9亿港元,但在各类经营性业务中,唯独中澳铁矿带来亏损16亿港元。

  “澳大利亚铁矿带来很大挑战,在财务上也面临很大的拨备压力。如果(接下来)利息不能资本化,折旧加大,产量上不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信泰富主席常振明在2月20日的香港记者会上表示。

  中澳铁矿眼下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与原矿主Clive Palmer的费用争议,由于该项目在过去几个月停止向其支付采矿权费用,Clive Palmer持有的Mineralogy已入禀澳大利亚法院,申请将中澳铁矿清盘。

  对于诉讼进展细节,中信泰富并未透露。中信泰富总裁张极井表示,能谈判解决最好,需要诉诸法律公司也愿意面对,在处理诉讼上会本着最大限度保护公司、项目和股东利益的原则。

  资本开支未见底

  2006年,中信泰富从澳大利亚Mineralogy公司手中,以4.15亿美元买下其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子公司。按照最初计划,2009年就能实现首条生产线投产,然而实际进展并不如意。

  “回过头看,我们和中冶都低估了这个项目的复杂性以及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常振明如此说道。过去几年,由于建设进度拖延等因素,中澳铁矿的实际资本开支已经远超预算。

  张极井透露,去年,中澳铁矿项目资本开支高达99亿美元,其中74亿美元为建设费用,另包括8亿美元资本化利息支出、5亿美元采矿权费用等。未来,中信泰富还计划建设四条生产线,还会继续产生资本支出。

  要完成这四条生产线,中信泰富还需要时间。张极井表示,与中冶的合作终止后,中信泰富开始组建自己的工程指挥部,借用了本公司、中信集团和中冶管理层的资源,四条生产线的工程全部由中信泰富负责,预计能够在2016年底前陆续完成。

  常振明强调,后面四条生产线的建设速度将会放慢,中信泰富希望在第一和第二条生产线上积累更多经验,让后续生产线的设计更完善。

  与前期资本支出规模相比,后续四条生产线的资本开支规模有望略降。张极井解释,之前的资本开支涵盖了所有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海水淡化厂、电厂等全部公共及辅助设施,而接下来的资本开支则仅针对四条选矿生产线。

  中信泰富的财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已签约的资本承担约50亿港元。

  铁矿持续负面影响

  得益于发电量上升及煤价下跌,去年,中信泰富的能源业务贡献净利润约18亿港元,成为经营性业务中最大的利润贡献者;出售上海的一座办公楼拉高了房地产板块的盈利,贡献净利润约10.5亿港元。

  特钢业务受市场改善的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519%至13亿港元,但中信泰富表示,今年该业务的前景并不乐观,受中国从投资驱动型转为消费驱动型经济而减少固定投资的影响,将为钢铁企业营运和盈利上带来压力。

  而由于折旧增加、利息支出因不能资本化而大幅增加、计提拨备压力等因素,去年表现最差的中澳铁矿还将继续拖累整体业绩。“尽管我们实现了精矿粉装运出口这一重要里程碑,但公司的业绩在短期内不会有好转,相反会受到负面影响。”常振明在致股东的信中写道。

  按照中信泰富的计划,中澳铁矿项目实现全部产能后每年可产2400万吨精矿粉,其中900万至1000万吨供给中信泰富特钢,其他则在市场上出售。而常振明也坦言,铁矿需要到一定量之后才有经济效益和现金流,要达到计划的阐述规模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至于拨备金额,中信泰富也未提供具体数据。常振明表示,拨备金额取决于铁矿石价格、生产线建设速度等不确定因素,现在仍难以估算实际金额。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冀文林郭永祥履历背景暴露巨大腐败网络
  • 体育CBA-明显犯规没吹!辽宁冤死 郭士强辞职
  • 娱乐大张伟:春晚观众没花钱 我凭啥真唱
  • 财经中石化如意算盘:引入民资后可做文章很多
  • 科技北京公交WiFi一小时3元部分成摆设
  • 博客方舟子:不要轻信最强大脑“超能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求职简历仅34字被赞萌 考研成绩
  • 罗慰年:凤姐的洗脚经 新移民典范?
  • 唐钧:养老金改革千万不要盲人摸象
  • 刘杉:人民币没有贬值逻辑
  • 李迅雷:城镇化均衡观念下的非理性
  • 袁一泓:香港楼市没有启示
  • 江濡山:断电是政府卡民营实体的狠招
  • 林采宜:信托刚兑是福还是祸?
  • 朱大鸣:唱空楼市伤不了房地产毫毛
  • 叶檀:公务员体制如何打破黄宗羲定律
  • 陶冬:新兴市场值得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