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综述(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15:15 新浪财经

  (六)沪市整体业绩上涨,中小企业板业绩突出

  沪市整体业绩好于深市已经是连续几年的现象了,2005年业绩评价中该现象再次出现,沪市813户上市公司平均得分为68.09分,深市526户上市公司平均得分为60.01分,沪市整体业绩得分比深市高出8分。沪市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44%,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高14.28%,深市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25%,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低36.44%。

  200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公布年报的526户上市公司中,其中401户上市公司盈利,占比为76.23%。深市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和总股本收益率分别为5.25%、3.44%和12.66%,与2004年同期分别为7.62%、4.88%和21.06%的水平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公布年报的813户上市公司中,盈利企业占到了82.53%,沪市业绩继续优于深市业绩。沪市上市公司创造的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82.16%,这些上市公司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占全部上市公司年末所有者权益的72.46%,较深市上市公司显示出业绩优良的特征。

  但是深市的

中小企业板表现出了强有力的后劲,纳入评价范围的中小企业共50户,无一亏损,中小企业板综合得分为76.11分,不仅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得分高出10分之多,而且比沪市的上市公司平均得分高出8分。2005年度,中小板公司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比上年增长37.71%,主营业务利润增长24.51%,净利润增长13.5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89%,平均每股收益0.40元,体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性。业绩的发展得益于资金的充裕供给,50家中小板公司都实行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并确保了募集资金的安全。同时,从董事会的专项说明和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核意见看,上市公司披露情况与实际相符或基本相符。募集资金项目进展顺利,效益良好。同时,中小企业板还重视投资者合理回报,现金分红比例高。在50家中小板公司中,43家公司推出了现金分红的利润分配方案,共计派发现金股利8.19亿元,占50家公司2005年度净利润总额的36.15%;22家公司推出了送红股或资本
公积金
转增股本的方案,共计增加股本10.54亿股,占50家中小板公司2005年末股本总额的18.77%。

  (七)上市公司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2005年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启动股改、暂停新股发行上市的背景下,作为市场主要功能的筹资受到严重抑制。2005年年内只有15家公司发行上市,4家公司增发,1家配股,总筹资额为328.85亿元,较上年减少529.43亿元,减少61.68%。这是市场变革转型中的另一重大代价。但是转型带来的直接影响应该是市场的规范和上市公司内在质量的提高。2005年新上市的15家公司全部盈利,平均业绩得分为73.27分,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得分高出7.89分。

  我们按照上市的时间做各年度间盈利企业的一个比较,见下图: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综述(3)

  图2-5:年度间按盈利比例比较图

  由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从2001年到2005年上市公司的质量在稳步提高,2001年以前上市的公司有77.23%的企业盈利,该比例在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82.28%、87.14%、87.69%、94%和100%。

  2005年新上市的15户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评价结果为PR B- ─良,2005年4月新上市的登海种业综合得分为79.45分,在前百强企业中排名在92位。各年度上市的公司评价业绩比较如下图: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综述(3)

  图2-6:连续年度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

  由上图可以看出,优和良好水平的分布各年基本比较稳定,中等和低差公司的分布各年度间变化频繁,且不均匀。

  三、各行业的评价结果比较

  2005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在2004年度上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但是行业间依然延续了喜忧参半的现象,下面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从横向(与上市公司其它行业)比较和纵向(历史同期)比较两个维度对2005年度上市公司各行业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一)横向比较

  此次评价的1339户上市公司中,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后,20个行业的评价结果如下图2-7所示: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综述(3)

  图2-7:各行业综合得分比较图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到,在2005年度业绩评价中有六个行业的业绩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分别为:采掘业79.51分,金属、非金属业78.61分,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2.09分,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66.67分,食品、饮料业68.04分,交通运输仓储业68.48分,行业分布基本保持了2004年的水平。业绩最好的采掘业得分率不到80%,未能达到优秀水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采掘业中的子行业煤炭行业12户上市公司将业绩演绎得较为完美,成为本次评价中所有板块中的最高得分行业,是2005年度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最好的一个行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业绩好于平均水平几乎没有悬念,正是这些大盘蓝筹股成为了中国股市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有农林牧渔业、电子行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和综合业等11个行业未能及格,得分率在60%以下。

  采掘业的财务效益状况表现最好,得到了26.02分,其次是金属、非金属行业25.15分,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8分,交通运输、仓储业20.09分;在资产质量状况中,采掘业、金属非金属业、交通运输、仓储业表现较好;食品、饮料业的偿债风险状况中表现最好,得分12.75分,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传播与文化产业在偿债风险状况有较佳表现,得分为12.44分。金属、非金属行业的发展能力状况最好,得到21.48分,其次是采掘业,得分为19.1分;采掘业的市场表现状况最好,得分为11.29分,看来市场表现和业绩已经是高度相关了。有关行业详细分析的内容见以后章节,在此不再赘述。

  (二)纵向比较

  我们连续做业绩评价已经五个年头了,对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六个年度间行业的变化加以说明。总体来说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非金属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的表现较好,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而综合类、其他制造业和电子业表现一直缺少令人振奋的业绩。

  1、绩优行业

  对于绩优行业,主要满足以下条件:(1)六年平均得分超过75分;(2)年度之间得分差异在10分之内。2005年度评价中,能够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只有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2005年综合业绩得分为72.1分。

  2、绩差行业

  对于绩差行业,主要满足以下条件:(1)六年平均得分低于60分;(2)年度之间得分差异在10分以内。满足这样条件的行业也的确很难,连续六年绩差的行业只有综合类一个行业,但是从2001年到2005年批发零售业和其他制造业连续五年满足绩差的条件(见图2-8)。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综述(3)

  图2-8:绩差行业连续5年综合得分趋势图

  3、业绩向好的行业

  对于业绩向好的行业,主要满足以下条件:(1)六年平均得分在60--75分之间;(2)年度之间得分差异在5分之内且趋势向上。严格来看2005年不存在这样的行业,信息技术业在以前连续五个年度业绩一直向好,但是2005年的综合得分只有58.4分,低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7分,得分率尚不及60%。食品、饮料行业2000年业绩较好,从2001年开始出现下滑,到2005年连续四年呈现出业绩向好的趋势。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业绩除在2004年度徘徊在及格线以外,其余五个年度基本还是满足业绩向好的标准。

  我国加入WTO五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从2001年的44%增长到2005年的63%,机械产品、电子产品占出口比例逐年提高,这些行业的周期波动不再仅仅受国内市场所左右,更将融入到整个世界的周期波动中,而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又将反作用于全球整个行业。中国与世界已经贴得很近。借助与国际经济的形势,全球制造业已经显示出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通过并购延长产业链,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也将是这些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与之类似的还有电子业,国际整体产能已逐步从欧美、台湾等地向中国大陆转移。那么在未来的表现中相关行业应该可以出现期望的业绩。

  (关于本报告: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中联会计师事务所和国资委有关专家共同组成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课题组,对沪深股市截至2006年4月30日公布年报的1339户上市公司(不含金融和B股公司)的2005年度综合业绩进行了评价排序,评出了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100强。)

[上一页] [1] [2] [3]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