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引子
  1992年盛暑,绝大多数中国人尚不知股票为何物。清晰记得,那时一位闯荡深圳的亲戚不远千里十万火急赶奔回家,向所有亲朋戚友,包括编者的父母,“搜刮”身份证。当时,只听说借来“买股票”,能“赚大钱”。后来,那位亲戚并未因此“赚大钱”,而编者与中国后来许多股民一样,听说了股票这个东西……越来越多人相信了一夜暴富的神话,炒股便成了“90年代第一热”。[发表评论]
  事件回放
  1992年1月,一种叫做“股票认购证”的新鲜玩意走俏上海滩。
  1月20日,邓小平在南巡中肯定了股票试点的作用。
  3月2日,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
  5月21日,上交所放开了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引发股市暴涨。由于尚无涨停板限制,沪市一日涨了105%。随后,股指连飚两日,25日,行情触顶,报1429点。从月线图看,该月收了根空前绝后的长阳。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中国股市能令人一夜暴富。
  8月10日,深圳。“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也是该年最后一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张100元,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0张,中签率为10%。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一抢而空。因发售认购表的组织工作不严,存在少数工作人员私分认购表的现象,数万名没有买到股票的人走上街头——股史称“8·10风波”。次日,沪市首度狂泻,三天暴跌400余点。[发表评论]
  股票认购证:早期股票发行的一种方式,又分为两种。一是限量发售认购表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在发售认购表之前,事先公布认购表发售的总数量,并规定每张居民身份证可购买认购表的数量;二是无限量发售认购证的方式。“8·10”中使用的是前种方式。
·组图·
  三十多岁的卢晓媚是广州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一名学者,从未涉足股市的卢晓媚得知8月份深圳将要发行一批原始股,于是和7个同事赶往深圳。在当时的日记中,卢晓媚描写了到达深圳第一天的情景:“上万的人顶着烈日蜷缩在储蓄所门前的水泥地上,矿泉水瓶子、快餐盒子扔得到处都是。”这一天,深圳的300个新股认购发售点挤满了150万股民。
  专程从江西赶来的小伙子在发售前半小时被挤出列,他手攥着身份证和钱绝望地喊道:“我排了两天两夜的队啊……”[查看][发表评论]
  昔日股民今何在
  一个从股市一夜暴富的打工妹现在一下变成靠出租房过日子的“地租婆”,邹胜英的确感到不自在,但她现在已经很少外出抛头露面了。……
  对深圳某电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石晓玉来讲,1991年6月20日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日”。当他抛出一月前购买的深金田300股股票时,当时花了几百块钱买的股票,现在一下变成数千块。这“第一桶金”,是他用辞掉在潮州某政府机构的小职员换来的。……
  现在已经退休的王学初(化名),在深交所刚刚发行股票的时候,是深圳市某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他当时买了深发展和TCL公司发行的原始股,一共花了3万元左右。到1998年,当家人说,他买的股票发大财了,他抛出后赚了300多万。……
  深圳国信证券公司一研究股市有10多年经验的人士表示:深交所第一代股民发财的的确很多,但到目前很多已经销声匿迹。而转行做公司或者其他的可能还不少。但不少人都是先一夜暴富,然后渐渐的这样或那样的把钱用光了,现在和一般市民没啥两样。[全文][发表评论]
  今与昔
  一夜暴富的神话其实也理所当然,是市场供求矛盾造就了中国第一代股民暴发户。
  “8·10”风波前夕,正值行情如日中天之际。显然,如不做好充分准备就“开闸放水”,风险很大。好比一个长期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一旦完全放开管制,必须警惕金融动荡。  “8·10”风波后,国务院紧急做出反应,决定成立专门的证监机构,证券委和证监会应运而生。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认为“8·10”事件实际上是由技术问题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很快,股票认购证改为无限量发售形式。随后的股票发行以增加发行成本的代价换取了发行稳定。
  股市年纪轻轻,却已不再单纯。那时的股市基本上是散户博弈,而今天,主宰股市行情的已是“机构投资者”,甚至是所谓的“神秘资金”。股民的心态在变。昔日股票发行市场上有“拼命三郎”,今天,股民视股票发行为“圈钱”。市场各主体——股市的“灵魂”券商、代表公正的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学术界的权威、融资者上市公司等等的诚信,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就连政策也在这个素有“政策市”之称的市场中渐渐失去刺激能力。[发表评论]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174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广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