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央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32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1.04万亿元,环比分别下降6068亿元和7799亿元,均略低于预期。10月M2余额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这几个数据似乎给人一个印象:货币政策收紧了,甚至是已经比较紧了。有人认为,货币政策有可能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出微调,届时M2同比增速可能会有明显回升。给人货币政策偏紧印象的还有近期的债券市场。在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主要经济指标多数下行之后,10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18收益率仍然上行,盘中最高至4.01%,三年来首次升破4%关口。在经济指标下行的“利好”之下债市却没有回暖,原因似乎是当前资金面偏紧,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似乎只有放松货币政策及放松金融监管。

  但是,也有很多数据和现象显示,当前货币政策与金融环境并不是偏紧,而是偏宽松。10月新增信贷和新增融资虽然环比下降,但同比却分别多增了119亿元和1522亿元。导致环比下降的主要是季节性因素,10月有国庆长假,信贷和融资增量一直偏少。考虑到以上相关因素,新增信贷和新增融资能够实现同比多增,反映货币政策并不比去年同期紧。

  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和重大事件影响,贷款和融资的增长会有波动,因此,看累计增量更能衡量货币政策与融资环境的松紧程度。今年前10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16.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6万亿元。因而,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都达到了13%,后者高出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预期目标。

  虽然债市下行,但股市的走势却比较坚挺,从5月中旬的3000点上方,一路上行到3400点以上,这是近年来少见的好行情。虽然股市上行的部分原因是今年经济增长超预期,但也反映当前资金面并不紧张。楼市方面,由于受到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调控措施的影响,房价上行的势头受到了遏制,但进入楼市的资金仍然比较多,1-10月份,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同比增长20.2%,定金及预收款增长14.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及土地成交价款的累计同比增速自5月以来基本上一直在上升,10月已分别达到12.9%和43.3%。这些数据都显示楼市“不差钱”,也因如此,虽然调控措施相当严厉,但房价下行的趋势并没有真正确立。另外,小贷公司、网贷平台等类金融、非金融发展迅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融资环境较宽松,获得资金并不难。

  那么,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环境到底是偏紧还是偏松呢?偏紧和偏松的现象同时存在,其实是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之间出现了一定矛盾。这一矛盾突出地反映在M2与信贷增速的背离中。信贷快速增长,而M2增速较低,10月末,两者之差达到了4.2个百分点。M2主要是由存款构成的,可以反映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情况;贷款则是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资金来源的增长放缓了,M2增速较低,使货币政策看起来收紧了。而资金运用和资金需求仍然在比较快速地扩张,但在资金来源收紧的情况下,只有一部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其状况反映融资环境仍然宽松,而另一些需求则会感受到融资环境在收紧。相比楼市和股市,债市对资金需求并不是优先的(预期收益率比另两者低,维持价格稳定及上涨的迫切性也低)。

  要解决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之间的矛盾,要么使资金来源增速升上去,要么使资金运用增速降下来。有人期待M2增速明年会上升,但这可能是难以实现的。一方面,随着GDP增速放缓到6.5%左右,而通货膨胀率要维持在2%左右,M2增速下降到8.5%左右是合适的。另一方面,这些年消费率上升而储蓄率下降,居民存款的增长会趋势性地下降,这也意味着资金来源与M2的增速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今年M2增速较低,固然有金融去杠杆的因素,实际上也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变化。因此,目前信贷和融资13%的增速显然是偏高的,需要使之降下来,与资金来源的增速相适应。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