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败传奇”鲁冠球

  刘永

  编者按/中国第一代乡镇企业家、浙商“教父”、民营企业家中的“不倒翁”“常青树”……太多荣誉属于刚刚去世的鲁冠球,他的人生中充满难以尽述的不败传奇,虽有彼时时代的特殊性,但能够不败,更因为他所具有的独特的企业家精神。我们相信,这种精神始终是推动社会向前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同时,我们回顾他在多年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谈及的企业家精神、生死、“常青树”……以此纪念这位企业家。

  10月25日上午12时,有浙商“教父”之称的浙江万向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鲁冠球因病溘然长逝,享年72岁。

  在万向集团,许多员工亲切地称鲁冠球为“鲁爷爷”。鲁冠球的离世,不仅让整个万向集团员工陷入悲恸之中,也让整个中国企业界深感惋惜。

  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其亲手创立的万向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集团制造的零部件。

  鲁冠球身后,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企业家精神财富以及他靠勤劳和智慧书写的“不败传奇”。

  商界不倒翁

  1945年1月17日出生(万向集团在讣告中称其1944年12月生,系按照阴历算)的鲁冠球,基本上与共和国同龄。在过去几十年间,他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和企业家精神的光大。

  一个月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工商界欢呼雀跃。鲁冠球在9月26日当天写了一篇题为《时代契机,我们没有理由错过》的文章,回顾了他的创业历程,文辞恳切。

  文章提到:“学习《意见》,心情难以平静。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时光回转到1969年。24岁的鲁冠球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厂,服务周边的农民和农业生产。

  1978年冬天,鲁冠球从报纸上看到国家安排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其中有汽车货运指标要达到5.4亿吨的信息,这让鲁冠球敏锐地意识到修理汽车需要万向节的商机。

  鲁冠球去了北京中汽公司,但对方拒绝了他,原因是不能将生产指标下达给一家乡镇企业。不过对方透露一个信息,一种进口车型的万向节,因为批量小、质量要求高、利润低,使得很多厂家不愿意生产这种产品,如果鲁冠球愿意接,就将这个指标给他。

  鲁冠球一口答应。但他和创业伙伴从没有生产过万向节,便四处打听哪有这种进口汽车。在听说杭州来了这些车型后,四处找关系,再三恳求,说服驾驶员,利用晚上把汽车上的万向节卸掉,按照实样画成草图,赶在黎明之前把万向节安装上去。

  18年后,被视作“疯子”的李书福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把两辆新买来的奔驰卸成零部件,琢磨汽车的构造。

  鲁冠球依靠模仿,获得了第一桶金。但是麻烦也接踵而至。刚起步的万向节厂遇到了质量问题,鲁冠球让人从全国各地的客户处将问题产品背回来,总共涉及3万多套,价值43万元。有人建议修补后降价处理,而鲁冠球却坚持把这批货以每斤6分钱当作废品处理掉,并扣除自己半年奖金。

  鲁冠球第一个扛起装在麻袋里的万向节,走向镇上的废品收购站。这是1980年春天,4年后,在青岛的张瑞敏抡起锤子砸冰箱。损失换回的是客户的满满信任,提升了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

  1983年,萧山县实行企业承包制,鲁冠球与家人商量,决定承包萧山万向节厂。鲁冠球把家里祖屋和村东头刚培植好的苗木抵押,与公社签订了承包合同,这对鲁冠球是改变命运的重大转折。

  承包第一年利润154万元,超额完成任务。按照承包协议,鲁冠球应该拿到8.7万元的奖励。这在万元户还很稀缺的当时,让很多人眼红,鲁冠球却将个人奖金继续投入企业经营中,并连续三年一直这样,这让鲁冠球收获了尊敬和信任。

  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买断万向节厂的股权,政府淡出主管角色,鲁冠球的时代开启。当年合伙开的农机厂实行粗放型的多角经营,到了80年代,鲁冠球果断舍弃多角经营,转而走向产品专业化、生产系列化的路子,集中力量生产汽车万向节产品。

  1990年1月,他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这一年,鲁冠球成为美国《新闻周刊》杂志的封面人物,轰动一时。1992年,他创办的浙江万向集团公司挂牌成立。1994年1月,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向钱潮”)在深圳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以万向集团为依托的“万向系”,不仅实现了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高度整合,而且成功组建起了一个包含汽车、新能源、农业、地产、金融诸多领域在内的庞大帝国。

  鲁冠球,正是中国凝聚企业家精神的杰出代表,而且在企业经营中数十年来立于不败之地,将一个乡镇企业打造成了业界闻名的跨国企业。

  “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是鲁冠球近20年来的标签。上世纪80年代,在商界打拼的一批风云人物中,如全国最知名厂长步鑫生、著名改革人物马胜利、中国首富村大邱庄禹作敏的传奇故事都已经风消云散,但鲁冠球和他的企业依旧在市场上阔步前行。

  几年前,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深沪两市最早上市的200家公司,董事长始终未变的不过寥寥数人,而鲁冠球正是其中之一。

  教父的手腕

  每天五点十分起床,步行上班,在七点十分准时到达三楼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许多万向人都知道这是鲁冠球多年如一日的生活工作规律。

  若当鲁冠球面向窗外时,会看到穿着蓝色工装往来的员工,一只巨大的雄鹰雕像,这个雕像是根据20多年前美国舍勒公司赠礼仿制而成。这是万向征服美国对手走向世界的最好寓意。

  1984年,鲁冠球以“第一个到访美国的农民企业家”身份,参观了美国最大的万向节生产企业舍勒公司,鲁冠球被深深震撼——舍勒公司250名员工年生产400万套万向节,而万向公司上千名员工才生产100万套。

  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鲁冠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草根”阶层,既缺少国有企业才能享有的政策和权利,也与有资金支持的企业相比缺乏有力保障。鲁冠球所能做的,是灵敏的商业感知和自身的刻苦努力获取发展契机。

  鲁冠球美国回来后,刻苦钻研管理之道,千方百计提升生产效率。他希望引进两辆机床,吸收员工入股,缓解当下和以后的资金问题。将家里仅有的5000元钱放到厂里,带头入股。

  员工入股在今天看来是很普通的经营行为,但在30多年前的1984年,却是一个大胆的想法,鲁冠球面对必然到来的阻力,争取了一批人员的支持,提出入股后的收益与自身业绩相挂钩的概念。

  当年参与投资入股的员工135人,募集资金30多万元,当年厂子收入颇丰,年底分红,工人们分红率超过20%。职工投资入股的意愿更加强烈。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被鲁冠球进一步运用,进一步完善股份合作制,在1986年时吸收中气投资公司等社会法人向企业投资入股。

  十年后,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钱潮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由万向集团、华联汽车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投资开发公司、中国工程与农机进出口公司在杭州万向节总厂的基础上联合发起组建,中国第一家以乡镇企业占主要投资比例异地上市的股份制企业。

  鲁冠球谋求上市,但却屡次遭到拒绝。在上市当天,鲁冠球感慨地说,“没有改革开发,就不会有万向集团”。这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第三年年初,可谓得风气之先,而鲁冠球则乘风而起,在时代大潮中长袖善舞。

  万向朝着产融结合的方向,逐渐开启了资本运作的大幕,投资保险公司,参股浙商银行并位居第一大股东,重组浙江省信托,加上万向租赁、万向期货和通联资本,搭建起来的专业化金融投资平台,成为万向集团在产业经营方面最强有力的助推器。

  万向集团击败德隆系,将东北的华冠科技纳入囊中,并购承德露露,参股美国霍顿保险公司。

  相比当年如日中天的德隆系,万向系的并购都是有的放矢,不为并购而并购,为了能与汽车零部件业务期待产业协调效应才做的收购或投资。

  在公开场合,鲁冠球曾经提到过万向沟通的几个条件,第一条就是不违背现有产业方向,不违背经营宗旨,只取所需。

  除了万向钱潮、承德露露,“万向系”还掌握着万向德农顺发恒业两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参股华谊兄弟广汽集团新和成等18家A股、港股公司;布局有颂大教育、商安信等1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金融方面,则取得了除券商之外的几乎大部分金融牌照。

  万向在国内市场,由一个小小的万向节起步,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配件制造商。而在全球市场,成为包括美国通用在内的多家知名汽车厂家的零配件供应商。

  万向在海外的收购,主要围绕汽车零部件这一战略主业。围绕万向制造营建国际市场网络增强市场控制力。

  2000年与LBS公司联手收购竞争对手美国舍勒公司,万向集团获得舍勒的品牌、技术专利、专用设备及市场份额。这是鲁冠球最得意的一笔交易,不仅代表着打败曾经最强劲的对手,让万向走向世界,也体现着鲁冠球求才若渴的开花果实。

  这笔交易中最重要的主导者是一个叫倪频的年轻人。1989年,倪频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分配到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按照当时国家规定进入事业单位的人需要到基层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倪频被安排到了万向集团实习。

  据说,鲁冠球见到倪频后就对有头脑有理想的倪频心生喜欢,但倪频想赴美国攻读博士,鲁冠球千方百计希望他留下,两个人进行了一次“朋友式的谈话”,鲁冠球向倪频勾画了美国战略的蓝图。

  倪频在美国读博期间,创办了万向美国公司。旗下拥有30多家分子公司,1000多名员工,但是只有6个中国人。鲁冠球曾表示,不管是收购也好、投资也好,实行充分的放权和信任,只关心现金流,其他什么都不管。

  倪频得以使万向产品在美国站稳脚跟,产品进入通用、福特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完成了包括收购菲斯克等30多笔海外并购。

  以“抠”为美

  鲁冠球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在荣誉等身的同时,鲁冠球也倍加珍视信誉,提出要“像追逐利润一样追逐信誉”“企业家的职业信誉是企业家的第二张身份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正是对信誉的重视,让鲁冠球多年前就建立起了稳固的上下游合作关系。

  从一家乡镇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罕见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万向集团在取得年均25.89%增长业绩的同时,也成为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

  在《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中,鲁冠球及其家族位列总榜单第178名,更是高居汽车榜第8名,财富达到71亿美元。

  在获取财富的同时,鲁冠球一直视节俭为美德,并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中国台湾台塑集团王永庆作为榜样——洛克菲勒记账本从不离身,连5分钱邮票也不漏记;台塑集团则直接将“小气有理”作为企业经营理念。

  万向集团在生产中产生的氧化铁,每吨价值只有90元,但也照样收集起来卖掉,将受益从成本核算中扣除。

  在一本关于他的传记中,鲁冠球亲自撰写了一篇名为《勤以励志,俭以养德》的文章。鲁冠球说,勤奋而节俭,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种精神状态。

  鲁冠球说,万向钱潮能够有今天,与我们一直以来勤俭节约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勤俭节约也体现在精细化管理中,万向集团员工的工资就分为五种。

  一本关于《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的书中记录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细节:鲁冠球要求自己每天用4个小时来学习,每天清晨5点钟起床。作为知名企业家,鲁冠球从来不上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让秘书每天准备20厘米厚的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从各主流报刊、网站采集到的重要政策和与汽车行业相关的信息,鲁冠球会在认真看完后,对其中一些进行标记,分发给集团各个部门,每个月会被下属将这些资料汇编成册分门别类归档。

  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到的两名企业员工介绍,鲁冠球在万向集团有着极高的地位。集团内部有一本人尽皆知的小册子——《鲁冠球讲话汇编(1999-2016)》。

  鲁冠球的经验,在数十年的企业经营中已经升华为经营哲学,如:“贫穷是一种挑战,富有更是一种考验,管得住小节才能够成就大业。我们不仅可以从勤俭中走向富裕,更可以在勤俭中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美。”

  在一位万向集团员工印象中,多年来鲁冠球从没有其他爱好,不打高尔夫球,不买奢侈品,除了专注于企业经营。

  他妻子章金梅也是万向的创始人,但一直在车间做焊工,孕育4个子女时都在坚持工作。有一次杭州市领导来工厂考察,走到正在焊接的章金梅身边时,旁人介绍这是鲁冠球爱人,让这位市领导惊讶不已。

  鲁冠球的“抠门”哲学还包含稳健经营,他多次提到企业收购不一定非要当大股东,有时成为老二也不错。

  浙江已经有几十家企业走上造车之路,鲁冠球也坚定地认为电动车才是汽车的未来,但零配件仍是万向集团的主业。鲁冠球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入住整车制造——入股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这家由4家企业发起的公司里,万向位居第二大股东。

  鲁冠球曾对人讲过,整车制造高投入高回报也高风险,但是选择成为广汽股份第二大股东,既不用承担经营上的高投入和高风险,还能在经营过程中有一定的话语权。

  未竞的事业

  浙江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方面是有优势的,而万向集团则更是把控着万向节等零部件细分领域的垄断地位。鲁冠球的老乡李书福也在过去20年里成立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界的另一位传奇人物。

  但是数十年来,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一直徘徊在汽车制造的边缘,似乎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整车制造做准备。鲁冠球曾经在公开场合提及,一代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汽车制造格局必将出现颠覆性变化。

  万向集团在1999年就设立了电动汽车项目,2002年就开始启动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并在2009年在萧山投资数亿元生产锂电池。

  2008年10月,万向集团旗下的万向电动车公司展示了续航里程达380公里的纯电动轿车。在此之前,万向集团拿下了国家第一张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准生证。

  早在2010年,万向集团就与美国Ener1公司合资,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电芯及电池生产基地;2012年,万向集团以2.566亿美元价格收购了美国最大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2014年,收购美国增程式电动汽车企业菲斯科,并成立超豪华电动车Karma公司。

  万向集团成立全球电池研究院,与美国知名的科研机构及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研发包括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液力变矩器、悬架系统等。

  鲁冠球所希望做的,是能把海外和国内两个市场的优势对接起来,其中一个具体而低调的目标是“超越特斯拉”,但如今这些成为鲁冠球有生之年的未竞事业。

  对于未来接班问题,鲁冠球在接受某家电视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选择我的儿子,但将来有能力超越他的优秀人员出来,能够把企业搞得更好,我可能会要调一个。“应该依赖一套成熟的体制”。

  1994年,刚刚24岁的鲁伟鼎升任万向集团总裁,开启了父子联手缔造“万向帝国”的时代。有传言称,作为鲁冠球之子,鲁伟鼎初入集团,名片只印着“伟鼎”。

  在儿子担任总裁时,鲁冠球更像是一个未来企业家的教父,父子携手并肩作战,联手在资本运作领域开创了“万向系”,并在与包括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等商界巨鳄的竞争中,“胜多败少”。

  在收购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菲斯科时,万向美国公司与竞争者进行了19轮竞价,最后以10万美元的微弱优势战胜了亚洲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

  万向集团公司副总裁管大源在“万向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据说更近于亲友,而非简单的员工、商业合作伙伴。《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一份“鲁冠球治丧委员会”名单中了解到,成员排名第一位的就是管大源,历任万向集团总经理助理兼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除了鲁伟鼎和倪频,鲁冠球的3个女儿也分别被派到北京、上海等地历练,跟“各自丈夫”独当一面,负责万向集团在当地的业务。

  随着鲁伟鼎在万向系权力的巩固,逐渐承接父辈交过的“权杖”。鲁伟鼎更倾向于将万向系打造成为一个金控集团,这与万向一直涉足汽车、清洁能源等方面的传统制造企业相比截然不同。

  鲁冠球斯人已去,转型中的万向集团未来会呈现什么样的面貌?谁来续写近50年的不败传奇呢?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