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防控风险可圈可点

  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

  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领域进展成就时表示,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平均每年增量44413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成绩巨大,来之不易。”谈及对过去五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评价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感慨道。

  L型经济走势未变

  时代周报:2017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如何?

  徐洪才:全球经济总体上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主要表现在:首先,发达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经济明显复苏,上半年美联储加息两次,加息频率较高,而IMF今年连续四次上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最近一次上调到3.6%。美国、欧洲的通胀率都接近2%,已接近其政策目标,日本最近一年也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局面。

  其次,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复苏实际上是去年的延续,去年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飙升,从年初的28美元/桶,涨到年底的50美元/桶以上。今年以来,油价总体上稳定在50美元左右,油价上涨有利于摆脱通货紧缩的局面,不光是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也出现了复苏。

  这一次的复苏,范围之广超乎预期。最新一期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今年全球75%以上的经济体都出现了明显的复苏增长。外部强劲的经济复苏信号拉动了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活跃,因此今年可望结束过去连续五年世界贸易增长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局面。这也说明,过去八年多的时间,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总体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未来几年中国面对的国际合作机会增加,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世界经济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起点上,经济增长动力增强,目前已经形成这样一个良好发展势头。显然,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正在离我们而去,蓝天白云显现,春天回来了。

  时代周报: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国家统计局将于10月19日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多家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预测增速是6.7%或6.8%,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IMF会议上预测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7.0%,你怎么看?

  徐洪才:6.7%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第一是比较稳,从上半年的6.9%下降到6.7%,波动幅度并不大。第二,我们总体的经济走势还是呈现L型,这一趋势并未改变。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6%,IMF预测明年将达到3.7%,是往上走的。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速是2.2%,明年2.3%,也是往上走的。这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周期,而IMF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速是6.8%,明年6.5%。这也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或者说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了。

  对于三季度增速,8-9月的经济数据已经有所显现。

  投资明显下降。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8%,增长力度减弱,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虽然8月份7.9%的数值仍然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跟近几年相比较低。基建投资通过PPP的形式来吸引社会资本自行参与,效果不尽如人意,民间投资增速去年一度回落,到去年12月温和回升,今年上半年也在回升,但三季度又有回落迹象。虽然制造业投资形势较好,但总体上投资有所回落。

  第二,消费保持基本稳定,但也出现回落。主要因为传统的两大消费领域增长速度出现下降,一是汽车消费,不再有去年那种9%以上的增长,一方面是受税收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去年透支了今年的消费;二是住房消费,这跟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有关。新兴消费相对活跃,其中旅游消费表现最明显,信息、文化、养老、体育及健康消费等新兴消费总体势头也良好,但毕竟块头没那么大。传统消费和新兴消费两者相抵消,出现温和的下降。

  第三是外贸出口出现回落。上半年外贸对经济增长是正的贡献,但过去那种15%以上的强劲增速显然不可持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去产能”政策作用下,煤炭、钢铁等相关产品价格上涨。此外,基数效应起作用,去年上半年外贸是负增长,谷底较低,到下半年已经恢复正增长,在此基础上,下半年中国外贸同比的基数不一样,增速回落是必然现象。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连续几个月低于9%,这在过去是少有的。

  不刻意求高速有利优化结构

  时代周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的主要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徐洪才:五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大体上就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越来越明显。十八大总结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同时对未来的趋势作出一个科学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新常态。这个科学判断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对政策制定和经济运行有重大影响。

  经济进入新常态体现在:第一是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到目前的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优化,往中高端迈进;第三,动能转化。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所以有时候经济速度下来一点也是我们主动调整的,不刻意追求高速,这样有利于优化结构,培育新动能。中国经济实际发展脉络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演进的,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是降低了,但经济结构优化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坚实了。

  时代周报: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这五年中国经济是如何调整、怎样闯关的?

  徐洪才:一是新旧动能的转换,中间有一个换挡和衔接,我们做得比较好。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增加就业政策、促进创新政策等形成合力,推动了新动能培育。比如搞双创活动增加就业;简政放权改革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扩大政策优惠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吸引外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些战略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是有益的。

  二是在防控风险方面卓有成效,成功规避了一些局部性风险,主动化解了一些风险。第一,通过国企改革、降杠杆等措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现在总体风险是下降的。

  第二,银行体系风险也是下降的,国有银行的风险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密切相关,国企成功去杠杆,帮助银行降低了风险,银行业自身也作了努力,比如同业业务去杠杆,过去一年效果明显。

  第三,股市曾异常波动,风险也被成功化解,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建立新股发行的常态化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直接融资,增加企业股本金,降低企业杠杆率,市场总体保持平稳。

  第四,外汇市场经受住了剧烈波动的考验,现在保持相对稳定,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微观监管政策之间形成合力,在7月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旨在会加强协调,补齐短板,总体上风险下降,出现了连续七个月的外汇储备上升。

  第五,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也得到妥善处置,对P2P、ICO和虚拟货币市场的管控整顿,对互联网移动支付体系、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有长足进展。

  第六,一线城市资产泡沫的风险在下降,对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房价进行针对性调控,同时着力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城市出台不同政策,比如土地供给制度改革、扩大租赁市场、扩大保障房供给,多管齐下,整个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的价格上升势头被遏制住,5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投资出现逐步回归理性的迹象。六个方面砥砺前行,趋利避害,取得了明显效果。

  总体而言,在新旧动能转换和防控风险方面可圈可点,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

  继续扩大开放,促进体制改革创新

  时代周报:此前,你曾对十九大之后,未来5-10年的中国经济走向作出两点基本判断,可以具体说一说吗?

  徐洪才:十九大之后,或者说未来5-10年的中国经济走向,我有两点基本判断:

  第一,仍然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合作仍将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如何把握?眼下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多是难啃的骨头,如何攻坚克难、将改革事业进行到底?我认为,通过扩大开放倒逼改革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我们将共同见证中国经济出现多方面的重大变化:2023年,中国人均收入超过1.2万美元,进入世界银行认可的高收入国家行列,届时中国将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25年,中国将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为制造业强国;中国互联网产业或数字经济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经济对外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开始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与中国经济地位大体一致的作用;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将面临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城镇化进程继续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开放度进一步提高。

  总而言之,未来10年甚至到2030年之前,对中国而言仍将是一个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将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体制改革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未来我是充满信心的。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