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名企密集入驻 雄安新区迎产业先机

  张忠山

  周丽 雄安新区设立半年后,位于安新县三台镇轻工业园区的恒华鞋材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隆隆转动,工人把一批批休闲鞋面料装包存放,准备运往附近一家制鞋加工厂,生产线正常运转,仿佛跟半年前没有两样。

  但对于这家公司的董事长王伟来说,半年之变堪称千年巨变,机遇与挑战一并袭来。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明确指出支持在京资源向雄安新区疏解。政策导向将使雄安新区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对当地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半年以来,各大央企、国企纷纷进驻雄安新区,白洋淀区域热闹非凡,其产业定位也逐渐明晰。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透露,新区未来主导产业将围绕生物制药、电子科技、高端制造、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展开。

  “新区产业定位这么高,传统制鞋产业即使再升级,也跟新区定位格格不入了,我们开始考虑把生产环节整体转移。”王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新区带来巨大机遇,大家都很兴奋,但同时也在寻找传统制造业的突围之法。与王伟一样,在有着“北方服装名城”之称的容城县和“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之称的雄县,当地企业家们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奥威路之变

  “雄安新区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在距离容城县奥威大厦不远处的红绿灯路口附近,一台移动式LED大屏幕滚动播放着政策解读短片,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观看。从贴出来的广告语到政策宣传标语,雄安新区设立半年后,奥威路随处可见“雄安新区元素”。

  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容城县奥威路距离白洋淀火车站不足10分钟车程,政治、交通、区位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其成为进驻企业的首选之地。

  近日,当记者走访奥威路,这里已经成了“央企大街”,宾馆、饭店和许多商铺“腾巢”,各大“中”字头和“国”字头企业扎堆入驻。记者2月底走访时,容城县政府对面是三家普通宾馆,如今这里已经聚集了中国交建、国家电投、中铁建设三家央企。

  “现在县城里入驻的央企、国企越来越多,整个奥威路随处可见各类大公司,我们有一些在北京、天津等地工作的人遇到合适的机会就回来工作了。”众多企业陆续入驻雄安新区,就业机会随之而来,家住容城县的小陈辞掉当地一家小型贷款公司的工作,应聘来到了山西二建集团。

  事实上,截至8月底,已经有65家大型企业进驻容城,其中近40家央企、国企在奥威路挂牌设立办公室。进驻企业大部分为基建工程和电力类企业,如中铁建设、中国铁建、中铁隧道局、中铁建工、中国大唐、中国电建、中核工业等。此外,还包括银行、证券等在内的金融企业,如华夏银行长江证券等。

  不仅央企,不少地方国企也落地雄安新区,如河北省内的河北建设集团、河北招标集团、河北建工等。也有河北省外国企已经落子,如北京市政集团、绿地集团、山西建工、湖南建工、上海建工等公司也在此设立了办公室。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区管委会9月28日消息,首批获批落户雄安新区的有48家企业,也就是说,上述部分企业虽然入驻雄安新区设置了办公点,但还未获得雄安新区“入场券”。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入驻企业尚未开始营业,基本上处于装修办公室和前期筹备阶段。“经常有过来谈业务合作的人,但现在雄安新区整体规划还没有出来,大家都在等规划。”山西二建集团的小陈告诉记者。

  定位高端产业

  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明确指出全力支持央属高校、医院向雄安新区疏解;支持市属学校、医院到雄安新区合作办学、办医联体;支持部分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向雄安新区有序转移,在雄安新区合作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

  产业转移的前提是明确产业定位,自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其产业定位就备受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曾指出,雄安新区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地方竞争格局下,雄安新区不仅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也承担着带动河北当地经济发展的使命,尽管我们不怎么提到后者。在此背景下发展产业,既不能污染高耗能,又要有足够大的经济拉动力,那只能发展高新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宣晓伟对记者表示。

  8月16日,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公开表示,雄安新区未来主导产业将围绕生物制药、电子科技、高端制造、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展开。至此,雄安新区产业定位基本明晰。

  9月28日,雄安新区管委会发布消息称,按照严控入区产业的原则,经过审核,首批获批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融、360奇虎、深圳光启、国开投、中国电信、中国人保等在新区设立48家企业。获批落户的48家企业全部为高端、高新企业。

  10月10日,雄安万科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是雄安新区设立后迎来的首家房地产公司。万科方面表示,未来可能会深度参与雄安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但由于目前新区规划还没有出来,整体合作还很模糊,具体参与项目还没有正式确定。

  此外,记者了解到,雄安新区还将依托白洋淀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原有产业寻求升级

  高端、高新产业将是新区产业的主流,随着诸如BAT、深圳光启等一大批高新企业的进入,将会极大地带动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而在设立雄安新区之前,雄安三县有着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其中,安新县以制鞋产业为主,是全国主要的运动休闲鞋生产基地之一,有“北方鞋都”之称;容城县主要发展服装制造业,有“北方服装名城”之称;雄县主要发展塑料包装产业,是“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

  虽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由于缺少品牌、技术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三县原有的制造业近年来遭遇发展瓶颈。

  “新区产业定位这么高,传统制鞋产业即使再升级,也跟新区定位格格不入了,我们开始考虑把生产环节整体转移。同时要完成转型升级,做到零污染、智能化,打造一个全新的绿色鞋业小镇,也希望今后把总部设在新区。”雄安新区恒华鞋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新县制鞋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伟告诉记者。

  8月25日,在石家庄市高邑县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安新县制鞋行业协会与高邑县签署了“北方鞋都新三台鞋业小镇项目”,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预计引入企业1000家,总投资500亿元。“我们与高邑县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但我们也需要等一下雄安新区的大规划。”王伟表示。

  与“北方鞋都新三台鞋业小镇项目”同时签约的,还有“雄县包装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在高邑县经济开发区建设3000亩包装产业园。

  不过,雄县塑纸包装印刷协会秘书长邵岩告诉记者,除去“散乱污”企业关停,目前正规企业仍在正常生产,至于企业是否需要搬迁,还要等待具体规划。不论是否搬迁,随着雄安新区建设推进和环保政策趋严,雄县塑料包装产业必然要进行产业升级。

  容城县的服装企业也开始向智能制造寻求出路。9月26日,保定市涞源县容城服装智慧新城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该项目由容城县11家服装企业出资建设,将在涞源县经济开发区落地,总投资60亿元,占地面积为1500亩,建设高科技产城教相融合的服装特色小镇。新区的设立也加剧了当地企业的优胜劣汰,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一些规模较小的制衣企业已经停产,把厂房租了出去。

  “一个地区怎么发展,产业如何形成,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原有产业是否搬迁,要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应该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矛盾,设计好激励机制。”宣晓伟认为,产业发展和更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肖金成认为,白洋淀区域环境容量比较小,淡水资源相对短缺,只要不是高耗水耗能和污染企业,雄安新区三县原有产业还可以发展,但前提是要根据整体规划来调整布局。随着新区高新产业发展,如果企业未能顺利转型升级实现突围,导致用工成本提高,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而搬迁到成本低的地方发展,这是市场法则。

  对于雄安新区原有制造业的去留问题,刘宝玲在日前表示,新区既要引入高新高端产业,还要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两者不矛盾,有落后企业没有落后产业,这成为当地企业家的一颗“定心丸”。雄安新区对于当地企业来说,不是颠覆重来,而是涅槃重生,在大建设前夜,新区生产、生活平稳,但平静之下,巨变正在孕育。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