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8日15:28 中外管理

  赵晓:中国经济的四只“灰犀牛”,危险!

  “注射货币激素+债务杠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已不可为继

  近期,“灰犀牛”成为经济学讨论的一个热点。发明此概念的美国经济学家米歇尔·渥克还明确提出中国经济有四大“灰犀牛”。然而,此事重大,渥克却语焉不详,笔者在此梳理。

  房地产泡沫

  这只“灰犀牛”似乎正全速朝我们直冲过来。

  第一,目前全球房地产市值/GDP的正常水平在260%左右,中国却达到了411%;第二,中国家庭杠杆率上升的速度很快,中国人买房越来越依赖于借钱,并快要入不敷出了。第三,中国经济下行令房地产泡沫难以消化。

  上财课题组综合判断:最早在2020年, 房贷余额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将达到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峰值。这也就是说,千日之内,房地产这头“灰犀牛”就会直冲过来。稳增长+控房价将是对抗房地产“灰犀牛”的唯一办法!

  不良资产

  这只“灰犀牛”的面目相对模糊不清,但其破坏性和危险性无人敢低估。

  目前,官方公布的银行不良资产率在2%左右,但市场显然悲观得多。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为9.7%,结束了此前多年的两位数增长;2015年进一步降至2.4%,表明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已发生拐点性的变化。金融危机多因不良资产引发,此“灰犀牛”实在危险。

  债务高企

  这当然也是中国经济风险的现象级“灰犀牛”,甚至还是“牛鼻子”。

  数月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28年以来首次下调了中国的信用评级,一个最重要依据就是:中国的债务负担过重,这在未来会明显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能力。与此同时,一轮违约潮正在到来。据彭博数据,2016年中国企业在岸债券违约29宗,到2017年第一季度已经有7家公司共发生9宗债券违约的现象。路透的数据则显示,在中国的1189家样本企业中,2008年债务健康的企业有845家,而2016年底,债务健康的企业减少至577家。

  影子银行

  在笔者眼里,这是一头从宠物迅速变成猛兽的“灰犀牛”。

  目前中国的“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的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据估计,中国包括企业债等在内的影子信贷规模占整体信贷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10%左右大幅提高至33%。

  近年来,中国的信贷利差在不断缩小,但金融业利润占GDP的比重仍高达8.3%。相比之下,历史上美国的极限是2001年的7.7%,日本的极限是1990年的6.9%。影子银行曾给中国经济带来好处,然而,当这只“灰犀牛”已不可思议地长成危险的庞大体量并大吸实体之血时,一切都变了。

  资金外逃

  李稻葵2017年年初曾疾呼,资金外逃是2017年中国经济最大风险。

  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中国已经经历了连续三年资本外流,仅2016年就达7250亿美元,高盛则估计高达1.1万亿美元。资本外流严重之时,也恰巧是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火热之际。

  笔者以前在和北大宋国青教授交流时,他曾就经济危机打过很形象的比喻:白菜有两种卖法,一是看见不好的赶紧扔掉,这其实是危机自然和及时引爆的类型;二是看见不好的赶紧藏,直到往下翻时全是烂的,这是危机延后和总爆发的类型。发达国家多是第一种类型,发展中国家多是第二类。这个比喻至今不过时,且比“灰犀牛”更生动。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