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7日17:21 陆家嘴

  小米贷款:基于AI、大数据的风控模式

  文/本刊记者 刘琳

  2015年9月,作为小米金融业务的重要一块,小米借贷业务上线。此后,整体小米金融保持相对低调的姿态,高管也很少现身。今年4月11日,小米借贷向外界发布了上线一年半以来的业绩:贷款发放总额已近百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初增长迅速。7月15~16日,小米贷款负责人陈曦现身2017朗迪金融科技峰会上,并且接受了中外媒体的采访。

  陈曦对《陆家嘴》杂志记者表示,虽然目前信贷业务占很大比重,但未来也会发力分期业务,除了服务优质客户外,小米也在尝试向信用等级较低的用户群下探;另一方面,未来ABS仍然会继续作为小米借贷的主要资金来源。

  提供小额信用贷

  今年初,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将互联网金融定位为小米五大核心战略之一,实际上小米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布局从2015年初就开始,消费金融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块。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小米不断扩张金融业务,逐步开始涉足贷款、保险、理财、支付等多个领域。2016年小米联合新希望等取得银行资质,已开始筹建新网银行;同年9月,小米联合中国银联打通手机支付业务,推出Mi Pay产品;小米保险也已推出健康险、意外险、财产险、旅行险、车险等几十款险种产品。

  其中,消费信贷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一块。2015年9月,小米借贷业务上线,最初,小米的贷款业务作为小米金融App里的一个服务模块,只针对于使用小米手机的用户。今年4月11日,小米公司正式向各大安卓市场上线发布“小米贷款”App,这意味着小米贷款服务开始延伸向小米手机用户之外的人群。

  小米贷款定位于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单笔额度最低100元,最高为用户可用额度。虽然雷军等一众明星晒出最高100万元的额度,但当时公测用户得到的实际额度很多在2000~3000元之间。据陈曦透露,小米贷款目前单笔平均额度为5000~6000元左右。

  在资产端目前小米信贷主要有两条产品线,第一是贷款产品,第二是分期产品,现在贷款占大多数,陈曦认为这和最初小米金融的设计发展路线是一致的。分期业务是小米金融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去年小米金融在小米网上增加了露出并推出了如免息等活动,据陈曦透露活动期间用户增长是平时的三倍。

  “未来小米分期业务的比重肯定会增加,这样我们能充分利用小米网等整个小米生态的资源。”陈曦表示。

  “硬件引流、软件搭台、服务赚钱”是小米的模式。小米7月26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为2316万台,环比增长70%,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为4150万部,2015年销量为7100万部,而小米生态链连接的设备也超过了6000万,拥有相当的市场存量;而在软件方面,米柚系统也拥有超过2亿的联网激活用户。通过预装软件、系统推送等形式,这都可以为小米金融的产品推广和用户沟通渠道。

  不过,小米生态的用户到底有多少能够转化为小米金融的客户呢?这个问题非常关键。陈曦对这一问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出小米借贷是按照客户的风险高低分成不同的等级,先从信用好的用户群做起,不同用户群体的转化率是不同的。

  “在用户群上往下做过一些下探,发现下探以后人群的需求其实非常旺盛,所以既然市场存在,未来我们就要从战略和产品的角度进行规划,更好地服务他们。高风险人群收益率高,但其方差也大, 不确定性也很高,相对地,低风险人群风险低收益低。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小米贷款也会循序渐进,从低风险优质用户着手,在不同客户群体的风险进行资产分配。”

  技术驱动风控

  “小米是一家技术公司。”采访过程中陈曦多次强调这一点。在消费金融领域,一个平台的风控能力至关重要。小米金融在技术上也做了大量投入,员工中50%都是技术人员。

  陈曦表示目前小米借贷的风控模式是完全数据驱动的,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平台能够侦测用户的风险,有任何变化都能及时更新到系统中。另外,生物识别技术也提高了用户身份认证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风控系统方面,陈曦表示,对用户风险维度的判断主要有两条,第一个是否有还款意愿和能力,其次是否符合中介主导的骗贷和欺诈。

  “欺诈很多时候是用很多手机虚拟机同时申请贷款,如今可以利用技术确认某个手机是否有真人在使用,从而降低骗贷的发生率。”陈曦举例说。

  2015年11月,小米金融表示旗下信用评分体系已正式上线,正式进军个人征信领域。陈曦表示,小米信用评分体系主要基于小米生态的自有数据,包括行为数据、支付数据甚至包括将来将引入的聊天数据,同时也和第三方数据公司合作,通过建立一定的数据模型,最终得出用户的信用评分。目前该模型已有几十万个变量,包括小米商店的购买行为、游戏使用频率及花费等,由于系统需要考虑的变量很多,单一变量的变化不一定会带来信用评分总分的变化。

  风控方面,陈曦表示小米信贷从多维度考察用户,评估其信用风险,以反欺诈和以中介为核心的团伙作案为重点,因为这两块是最大的损失来源。“我们从一开始设计风控系统时就对这两类风控重要作了防范,目前损失还是不大的。”

  关于不良率,陈曦不愿意透露,只是表示小米金融贷款的不良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2013~2015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最疯狂的几年,也是行业“流量为王”的时代。当时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圈占市场、扩大规模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共识,因此行业基本形成了以“引流”为核心的竞争格局。如今,网贷平台的竞争进入了后半场,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线上获客的红利已经基本消失。在这样的时代,互联网金融平台靠什么在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站稳脚跟呢?

  “如果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势必要投入大量的获客和市场宣传费用,这样盈利会较难。小米金融是属于脚踏实地做产品吸引客户的公司,我们很早就收支平衡。”陈曦表示。

  他认为平台能否长久发展最关键的还是风控水平,风控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盈利水平的提高。其次是产品的定价模式有多优化。“假如一个人可以容忍12%的利息,但你给他6%,中间6%的差价其实本可以转化为利润,所以了解某个用户对利息的容忍度也非常重要。”

  第三是资金来源。“要通过风险管理把成本下降1~2个百分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有好的资金来源则能很轻易地降低成本。”据陈曦介绍,小米的资金来源包括注册资本、银行贷款以及资产处置,其中他特别强调了资产处置,认为ABS是一种非常好的低成本资金来源,目前这也已经成为小米金融的主要融资渠道。

  今年6月5日小米贷款宣布其30亿储架式ABS在上交所获批,随后,又宣布第一期消费信贷资产成功发行,首期规模为6亿元,中信证券担任本计划的管理人及承销机构。据陈曦透露,余下的24亿ABS额度将会在未来2~3个月内再发布一批。

  实际上,这两年消费金融ABS发展迅速。2013年阿里小贷与东方证券以“东方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发行基于阿里小贷的ABS,开启了互金公司资产证券化。据《经济参考报》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底,互金平台作为发行方的场内ABS产品数量已经超过70只,发行规模已超1100亿元。

  陈曦指出,随着交易所对资产质量的态度愈发谨慎,公募ABS的门槛会越来越高,此时场外ABS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实际上,今年1月,小米金融和中信证券合作也进行了场外ABS的尝试。“虽然成本会高一些,但速度很快,门槛也低。”陈曦表示。

责任编辑:李艳霞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