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6日17:53 新华网

7月6日,2017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京举行。图为新华网董事、常务副总裁魏紫川。新华网 于耀东 摄

  新华网7月6日电(沈美)从“塑料紫菜”、“塑料大米”再到“塑料粉丝”,食品谣言一次次升级再造,改头换面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7月6日,2017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新华网董事、常务副总裁魏紫川表示,谣言不只混淆视听、搅乱市场、中伤品牌,也使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治理谣言应从源头入手,将谣言治理落到实处。”魏紫川介绍,2017中国食品辟谣论坛是本次食品安全宣传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活动在国务院食安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网信办指导下,邀请了相关部委、食品行业协会和专家共同探讨如何深入治理食品谣言,传播权威科学知识。

  据了解,为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早在2015年8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新华网成立了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截至2017年5月,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共举办10次专项落地活动,发布40条权威辟谣信息,邀请500余家(次)媒体参与食品辟谣活动。中国食品辟谣网、新华网发布及转发相关食品科普信息累计2000多条;在食品和媒体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多次受到食药总局、农业部、网信办和质检总局相关领导点名表扬。

  2017年,中国食品辟谣联盟还针对传播广,影响大,在食品领域反复炒作的“使用啤酒花浸膏的就是化学啤酒”,“地沟油被金龙鱼回收”等谣言,举行了专项辟谣活动,2017中国啤酒辟谣论坛、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新闻发布会和2017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新闻发布会。“辟谣信息一经发出,极大地打击了谣言,使深陷谣言漩涡的企业恢复元气、走出阴霾,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舆论支持。”魏紫川说。

  “今天上线的中国食品谣言智能预警处理系统,将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便捷、权威的谣言查询及科普平台,同时随着这一平台功能的完善,将实现全网监测、及时报警和联合处置,将为广大企业提供一套处理谣言的快捷解决方案。”魏紫川透露,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将开展多项辟谣和科普活动,未来,新华网还将与相关政府部门、媒体同行、企业共同努力,打击谣言,大力开展食品科普活动,共同为营造一个消费诚信的市场环境而努力。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