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大胆预测:货币最终会消失
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科技技术正与金融相融合,金融科技也将面临机遇和挑战。在由新华网主办的2017国家金融科技高峰论坛上,思客专访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畅聊了移动支付、比特币、货币消失等问题,李扬甚至大胆预测货币最终一定会消失,以下为思客专访内容:
国内的移动支付替代Paypal?不太容易
思客: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科技已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出海模式,但欧美市场也有流行的移动支付,比如Paypal,您觉得我们的移动支付能不能占领欧美市场?您如何看待中国的移动支付“走出去”?
李扬:这个很难说,因为基本路数、背后的逻辑以及使用的技术条件实际上是一样的。最近我们接触过几个实例,比如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芝麻信用,他们开拓了在印度开展业务的范例,现在又在巴勒斯坦走出去,就像你说的,那个地方空白或者接近空白。但是移动支付和Paypal功能比较接近,就像微信、脸书、Facebook 虽然有所区别,但是主要的功能比较接近,所以彼此要替代其实是不太容易的,当然可能会彼此学习,把对方有价值的东西吸收。
但是谁替换掉谁比较难,需要有竞争。他们在印度的推广可能比较容易,但即使这样也受到了一些抵触。因为像印度这样在金融方面比较落后的国家,是从现金一下子跳到无现金,移动支付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
货币一定会消失,我看好金融货币
思客:您提到金融科技要以科技为驱动,那你觉得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如何用科技来创造财富和购买力?
李扬: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所谓用金融科技来创造货币、创造财富,其实是去中心化的。好在我们的银行比较开明,它主动去做数字货币。货币既然是在历史中产生的,他一定也会在历史中消灭。所以目前去中心化的货币创造,在我看都是逐渐走向货币消亡。凡是学过金融学或者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货币实际上是一个成本,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支持金融货币。现在有句话叫“人人金融,物物金融”,其实人人都是金融机构,每个人的活动都可以变成金融活动,和别人相关联,然后组成一个经济社会。一个金融的社会,物物金融,只要有物,它本身也蕴含着金融的因素。
比特币不是货币,可能会有泡沫
思客:前两个月的时候,比特币的市场波动非常大,有人提到可能会引起金融科技的泡沫,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扬:比特币不是货币,因为它缺少作为货币的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价格稳定,第二要不断地增加。现在比特币就是这么多,通过算法来挖掘,这就导致它的价格在波动。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比特币不是货币,只是一种资产,资产就可能有泡沫,所以一定要小心。比特币背后有一套技术,但绝不意味着比特币将会成为货币,就像黄金,它不再可能成为货币,只是一种资产。
我国经济的科技基础还不够
思客:刚才您提到中国金融科技方面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但是您说并不是全部领先,那我们落后在哪里?
李扬:一些技术我们还比较原始,比如区块链。我们到法国,他们的专家就说中国大部分都很先进了,但是有一些和科技相关的东西还不行。也就是说经济的科技基础还不够。中国主要是市场拉动,有这么大的市场,你做得很简单、很原始,都能挣钱。这是我们的有利条件,但绝对不是我们的优势,一定要把这些有利条件变成我们的优势。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李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