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利率惊现连续“倒挂” 央行公开市场“收长放短”稳预期

  谭志娟

  当“面粉贵过面包”,市场该不该担心?

  5月22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一年期品种利率报4.3024%,创逾两年以来最高位,并首次超过4.30%的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截止到5月25日,Shibor一年期品种利率涨1.22bp报4.3342%,已连续4日高于1年期LPR。

  Shibor与LPR的倒挂,在受访专家看来,意味着银行负债端成本与资产端收益率开始出现倒挂,这传递出市场资金吃紧的信号。

  对此,受访经济界专家认为,央行近期公开市场净投放有维护市场流动性的意图,但短期资金面或难言宽松,货币政策或将更偏重中性。年内去杠杆或将继续,这或推动金融机构缩表,从而令资本市场持续感受到流动性偏紧,同时市场利率中枢上行。

  资金面短期或难言宽松

  据彭博统计,央行公开市场5月第4周有4100亿元人民币到期资金,这一数据包含正回购、逆回购以及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5月22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5月2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4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5月24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9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4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500亿元。不过,连续3日的中标利率都未变, 7天利率为2.45%;14天利率则为2.60%。

  此前的5月16日~5月17日之间,央行在公开市场分别进行了1900亿元、1400亿元和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操作规模占多,28天期操作则连续缺席,5月第三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600亿元。5月19日则开展8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

  但是,Shibor一年期品种利率依然在5月22日率先超过了LPR4.30%的利率水平,并且这个这个情况已经持续了4天。

  来自华安证券统计还显示,截至5月19日,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仅仅投放了5090亿元,低于4月的7296亿元。这是此次Shibor一年期报价上涨的核心动力,即目前市场流动性偏紧。

  目前银行理财、大额存单和货币基金收益率纷纷创出近年的新高。有媒体报道为了备战6月底的考核,不少银行的大额存单的利率已经上浮超过40%。

  “央行近期公开市场净投放有维护市场流动性的意图,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目的是熨平短期内资金的余缺,不代表货币政策整体立场。” 对于近期逆回购加码的现象,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对记者也表示,“在金融去杠杆下,货币市场的利率出现了明显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重新以7天逆回购为主,平抑资金面波动。”

  通常来讲,短期逆回购利率相对较低,央行缩短逆回购操作期限,使得机构通过公开市场回购操作获取的资金成本将有所下降。

  央行一季度报告称,在期限品种搭配上,为完善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未来一段时间逆回购操作将以7天期为主,MLF操作将以1年期为主,在季节性因素扰动等情况下,开展其他期限品种。

  随着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精简以及央行对7天期利率目标区间的进一步明确,被业界视为公开市场操作维持的“一个更窄的事实上的利率走廊”正变得有迹可寻。

  华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阳对记者表示,由于5月流动性投放或低于4月,利率趋紧短期不会缓解。在3月、4月净出口为正且外汇储备不断上升之际,央行的外汇占款事实上一共减少966亿元,这意味着央行通过逆冲销和货币政策工具实际投放流动性超过8000亿元。 5月不排除外汇占款进一步降低,目前市场预计总体流动性投放或低于4月。

  由于5月24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意外将农发行、国开行和进出口行的长期发行人评级和/或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Aa3下调至A1。这是否会对金融系统的成本造成压力呢?

  徐阳指出,中国债务95%是内债,中国仍然保持在30%左右的居民储蓄率、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和政府持有的其他巨额高流动性资产。由于中国离岸公司债券其持有人大多是中国投资者,穆迪评级结果的变动,对中国的影响力度,将远不及那些高度依赖外债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

  章俊表示:“年内来看,监管层去杠杆的立场和大方向不会出现明显改变,这会推动金融机构缩表,从而会令资本市场会持续感受到流动性偏紧,同时市场利率中枢上行。”

  “未来央行在呵护市场流动性方面,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以7天的逆回购及1年的MLF为主,同时由于8月将有6000亿特别国债到期,央行可能会在市场上购买国债或地方债来对冲这一影响。”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最新研报中预计。

  实体经济影响几何

  5月25日,Shibor一年期品种利率涨1.22bp报4.3342%,距离突破央行一年期贷款利率4.35%只有一步之遥。来自金融系统的“钱荒”会不会传导到实体经济成为主要的悬念。

  一般来讲,Shibor利率是银行间同业市场各银行之间资金拆借的参考利率,代表金融市场融资成本。LPR利率是贷款市场上银行针对优质客户给出的贷款参考利率,代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现在,在监管压力下,银行出现了负债荒;而资产端的LPR是在竞争压力下,出现了稳定的幻象。”李奇霖说。

  招商证券固收研究徐寒飞公开指出,LPR利率和Shibor利率之间的倒挂,正说明“去杠杆”目前仅发生在金融体系,尤其是“同业缩表”,还未传递到实体经济层面;但未来实体经济“去杠杆”或大规模出现,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猛烈上升。

  在李奇霖看来,未来LPR如果发生变动,可能会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央行直接真正加息,给银行提价的理由,这可能也是银行内心所希望的;二是银行负债端压力过大,成本过高,银行实在无法忍受,主动上浮LPR,比如说2013年债灾时基准利率不变,但LPR主动上浮了5bp。

  不过实际需求是否会激励银行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依然存在变数。

  “一方面,当前经济压力较大,很多企业并没有主动借贷扩大生产的冲动,因而贷款利率上升不足;而对于那些对于资金需求比较紧迫的私营企业,其实一直以来都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徐阳指出,银行贷款存在结构性的差异,基准利率短期不会上调。

  而从目前的货币环境来看,尤其是海外因素未来也获潜在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

  北京时间5月25日凌晨,美联储FOMC公布的5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很快再次收紧货币政策”将是合适的,近期经济数据疲软可能只是暂时性因素引起的。另外,纪要重申今年缩表是合适的,计划每3个月上调一次缩表额度。可见美国6月加息概率仍然很大。

  “受到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的影响,国内市场已经对于美联储加息做出反应,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利率水平必然随之升高,银行资金成本自然走高。同时央行对于金融的监管日益趋严,表外的一些投向已经受限,这对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将造成较大的压力。货币政策或将更偏重中性。”徐阳说。

  在任泽平看来,央行稳健中性的政策立场不变,金融监管加强仍将继续,防风险和去杠杆依然是主旋律,资金面紧平衡将是常态。变化的只是监管的力度、节奏和协调性更趋合理平稳,去杠杆过程更为温和可控。

  “在央行层面,除了要维持中性货币政策立场来配合去杠杆之外,还要兼顾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因此央行在实际操作层面会维持‘收短放长’的节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缓慢回收流动性来推动去杠杆,但同时通过加大MLF, PSL投放来确保实体经济的合理流动性和较低的融资成本。”

  来自方正证券统计显示,截至5月19日,1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2.6883%,较前一周下降10.74个bp;7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3.0857%,较前一周下降6.80个bp。1天期存款类机构回购加权利率为2.6413%,较前一周下降10.28个bp;7天期存款类机构回购加权利率为2.8437%,较前一周下降4.71个bp。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4827%,较前一周上升1.44个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6250%,较前一周下降2.75个bp。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