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午后,A股跳水,保险股当了回“护盘侠”。

  当日,上证指数收报3052.78,下跌0.9%;深圳成指收报9756.81,下跌1.3%;创业板指收报1771.32,下跌1.73%。

  一片惨绿中,非银金融领涨所有版块,涨幅达1.35%;其中,保险股“一枝独秀”,4家上市险企涨幅悉数进入版块排名前六,中国平安领涨非银金融版块,收盘报39.84元/股,涨幅达4.87%,创2年来新高;新华保险15连阳,收盘报48.78元/股,涨幅3.88%;中国人寿涨幅3.55%;中国太保涨幅2.01%。

  就连保险壳股西水股份(天安财险控股股东)和天茂集团(国华人寿控股股东)也表现亮眼,西水股份涨幅达4.26%,涨幅排名仅次于中国平安;天茂集团涨幅达4.23%。

  将时间维度拉长,从4月7日(项俊波被爆出严重违纪接受调查的最近一个交易日)到5月10日,上证指数下挫7.1%,保险股呈集体上涨趋势,其中,新华保险累计涨幅最高,达15.6%。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1个月,A股总市值缩水超过4万亿元,保险股市值却增长超500亿元。

  保险股集体大涨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未来一段时间,保险股还能继续“护盘”吗?4家上市公司哪家潜力更大?

  《国际金融报》记者通过阅读大量研究报告,采访多位基金、券商分析师,试着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新华15连阳,平安创新高

  保险股有多强,看一看表现抢眼的2只个股:新华保险和中国平安。

  ▲ 新华保险沪深股近15日K线图

  新华保险从4月19日拉出第一根小阳线后,开始一路上涨,从40.36元/股涨至5月10日最高价48.22元/股。

  ▲ 中国平安沪深股近15日K线图

  中国平安今日最高涨至39.45元/股,创自2015年7月以来的新高。

  2只个股是怎么做到逆势大涨?

  新华保险官方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回复只有4个字:转型成功。

  根据新华保险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第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373亿元,净利润18.37亿元,退保率继续下降,截止报告期末仅2.9%。

  新华保险2017年继续深入推进转型,并打出了首个以“期交”和“保障型产品”为引领的“开门红”。值得注意的是,新华保险第一季度银保渠道趸交保费仅0.26亿,但银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费实现同比增长近50%,创5年内公司“开门红”新高。从保费渠道来看,新华保险大力发展个险渠道,个险渠道保费同比增长27.61%至290.84亿元。

  对此,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新华保险业绩符合预期,预计第二季度起净利润同比逐季度改善。上调A股至“增持”评级,维持H股“增持”评级。

  华泰证券则认为,2017第一季度新华保险主动停售趸交产品,着重销售长期期交产品。缴费期限的改善不仅能提高新业务价值率,更能为业务的持续发展、利润的稳定释放奠定基础。

  东吴证券预计,2017年业绩大拐点有望催化股价,公司估值有望较大幅度向上修复,合理估值为1.1倍17PEV,对应目标54.5元/股。

  再看中国平安。

  刘欣琦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保险股中,我们首推中国平安。”

  根据中国平安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集团净利润230.53亿元,同比增长11.4%,EPS1.29元,期末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4114.77亿元,BVPS22.5元,较2016年末增长7.3%。

  中国平安的股价表现是对刘欣琦的最好回应。

  一直以来,中国平安股价与业绩相背离,与其他保险股相比市盈率最低。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平安的股价被低估了。

  为此,中国平安在2016年年报中首次披露综合金融模式下的个人客户价值数据,用马明哲的话说:“这是为了让专业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平安的价值,让一般投资者深入浅出地了解中国平安的整体表现。”

  广发证券认为,中国平安寿险业务长期业务占比较高,经营风格稳健,在严监管环境下业务品质凸显,综合金融布局成熟,抗风险能力较佳,维持买入评级。

  东莞证券分析,中国平安具有较好安全边际,维持推荐评级。

  机构抱团,用保险取暖

  不仅上述两家业绩亮眼,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上市险企业绩表现不错。

  4家上市险企2017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30.39亿,同比增长9.6%,其中国人寿61.49亿元(+17.1%)、中国平安230.53亿元(+11.4%)、中国太保20亿元(-9.0%)、新华保险18.37亿元(-7.9%),全年业绩可期。

  中泰证券表示,坚定看好保险股趋势性行情,目前估值低安全边际高,四大保险公司目前对应于2017年的PEV仅为0.8-0.9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看好低估值并且基本面逻辑通畅的保险股的配置价值:从低估值保费结构改善程度角度,建议关注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从利率对股价弹性逻辑,建议关注中国人寿、新华保险。

  民生证券则认为,在监管环境收紧和资金面持续紧张的压力下,市场交易量和风险偏好下降,非银金融板块承压,未来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保险行业,上市险企目前业务转型推进情况良好,原保费和新业务价值持续高速增长,投资收益平稳增长,行业价值提升,建议把握利率抬升下资产再配置机会。

  “目前,市场上可买的资产太少,博弈买保险,抱团取暖。”一位证券公司保险行业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机构投资者的心声,“小盘股不敢买,保险股相对比较稳健。短期内,保险股走势依然可期。至于保险股的估值,相较于3年前已经不算低了。”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自去年11月以来,我们持续推荐保险板块,站在目前这个时点,继续维持对于保险板块的增持评级。这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今年第三季度,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有望改善;二是保单结构优化。”

  具体地,在刘欣琦团队的分析框架中,以利差收益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保险公司类似于具有销售能力的资产管理公司,基本面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投资收益率、负债成本和资产规模。如果展望到2017年上半年,投资收益率和负债成本均将发生超预期的边际改善。

  一位基金公司保险行业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从估值角度看,保险股处于估值底部区域,个股在基本面上的差异愈发显著;考虑到板块的股价驱动力仍是市场beta,不宜看长做短,短期绝对收益空间或有限。

  不过,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险企有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股价涨跌与保险公司自身运营的关系并不大,主要还是跟资本市场本身环境有关。”

  (国际金融报记者 张颖)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