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8日08:01 金融时报

  外汇储备“三连升”短期有望基本稳定

  李国辉

  本报记者李国辉央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295亿美元,当月增加204亿美元,连续3个月站稳3万亿美元上方,再度印证了我国资金流出压力明显缓解。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表示,4月外储增加204亿美元至30295亿美元,主要原因是资本外流放缓及汇率估值因素影响。4月美元指数振荡下跌,欧元、英镑等对美元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粗略计算,汇率估值因素使外储增加约170亿美元。另外,中国经济短期数据企稳向好,人民币贬值压力及贬值预期进一步缓解,资本外流放缓,也是外储回升的重要原因。

  外汇储备规模继续趋向稳定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扣除汇率折算因素的4月央行外汇储备大幅回升。4月外汇储备的上升可能与债券资产价格估值的波动以及债券利息收入等因素有关。与此同时,这也证明了央行向外汇市场的供给减少,外汇供需自求平衡。

  2017年年初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略有回升,一季度经济增长6.9%,比去年第四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所好转。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球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相对平稳,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受此提振,企业购汇更趋理性,市场主体结汇意愿有所增强。往前看,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基本面将进一步发挥稳中向好的基础性作用,人民币汇率预期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向均衡方面发展,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趋向稳定。

  “目前仍为资本微流出态势,但人民币贬值预期相比去年已明显弱化。”民生宏观分析报告表示。一季度,衡量企业购汇动机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8%,较2016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购汇更趋理性,购汇偿还外汇融资的情况减少,人民币贬值预期相比去年大幅回落。

  不过,上述报告称,资本流动的方向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首先,企业端“走出去”和个人端“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并未发生改变。其次,结售汇差额数据虽然偏低,但仍然为负值,尚未出现趋势性逆转。再次,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国内经济回落预期、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叠加,未来资本外流压力仍然存在。

  关注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影响

  刘健表示,短期内外汇储备规模有望基本稳定,但仍需要关注6月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

  5月以来美元指数继续低位振荡,人民币汇率继续企稳。但刘健表示,美元指数跌破99后,短期内进一步下跌空间受限。加之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较强,或将推动美元指数回升,汇率估值因素对外汇储备的正向促进作用趋于减弱。

  不过,从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来看,美联储3次加息的影响是逐步减弱的。2015年12月,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首次加息前,美元指数最高涨幅为7%左右,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年四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下降1838亿美元;2016年12月第二次加息前,加息预期与美国总统大选效应共同推动美元指数最高涨幅为9%左右,当年四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下降1559亿美元;今年3月美联储第三次加息前,美元指数最高上升2.7%,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略微下降14亿美元,其中,1月下降123亿美元,2月、3月分别上升69亿美元和40亿美元。

  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强调,美联储3次加息的不同影响,充分说明当前我国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幅提升。首先,与2015年年底美联储首次加息相比,当前国内经济运行更加稳定。其次,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明显改善。随着境内主体本外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逐步到位,近期变动趋向平稳,例如,2015年四季度我国本外币外债余额累计下降1724亿美元,但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逐季回升。再次,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有所提升,特别是外资流入渠道进一步拓宽、便利化程度逐步提高,2016年以来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等改革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最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预期大幅减弱。

  “下半年,受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影响,资本外流压力或将阶段性增大,但在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基本结束、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流动影响趋弱、监管部门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加强等因素影响下,资本外流压力基本可控。”刘健表示。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