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驱动搏位

  消费金融是互金转型“避风港”?

  ■本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就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消费金融作为转型的突破口时,围绕这一业务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在4月25日召开的消费金融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直言互联网消费金融出现了过度借贷、重复授信、过高吸费、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称协会正在积极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息披露标准制定。

  对此,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表示,作为中国互金协会的会员单位,他们尚未接到有关上述标准的相关消息。

  比起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概念区别,不少机构将业务模式作为划分阵营的主要方式。

  转型“避风港”?

  “在政策环境下,很多P2P公司一夜之间转型,扛起了做消费金融的大旗。消费金融似乎成为了P2P的避风港。”在4月25日的研讨会上,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曾这样表述。

  区力以眼下现金贷的乱象为例称,“消费金融不是简单的放贷生意,更不是把高利贷线上化。没有好的风控、没有好的定价机制、没有惠及民生的,都不叫做消费金融。”

  在方颂看来,现金贷与消费贷在实际业务中虽然有交叉,但在近期的整改中侧重点并不一样。其所在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在4月24日发文,禁止会员单位与无资质各类消费机构开展消费贷合作,并对业务量短期大幅异常增长等情况保持警惕。4月20日时也曾发文配合国家网贷整治办,对“现金贷”业务进行清理整顿。

  方颂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现金贷的主要问题在其产品模式,由于低门槛带来较高的违约率,平台不得不以高利率来覆盖违约,并因此带来暴力催收等问题。

  他举例,一些平台几乎不对借款人进行审核,贷款违约率普遍在20%以上,甚至30%。因为利率畸高,作为平台本身是盈利的。但这一产品模式不仅会催生冲动性贷款需求,非法催收或暴力催收甚至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与之不同的是,消费贷一般是受托支付,借款人拿不到钱,而是支付给了商家。“消费金融是有场景的,有真实的消费需求,出借机构也会过问借款去向。”方颂表示,目前消费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作机构利用学生或其他原本不符合资质的客户,通过信息造假,从机构获得贷款。在这一过程中,客户和平台其实都是受害者。

  去年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个人和法人组织在同一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分别不超过20万元和100万元。

  方颂表示,大额不能做,消费金融确实成为一些机构应对整改的主要措施。一哄而上,也暴露出问题。但现阶段的整改对于消费金融业务本身影响不大。国内的消费金融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骗贷等问题也是正常的,包括机构、环境等各方面都需要逐步改善。

  作为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品牌总监宋铮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认为,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但门槛本身是比较高的。“不是说要转型、开个发布会,就变成消费金融公司了。是否能够合法合规经营,是否具备足够的生命力,都是值得考量的。”

  宋铮表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消费金融公司远未达到充分竞争。真正规范地在做消费贷款业务而不是只打幌子的平台,目前并不是太多。消费金融行业还刚刚起步,市场需要更多的公司来充分竞争,未来合规经营是第一位的。

  “搭车”大数据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4月25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认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在25万亿元左右)。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达到4367.1亿元,同比增长269%。

  不管是P2P转型而来,还是新型消费金融公司,基于互联网的消费金融业务与传统消费金融都体现出不一样的特点。

  陆书春以2015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表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体现明显的小额短期的特征。2015年的样本机构中,全年新发的消费贷款119亿元,平均单笔贷款金额810元。其中,3000元以上的笔数超过了九成,而一万元以上的贷款只占总笔数的10.2%。从服务价格来看,年化利率水平在5%以下的占比92.4%,呈现低利率的特征。

  而在传统的消费金融业务中,“人海战术”仍是重要途径。

  区力在演讲中举例称,他的一位老同事前段时间创业做消费金融,打出广告来要以300万年薪招聘30个分公司总经理,而他为此“捏了一把汗”。

  区力称,京东金融对消费金融业务进行了大量数据、研发和系统的投入,“白条”业务没有一笔是通过人工审核,都是机器决策,将每单的变动成本降低到近乎为零。

  “后台系统1秒钟可以处理几十万笔交易,这在过去的金融服务模式中是不可想象的。”他认为,如果只是一味地提高定价、盲目做大用户规模,并不是能力。真正的能力体现在把定价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用高效率的风控逐步拓展用户。

  陆书春在发言中也提及行业应更加专注技术驱动。她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希望行业要抓住技术创新的优势,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

  而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在成立时就明确定位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其业务可以实现全线上的自动审批。

  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高级决策总监李届悦认为,消费金融的本质是小额、大量、分散、短期,与传统银行的零售或者对公业务不太一样。“它的产品特性就决定一定要往线上走,一定要往自动化走,否则为了5000块钱在审批中花几天时间,成本就非常高。”他称,消费金融一定要做到以数据决策,数据支持,自动审批。

  不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就此认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及其他机构作为市场主体,各有其优势。“在这个生态体系当中,每一个小细分领域当中都有非常出色的公司,只不过还在成长过程当中。”

  他表示,各方之间并非“你死我活”,而是“竞合”“互补”的关系。消费金融服务分层有助于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格局。

  金融与文化联姻 光大社区银行的另类思路

  ■本报记者 刘飞 海口报道

  从美国花旗银行到英国高街银行,再到法国巴黎银行等,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年初至今已有数十家世界著名的大行和银行集团宣布了裁撤银行物理网点的数目。

  国内亦不例外。根据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工行的物理网点为16429家,较2015年的16732家减少了303家,同时七成的营业网点都已实现了轻型化、智能化、小型化改造,据悉,今年将全部改造完成。农行也表示在2016年对近1800家低效网点实施了“瘦身”。

  在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年报显示在不断压缩线下网点。招商银行表示,去年网点租赁面积压缩了39356.34平方米,年租金节约5726.42万元。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复杂、高端的业务量持续增长,大量简单业务被分流到线上渠道,但银行仍特别注重线下服务,尤其在服务的口碑、品牌的改善等方面。同时伴随着信用卡、移动支付的普及,未来的线下网点正从结算交易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

  其中社区银行先行先试,在力求便民打造服务“最后一公里”上以其轻型化、智能化、小型化的网点优势备受商业银行青睐,继被银监会叫停整顿,正式“持牌”上岗之后,形成特色的社区银行已驶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以光大银行为例,为服务社区、服务居民,倡导“全民阅读”的理念,中国光大银行海口分行与海南省图书馆深入合作、大胆探索和创新跨业合作的新模式——“光大·海图社区书屋”。而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一个100余平方米的营业面积、3个银行员工,通过金融+非金融的服务,取得了喜人的经营业绩:3年资产规模突破了4亿元。

  有人气就有财气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华夏时报》记者一行来到2016年海南省“最美图书馆”的和风江岸社区支行海图社区书屋。

  在“光大·海图社区书屋”内,整个书屋有近3/4的场景都被图书展览区占领,一排排书架上书籍分类摆放整齐,温馨精巧的室内布置,将阅读区与银行金融服务办公区巧妙地结合成一体。另一个角落里还设有幼儿小朋友的低排书架绘本区,红黄蓝三色的小书桌板凳,宛如早教中心。

  据和风江岸社区支行行长吕娜介绍,“光大·海图社区书屋”的馆藏书籍大致分为:文学类、少儿类、医疗卫生类、生活类、经济类、历史地理类、宗教文学类等,图书每半年更换一次,全部由海南省图书馆提供馆藏图书资源。

  客户在光大银行海口分行辖内社区支行凭本人身份证即可申请开立“阳光i家卡”,开通图书借阅功能。

  “这里距离图书馆很远,来回不方便,在这书籍种类也很多,相当于图书馆开到了家门口。”在光大海图社区银行网点,正在阅读的大妈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很喜欢阅读,小孙子放学后也喜欢到这来看书,这里的服务很贴心,真正做到了惠民便民,也很放心地在这买理财。

  “有了人气就有财气,成立于2014年年初的和风江岸社区支行,截止到2017年3月末,资产规模已经突破4亿元。”据海口分行零售部渠道项目中心主任罗玉松介绍,光大银行海口分行社区书屋开馆以来,按月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包括“阅读沙龙”、“阅读分享会”、“咖啡与阅读”、“书屋寻宝”、“亲子手工”、“小小银行家”、“中老年人健康讲座”、“棋艺大赛”以及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等。

  2016年全年社区书屋共举办活动400余场,参与活动近12000人次。海口分行和风江岸社区支行的社区书屋还获得了2016年海南省“最美图书馆”的荣誉。

  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副行长尤小嵘还告诉记者,该支行的营业时间是根据居民阅读习惯的时间来设定的,比如学生放学和上班族下班、周末等时间,会有很多客人来看书,他们就会延长闭馆时间。

  社区银行样本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光大·海图社区书屋”只是光大银行海口11家社区支行便民服务的一个缩影。2014年5月至今,光大银行海口分行与海南省图书馆共同合作建设了11家社区书屋,辐射海口、三亚、琼海和儋州四地,面向社区居民开放,提供金融和图书借阅服务。

  目前,光大银行海口分行11家社区书屋共馆藏图书2万余册,2016年全年借阅达18558人次,借阅册次达52101册次。

  “光大银行与海南图书馆联姻打造出来的品牌深入人心,便民金融,文化飘香的模式也得到了他行的青睐。”据海南省图书馆馆长李彤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海南图书馆也得到了其他股份制银行的邀约,欲将海图落地到该行社区银行的各个角落。

  那么如何将这种金融与文化联姻,在打造特色普惠金融的创新模式上更高效,而非浪费资源的复制呢?李彤称,在与光大银行海口分行签约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因素,要求海图社区书屋落地的两公里内不再重复设置,而这一条让先行先试的光大银行有了先天的优势。

  而之所以光大·海图社区书屋备受青睐,也源于监管对于社区银行的要求,根据银监会下发的《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不提供现金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自助机具和敞开式的会谈区。

  如此,如何将人气圈到社区银行成为其发展的关键所在。光大银行海口分行行长张轶昌表示,光大银行海口分行以“光大·海图社区书屋”为平台,以金融与文化服务为媒介,打造特色社区银行经营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服务品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未来,海口分行将继续秉承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理念,坚持特色经营策略,深化金融+文化合作模式和内涵,打造特色鲜明、服务高效、品牌优质的社区银行经营模式。”张轶昌表示,该项目充分发挥了海南省图书馆在海南省教育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在客户服务、品牌形象和物理网点辐射广度方面的优势,共同筹建既具备借阅功能,又有社区特色的社区书屋,搭建社区内阅读与交流的平台,满足社区里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群的文化阅读需求,提供文化阅读“最后一公里”服务。

责任编辑:金黄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