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5日23:27 法治周末

  30位用户投诉遭“魔法现金”轰炸式催收

资料图。资料图。

  专家认为,用户不向网贷软件提供通讯录权限,用户就无法使用贷款服务,这属于权利的让渡;但是平台获取用户的通讯录权限后,无权向与借款行为无关的人用电话、短信的方式反复骚扰,这侵犯了无关此事的人的生活安宁权

  法治周末实习生 吴 昊

  法治周末记者 马树娟

  “我没按时还钱是我自己的事情,为什么骚扰我的亲友?”“魔法现金”用户赵琳(化名)质问。

  近日,数位“魔法现金”用户投诉称,在未按期还款当日,“魔法现金”便开启电话“轰炸”模式,频频骚扰其通讯录中的亲友,给与借款行为无关的亲友造成了骚扰和恐慌。

  赵琳发帖投诉不久,就收到了“魔法现金”客服的道歉电话,但道歉电话仍未平息她的不满。

  “我欠钱是我自己的事情,他们‘轰炸’我的电话、上我家找我甚至到法院告我都无可厚非,凭什么骚扰与此事无关的人呢?”赵琳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道。

  借款逾期 通讯录中无关人员被骚扰

  “魔法现金”是由上海亮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一款APP,成立于2016年2月22日,注册资金1176万元,主要为用户提供小额现金借贷、小额现金分期产品和服务。今年4月,“魔法现金”获得经纬中国千万美元级别的A轮融资。

  今年年初,赵琳向“魔法现金”借了1400元,2月末到期。到期当日,赵琳收到了“魔法现金”的提示信息,“当天是周末,我正在整理当周的工作,虽然收到了提示信息,但当时无暇顾及还款之事”。

  然而,还没等赵琳忙过来,令她更加焦头烂额的事情便发生了:“魔法现金”将她通讯录中的好友“轰炸”个遍。她自己除了收到该公司的催收电话外,又接到包括父母在内的众多亲友的询问电话。

  面对如此难堪的境遇,赵琳心中对欠款的歉意逐渐转化为愤怒。

  她随即打电话询问“魔法现金”的客服,赵琳回忆,当时客服表示,由于赵琳的亲友电话没有录音,所以无法证明是“魔法现金”给他们打的电话;此外,由于她确实没有按时还款,所以就算是给她的亲友打电话也是合理行为。

  据赵琳介绍,催收电话中每个电话的号码都不一样,让自己和亲友无法屏蔽。

  “轮番轰炸”下,赵琳选择了投诉,随后“魔法现金”客服致电赵琳表示道歉,但当赵琳要求对方向其被骚扰的亲友道歉时,“魔法现金”称催收人员已被公司辞退。

  与赵琳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家住福建福州的李龙(化名)。2017年3月初,由于母亲病重,情急之下,他从“魔法现金”借款1200元,借款21天。

  3月末,李龙收到了“魔法现金”的逾期还款通知,由于当时他忙于家事,没有按时还款,没多久,便跟赵琳一样收到了亲友的来电询问。

  李龙称,本来母亲生病需要静养,轮番轰炸的电话对他母亲的病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投诉后不久,李龙也收到了“魔法现金”的道歉。

  记者了解到,截至4月24日,在21CN聚投诉平台上,约有30位用户对“魔法现金”的催收问题进行投诉。

  对于“魔法现金”的催收行为,4月20日,法治周末记者向“魔法现金”的媒体对接邮箱发去了采访函,并致电客服人员表达了采访诉求,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该公司的回复。

  获取通讯录权限是否必要存争议

  根据法治周末记者的体验,用户一旦登录“魔法现金”APP后,软件就会向用户索取通讯录权限,如果拒绝,APP便无法使用。

  互联网观察人士羿飞介绍,由于小额无抵押贷款的无抵押属性,获取用户通讯录权限实际上就是一种抵押用户信用的方式,用户在发生逾期后,网贷平台通过这种催收方式会让借款人焦躁,可以达到短期内让用户偿还本金和高额服务费的目的。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则认为,无论是否经过借款人同意,网贷平台获取通讯录权限都违反了必要性原则。

  赵占领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对于收集个人信息,提出了正当性、合法性、必要性三原则;所谓必要性,是指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跟提供服务本身有关联,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和改进服务。

  赵占领认为,“魔法现金”收集借款人通讯录信息,是为了向其通讯录内的亲友拨打电话,以达到向借款人施压的目的,这种行为违反了收集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原则,同时侵犯了用户的生活安宁权。

  不过,在网贷之家CEO石鹏峰看来,目前我国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立法和司法还不完善,老百姓对于自身隐私信息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还比较薄弱,所以网贷平台能否收集借款用户通讯录数据还有比较大的争议。

  “单纯从风控角度来说,即使是银行,也会需要用户提供多个重要联系人信息,对于纯信用借款的现金贷来说,则更有获得借款人相关重要联系人信息的必要性。”石鹏峰说。

  石鹏峰认为,目前需要特别关注和改进的是,获得的相关信息是否取得了用户的明确授权与认可、催收过程中的话术和方式是否构成恐吓和骚扰等。

  收集不可怕,滥用才可怕

  “获得通讯录权限可以,但骚扰与借款行为无关的人群,就违反了民法通则的公序良俗原则和公共道德原则。”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认为,用户不向网贷软件提供通讯录权限,用户就无法使用贷款服务,这属于权利的让渡;但是平台获取用户的通讯录权限后,无权向与借款行为无关的人用电话、短信的方式反复骚扰,以达到其催收的目的,这侵犯了无关此事的人的生活安宁权。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则认为,考虑平台收集个人信息是否符合《规定》的必要性原则,根本无法解决与借款无关人员被平台骚扰的问题。

  刘德良认为,“魔法现金”收集与借款无关人员的信息不要紧,只要他没有将这些信息滥用:比如给与此事无关人员打骚扰电话,那么即使这些信息被收集也没有关系。

  而从实践来看,刘德良表示,一些网贷平台收集用户通讯录信息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滥用,来迫使用户还款。

  “光考虑获取借款人通讯录信息是否合理合法,而不从根本上考虑如何对平台未来可能出现的滥用行为加以限制,这不是南辕北辙了么?”刘德良表示,通讯录信息被滥用才是导致借款人亲友被骚扰的根本原因,在美国就有各种防止信息滥用的法律法规,而我国的立法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律师认为,对于电话骚扰他人实现催款,除了网贷平台要承担责任外,借款人也有责任。

  在该律师看来,借款人在借款时,如果网贷平台索要通讯录权限,那么借款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些数据信息可能会被网贷平台拿来用作催收,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将通讯录数据授权给平台也属于侵权行为,侵犯了与借款行为无关的其他人的生活安宁权。

  “然而,考虑到这种侵权行为的情节较轻,还无法上升到违法的层次,但这种行为显然是一种侵权行为。”上述律师说道。

  羿飞对此持相同观点。他指出,作为借款人,他有充分的机会去了解信息泄露的风险,但是如果他选择拒绝,软件便会认为他没有足够的信息来作为日后催收用的抵押,那么平台就不会将钱借给他,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用户投诉现金贷平台,本质上就是与平台的一种博弈。”羿飞认为,一般情况下,借款人之所以选择这种贷款方式,多是出于急用钱的心理,可能会不计后果地将这些风险抛诸脑后,而当发生这些信息安全的风险问题后,又以通讯录中亲友被骚扰为由进行投诉。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