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5日23:28 法治周末

  不要让年轻人因为“直播暴富”乱了分寸

  卞广春

  据《南方都市报》4月24日报道,即便有关部门严打网络直播涉黄事件,女主播在夜深人静时,身穿暴露服装吃黄瓜等带着情色暗示的直播仍在进行。而一些女大学生的直播,如同一股“清流”。她们衣着小清新,颇高的颜值、清纯的气质,成为她们在直播间的“通行证”,最终成功变现。

  媒体记者采访发现,深圳多所高校均不乏参与直播的大学生,深圳某大学读大三的嘉怡一年赚200多万元人民币,她自己也产生过上大学有什么意义的疑问。

  大三学生嘉怡一年时间赚了200多万元,也许是罕见的个案,却毫无疑问地颠覆了人们的想像力。如此高收入的网络直播,对这一代年轻人,尤其是对一些胸怀大志,为了梦想竭尽全力奔波忙碌的年轻人,可能是很不公平的。

  重新界定并规范网络直播最重要的目的,是不要让网络直播衍生的投机取巧、瞬间暴富心理迅速膨胀,亮瞎了老一辈人的眼睛,淹没了年轻新一代人的进取心,让成熟的金钱观、世界观长驻人们心间。

  视频直播是从2015年兴起的,2016年,资本大规模进入直播业,加速催熟了背靠网络的新兴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已经超过300家,其中不少平台都获得了融资,有的视频直播平台宣布获得过亿元融资,估值更是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

  直播平台的热闹景象,也吸引了很多在校大学生、模特以及一些三四线的明星艺人,他们纷纷加入到直播平台并开通直播,与网友互动,并收获打赏,爆发了网红经济新现象。

  面对直播生态在资本、内容、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变化,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文化部等政府部门,分别下发了若干通知、规定和办法,管理和规范网络直播,对野蛮发展的网络直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对网络直播的争议和关注,大多停留在主播是否涉黄、直播平台运营监管是否规范等层面。这其实是净化网络空间环境,规范网络平台运营最基本的事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与网络游戏、网络电话等产业相比,网络直播也会向人们传播一些正能量信息。只不过,主播和直播平台,尚未走出依靠网友刷礼物维持生存的原始状态,尚没有成为实体经济等现代化经济服务的渠道,网络直播产生的社会价值尚难以衡量。

  而有的网友对女主播心存幻想,希望能与女主播发生更亲密的关系,网络直播无疑滋长了一部分网友依靠观看直播实现精神寄托,网络直播成了虚拟世界向现实社会抛出的“媚眼”。

  直播业本身没有原罪,有颜值的大学生当主播也无可非议,主要问题在于,主播及其直播平台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静心学习、科研、发展经济的心态。

  按照目前各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大三学生嘉怡当主播,一年净赚200多万元,几个人能够接近或超越?况且,她几乎没有投资,也没有从业经验,她那些努力读书,想靠真才实学、创新创业打造一番天地的同龄人,还有心思做正事吗?

  所以,对网络直播的规范,需要更加完善、细化。笔者建议,一是要约束网友打赏;二是要对网络主播个人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对网络主播的收入应依法征税,对犯禁的网络主播要限制主播时间或在一定时间内不准其从事主播;三是对网络平台实现总量控制,对主播和网络平台的收入予以严格管理……总之,制约主播和网络直播平台,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世界观,年轻一代人才不会因为直播业乱了分寸。

  (作者系时评人)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