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4日21:17 中国企业报

  “国”“民”聚力 建设雄安

  本报记者 赵玲玲

  雄安新区蓝图浮出,中央企业在短期内密集表态欲与新区深度对接。有数据统计,目前已有40多家央企表示将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策划,参与新区建设。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的总体定位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为“国之长子”,央企有责任起到带头作用参加新区建设。当然,除却责任使然,还有发展驱动,作为百年难得一遇的重大发展机遇,央企必然要抓住时机施展拳脚,推动自身的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动能和利润增长点。

  建设型央企先行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表示,将积极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战略发展需要的央企在京单位有序迁入雄安新区,大力支持中央企业将新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高端服务业企业落户雄安新区,不断为雄安新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对此,中核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国电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南方电网、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国电、中国三峡集团、神华集团、中国联通、中国电子、国机集团、中铝公司、东航、中国建筑、国投公司、中国节能、中粮集团、招商局、中国五矿(中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新兴际华、中国能建、中国广核集团等央企集体发声“雄安新区建设不缺席,与发展政策同频共振”。

  民生证券研究院高级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表示,雄安新区的总体定位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估计搬迁过去的主要还是企业和经济职能机关,尤其是一些集聚功能较强的央企、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总部等。

  李东红认为,最先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央企,可能会是基建、交通以及电信行业,尤其是基建型央企,可以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服务保障和有力支撑。

  日前,中冶总裁张孟星于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冶作为基本建设的主力军,将受惠于中央所公布雄安新区发展;集团未来会重点发展主题乐园等新兴业务,成立主题公园技术研究院,现时集团承建的北京环球影城项目预计会在下半年施工。

  中国铁建也在召开党委常委会时强调,中央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重点任务,其中重点提及要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构建生态城市,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建设优质公共设施,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中央开出的建设清单,逐条逐项都与中国铁建优势业务息息相关。

  各类资本

  平等参建雄安

  产业进入是一些企业响应新区建设号召的重要形式。部分企业已在河北省乃至雄安新区有投资项目或者产业布局,这些也成为其参与新区建设的先发优势。

  其中,中核集团在河北省共有16家单位,涵盖铀矿勘查采冶、核燃料、核电、核技术应用、新能源、医药等多个业务领域,涉及项目12个。

  新兴际华集团作为创始发祥于河北、集中布局于河北的央企,目前有四大业务板块都在河北省多个地区设有重要生产和服务型企业。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新兴际华方面了解到,下一步,新兴际华将会主动对接新区建设规划,在深度广泛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一是要以铸管产品为依托,积极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以新兴能源为依托,积极参与新区原住居民安置;三是要以应急产业为依托,积极参与新区高端产业布局;四是要以户外运动为依托,积极参与新区时尚生活服务;五是要以周临企业为依托,积极参与新区整体发展规划;六是要以现代服务为依托,积极参与新区宜居环境打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字头”投资者参建雄安新区的消息甚嚣尘上,很容易给人造成错觉,认为雄安新区已被央企“包办天下”。资深国资专家李锦对记者表示,在雄安新区的布局伊始,我们就要强调建立各类资本平等参与雄安建设的市场机制。

  “雄安新区发展潜力巨大,可投资的市场超过万亿元,虽然央企资本更为雄厚,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民间资本的运营模式更加灵活,服务更加到位,在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方面可以和央企进行错位竞争,优胜劣汰。”李锦称,“按照目前雄安新区的基建情况,大规模投资必不可少,引民资不仅能盘活市场,也能拉动雄安经济发展。因此,要精准谋划,搞好各种体制力量的统筹协调。”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