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速加码SUV “独立”之路矛盾重重

  缺席上海国际车展

  刘珊珊、吴小飞

  在传统汽车企业齐聚上海国际车展的同时,部分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却“集体缺席”。

  “比速暂时不会参加车展。”比速汽车品牌公关部部长赵余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资料显示,比速汽车成立于2015年4月,据国家工信部公示,比速汽车是重庆银翔实业集团(以下简称“重庆银翔”)旗下的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作为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比速汽车一开始就布局大热的SUV市场,在营销层面一方面打出“高于幻速”的品牌战略,另一方面又急于和其“撇清关系”,强调自身品牌的独立性。作为新生代自主品牌,比速也未能避免品牌力较弱的“通病”。

  布局SUV

  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新兴品牌加入较多的梯队分别是新能源市场和SUV市场,比速瞄准的正是SUV市场。

  4月6日,比速T5在重庆工厂正式下线,新车是一款7座中型SUV,预售价区间为7万~10万元,预计今年6月上市。这是比速汽车推出的第二款SUV车型,2016年12月,比速汽车第一款小型5座SUV比速T3上市,官方定价区间为7.49万~8.69万元。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802.8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SUV累计销售905万辆,同比2015年的626万辆增加44.6%。

  比速汽车方面认为,SUV市场增幅明显,这恰巧也是比速汽车擅长和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比速汽车有成熟的市场经验、人才储备和整车开发的能力,致力于不断提升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

  但是比速汽车并未公开有关销售数据,仅称“已取得了一定的销量成绩,虽然销量在外界看来不是很高,但是却在我们预期范围之中”。

  同比速汽车一样,新入局者都察觉到了尚存的市场红利,如2016年5月发布的汉腾、7月亮相的斯威,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新兴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SUV振兴中国汽车行业的同时也为自主品牌赢得了更广泛的生存空间。

  营销“矛盾”

  作为一个后起的自主品牌,比速汽车想要和北汽幻速完全区分开来实现“独立”,无疑需要耗费更多成本。这也使其“既要独立又不得不依赖”北汽幻速的矛盾凸显。

  比速汽车一开始在品牌招商时,就明确打出“定位高于幻速的比速汽车将走‘精工制造’路线”的品牌战略,绑定北汽幻速进行营销。这主要基于母公司重庆银翔和北汽集团曾经的合作基础,北汽集团和重庆银翔合资成立的北汽银翔的主要品牌就是北汽幻速。由此,比速汽车的推出也被业内认为试图延续北汽幻速的成功。

  比速汽车方面称,比速汽车和北汽幻速虽属于同门师兄弟,但是有着不同的定位。幻速品牌走的是既定的性价比路线,布局三四线市场,锁定SUV、MPV的细分市场;比速汽车则走精品路线,布局二三线市场,主要开发“双V”、跨界、新能源领域。

  据北汽幻速官方资讯,2014年3月,北汽幻速新品上市之后,2014年6月~9月连续四个月占据国内SUV热销榜单前十。2015年全年,北汽幻速的销量为22.3万辆,同比增长164%,至2016年3月品牌两周年,北汽幻速累计销量超过38万辆,这一发展势头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幻速速度”。目前,北汽幻速共推出11款车,其产品涵盖SUV、MPV、CROSS、轿车等多款乘用车型。

  绑定北汽幻速,借助其已经拥有的品牌知名度,比速汽车比其他新兴自主品牌更具有优势。除了亮出高于幻速的“招牌”,比速汽车称将要走一条“精工制造”路线。相对于北汽幻速,比速汽车的升级主要体现在车型定价上,旗下两款新车型,比速T3售价区间为7.49万元~8.69万元,比速M3售价区间为6.19万元~8.39万元,均高于北汽幻速旗下对应车型。

  与绑定营销相悖的是,在资本构成上比速汽车却是急于和北汽幻速“撇清关系”。在比速汽车官方品牌介绍的显著位置标明“与北汽幻速产生区隔”,是“完整、独立同时具有鲜明个性的乘用车品牌”,是“重庆银翔实业集团打造的自主品牌”。比速汽车在回应时也在强调“没有北汽集团注资,与北汽集团没有关系”。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告诉记者,比速汽车的成立主要是合资方重庆银翔希望成立一个脱离北汽集团框架体系下的自主品牌。“幻速再好名称也是‘北汽幻速’,是合资公司。”在资本构成上比速汽车更加独立。

  此外,在2014年推出的北汽幻速、创造了“幻速速度”的经理人白天明、张军,现在分别任比速汽车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张志勇分析,北汽集团的合资计划和一般的合资公司策略不同,只是入股,经营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重庆银翔的人。“这些人拥有北汽幻速在市场、品牌管理和经销商方面的经验,他们推出比速就是想要借鉴北汽幻速的经验来经营属于自己的品牌。”

  品牌力困局

  “我们在品牌知名度及认可度上还需进一步提升。”比速汽车方面表示,与众多自主品牌面临的问题类似,比速汽车的品牌力仍弱于合资品牌,未来比速汽车会加快产品和渠道拓展的步伐。张志勇也认为,比速汽车品牌太过于年轻,还没有经历市场考验,未来的发展趋势难以预测。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颜景辉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合资品牌的优势主要在于品牌力比较强。很多合资方都是百年传承企业,工艺和技术比较先进,还有很多国际大品牌,消费者比较认可。同样价格下,消费者更倾向于买合资车主要在于“一方面认可品牌,同时也比较有面子”。

  事实上,除了相对于合资品牌的劣势,新生自主品牌还不得不面对来自老牌自主品牌方面的压力。2016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SUV共销售57.82万辆,在其自主品牌总销量中占比高达33.62%。2016年吉利汽车仅轿车和SUV的销量就占了集团总销量的79.9%,在SUV市场还有专门致力于此的哈弗等品牌。

  “业界对于新的自主品牌的质疑声音也是比较多的,现在新品牌较多,出现乱、散的局面。”张志勇表示,目前的SUV市场,虽然在绝对数字上还是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是增速开始放缓,国内的竞争主要还是市场和渠道的竞争,未来可能倾向于产品质量的竞争。新生自主品牌的加入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是在产品质量方面要严格把关,对自主品牌要“宽进严出”。

  未来,比速除了重点发力SUV市场,还将于2018年密集投放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将进军轿车领域。比速汽车方面表示,“只有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更加长远,而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

  优势

  其经营管理团队具有运营北汽幻速的经验,在市场环境、产品定位、销售渠道和市场布局等方面有相对成熟的经验,能够较好把握市场。

  劣势

  新生的自主品牌,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表现力都处于弱势。除了相对于合资品牌的劣势,目前在同类自主品牌当中也表现一般,没有明显超出竞争对手的优势。

  机遇

  就近年来的市场数据来看,SUV市场尚有红利,在消费者购车或者换车中属于热门选择。目前市场开始细分化,精细化的定位和较高质量的产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挑战

  由于SUV大热,所以各大车企纷纷重点发力,例如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品牌在SUV市场已经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在品牌力方面,众多合资品牌也在争取更高的市场认可,竞争十分激烈。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