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脱虚向实”:对险资的再认识

  崔文官

  《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日前印发。《指导意见》要求,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对“中国制造2025”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今日起,本报推出专栏“金融助力2025”,聚焦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的热点话题。

  3月28日,央行公布了由央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在扩大保险资金对制造业领域投资方面,《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发挥保险长期资金优势,通过债权、股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业提供低成本稳定资金来源。

  去年下半年以来,众多险企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随后监管部门对“资金举牌、要约收购”的讲话更是引起市场热议,保险资金举牌备受关注,痛击者有之,鸣冤者有之。

  对此,有保险观察人士指出,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只要合法合规,在其没有放弃自身权力的情况下,被举牌方应当尊重举牌险资的股东权利,这也是对资本的一种尊重。事实上,监管层也多次强调,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其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压舱石的作用,只要合规,举牌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被过度解读的险资

  事实上,正如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所述,险资举牌行为是正常的信息披露,不能将险资举牌等同于收购。同时,2016年底至今,保监会出台了系列新政,保险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收购行为受到诸多约束。从2016年底开始,对于险资举牌行为,监管层的态度逐步明确,但也并非是“一刀切”。

  今年以来,对于险资的误读正在逐渐消除,一位专注保险研究的高校教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应当辩证看待险资举牌,不能一棍子打死。一方面,险资主流是合法合规的,不能对险资和险资举牌一概地贴标签、妖魔化。实际上,万能险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在美国市场发展平稳。另一方面,万能险在中国也不是新事物,2000年就引入中国了,十多年的发展也较为平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保险资金举牌,可以提升被举牌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通过举牌方式,可以促进保险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提高了中长期股权投资在保险业资金运用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上述高校教授认为,“保险作为长期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投资者和资金来源,就是来自于退休金、保险金、公募基金。巨大的财富一定要找最好的标的,保险行业靠保险主业赚钱的公司其实并不多,大多数险企需要靠别的方式和途径赚取利润,因此投资成了各家险企的重要工作,在资本市场举牌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了理论层面之外,在实践层面上一些对险资的误读也正在消减。河南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引导保险资金更多通过股权投资计划和股债结合等方式服务于省内企业降低杠杆率;鼓励保险机构举牌省内优质上市公司,支持法人保险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发起组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按照河南省出台的新规,鼓励险资举牌的目的在于,通过股权投资或债股投资服务于实体企业降低杠杆的资金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地方政府在实体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领域中对大规模、长期、低息资金的需求仍有较大缺口,而近年来规模急剧膨胀的险资无疑是最好选择之一。

  近年来,河南保险业发展迅速,进一步引进与扩大“期限匹配更为灵活、成本更加低廉”的险资对当地实体经济支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河南保监局的统计显示,2016年,河南保险业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500亿元,近25%的增速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此外,险资对河南实体经济支持的规模和平台也在不断拓展。2016年,河南新增险资运用金额253亿元。其中,债券、协议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135亿元,投资企业发行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6.5亿元。同时,险资在河南还有16个存续期内的债权投资计划,总金额高达360多亿元。

  股东权益应得到保障

  对于河南省政府此举,有保险业内人士指出,“保险投资因为追求长期、稳定收益,倾向于配置大盘蓝筹、高分红个股,并较长时间持有,是上市公司良好的投资伙伴。保险资金和地方上市公司合作,地方政府的支持态度非常重要。作为盈利金融机构,险资要追求投资的合理回报与资金安全,而‘政府鼓励’能否赢得险资信任、缓解险资频繁举牌背后的资产荒,取得双赢局面,还需要时间检验。要拓展险资运用的空间,弥合当前政府、企业与保险机构之间面临的需求差异,必须找准三方契合的关键,其中合作创新必不可少。”

  3月28日,央行公布了由央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在积极开发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方面,《指导意见》指出,进一步鼓励保险公司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科技保险、专利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鼓励发展制造业贷款保证保险,大力发展产品质量责任保险等。

  在扩大保险资金对制造业领域投资方面,文件指出要积极发挥保险长期资金优势,通过债权、股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业提供低成本稳定资金来源,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制造业企业发行的优先股、并购债券等新型金融工具,鼓励有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制造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制造业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

  一位长期研究资本市场股权的律师告诉记者,“保险资金作为重量级的大资金应该更加遵守市场规则,做好财务投资。险资入市应为市场输入血液,促进企业发展和扩充保险行业投资渠道,实现利润增长的双赢策略。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恶意收购行为,要加强监管,让险资的举牌更加规范、信息披露更加全面和透明。”

  上述律师还表示,“从一些保险公司业务来看,80%左右的保险资金都投资了固定收益类产品,在股市方面的投资总体加起来在10%至15%。另外,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投资股市也是分散投资、管理可能出现的风险的一种方式。合理选择固定收益类和股票类比例,分散投资和财务投资都是比较正确的选择。”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则认为,“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成为股东之后,无论是作为‘财务投资者’还是股东身份,在其没有放弃自身权利的情况下,其股东权利应该受到尊重,这也是对资本的一种尊重。”

责任编辑:周宇航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