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秘书处(秘书处)今日(3月29日)发表有关“2017-2018年度财政预算案”的《研究简报》,回顾了香港回归后二十年的公共财政发展。

  回归后的二十年中,香港政府于当中的十五年取得财政盈余,金额合共7570亿港元,远超余下五年合计的1960亿港元赤字。截至2017年3月,香港的累计财政储备创下历史新高,达9360亿港元,相等于24个月的政府开支。

  虽然财政储备在过去二十年飙升,但近年每年投资回报率却呈现跌势,由9.4%降至3.3%,导致投资收入在整体政府收入的比重下降。

  过去二十年,香港的公共财政结构大体上维持不变。五项主要收入来源,即利得税、薪俸税、地价收入、印花税和一般差饷,占2016至17年度的整体政府收入约71%。虽然“税基狭窄”及“收入来源波动”的问题依然备受关注,但自2004至05年起至今,即使政府未曾推出具体措施,拓阔收入来源,香港仍然可以连续13年取得财政盈余。

  另外,公共开支方面,在过去二十年累计增加了113%,至2016至17年度的5010亿港元,较同期政府收入的99%增幅及25%的整体消费物价通胀率为高。基础建设、教育、社会福利、卫生和房屋这五项主要开支项目,共占2016至17年度的总公共开支68%。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