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8日23:26 法治周末
资料图。资料图。

  原题:首单优惠政策被当作牟利手段

  “羊毛党”薅上外卖平台

  一般情况下,外卖平台都明确规定了优惠券仅限本人使用,不能随意买卖,优惠对象是特定的,因此,用户买卖优惠券违反了合同事项,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刘嘉

  “新用户立减15元”“首单减18元”,这些原本被外卖平台用来吸引用户的优惠举措,现如今,却被一些人当作了盈利手段。

  近日,记者在一些QQ群、贴吧发现,许多人打出了“外卖代下优惠17元”“老用户享受首单优惠”的口号,并以此牟利。

  专家认为,外卖代下单是利用外卖平台促销活动上的漏洞获取特定利益,导致外卖平台利益受损,属于不当得利,这笔订单也不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22元的外卖只需14.5元

  每周一到周五,家住上海的张晓慧(化名)通常会通过外卖解决午饭问题,外卖订单数量多到数都数不清。

  3月23日,张晓慧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每天中午都会在饿了么、美团等平台找优惠的店铺,有时还用从未订过外卖的朋友的账号订餐,以享受首单优惠,最近听说可以找人代订外卖,就加了几个QQ群,感觉挺实惠的。”

  张晓慧表示,QQ群里除了可以找人代下订单,还有一些人出售优惠订单教程,涉及饿了么、美团、淘宝外卖等平台,在此之前,她在淘宝上还能找到一些代下各平台首单的店铺,不过现在好像都“消失”了。

  3月24日,记者在淘宝界面输入“外卖首单代下”后,搜索结果显示“没有找到与‘外卖首单代下’相关的宝贝”,不过,通过QQ群搜索功能,仍能看到许多外卖代下群。

  记者点开一人数最多的“外卖代下”群,可以看到其简介中明确标明:“首单,顾名思义就是新用户第一次下单可以优惠,我可以给亲们提供这个优惠,即使你已经不是新用户了”,截至3月26日,该群成员数量已达594人。

  那么用户通过这些所谓的“外卖代下”,是否真能享受优惠呢?

  记者加入了一个共有213人的“外卖代下”QQ群,并私聊群主询问下单事宜,群主告诉记者,如果要下单,先通过淘宝外卖把想要点的餐品截图,然后支付粮票(可以在用户下单点外卖时使用,只要满足使用门槛,就能充当现金抵扣支付金额)价格的一半和超出部分就可以了。

  随后,记者在淘宝外卖随机找了一个商家,点了一份合计22元的外卖,并将截图发给前述群主。过了一会,该群主称已经下单,“因为现在只有15元的粮票,所以你这单需要支付一半粮票价格7.5元,外加超出的7元,一共14.5元。”记者扫码支付后,对方称已“完成下单”,并发来实际支付7元的订单截图。

  随后,群主提醒记者,需要致电商家将预留的取餐电话变更为自己的手机号码。整个操作流程大约5分钟,通过该群主的操作,记者这一单比原先的订单节省7.5元,随后,记者顺利拿到了外卖。

  利用平台优惠非法获利被追刑责已有先例

  为了了解代下外卖的成本,记者找到了一个出售美团外卖教程、昵称为“感激遇到你”的QQ用户,在支付了8.88元后,记者拿到了美团外卖的教程。

  “感激遇到你”称,在美团上下订单,只要店铺支持收单,那么就能够减17元,而且大家都是用这套技术,一单成本在3元左右。

  在“感激遇到你”提供的购买美团成品号(成品号指使用全新手机号码注册,能使用17元新人红包的美团账号)网址上,记者花费1.65元购买了一个全新的美团账号,之后下载美团外卖APP,就能在“美团红包”中发现一张“17元新用户首单红包”,然后重新注册一个微信号并绑定美团外卖APP,通过微信中的“第三方服务”进入美团外卖下单。

  对方称,这样操作,就可以直接使用微信付款,而避免使用美团外卖APP下单时需要进行的手机语音验证。

  网友的这种外卖代下订单寻求新用户补贴以及出售教程的行为,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各个外卖平台,那么外卖平台对此是否知晓呢?3月23日,法治周末记者联系了美团外卖、饿了么的相关负责人。截至记者发稿,美团外卖负责人未作回复。

  饿了么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2015年,饿了么就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专门整治用户在淘宝上非法出售饿了么优惠券的现象,饿了么一方面联合淘宝将疑似非法出售优惠券的商品全数下架,另一方面,配合公安部门对相关卖家予以追查。

  该负责人称,2016年5月,饿了么协助公安部门将一名利用外卖平台优惠非法获利的犯罪嫌疑人抓获,经查该案涉及金额达数十万,犯罪嫌疑人袁某非法获利近十万元,最终,袁某因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被依法逮捕,这成为了打击此类案件的第一案,此后,淘宝上出售饿了么优惠券的现象基本销声匿迹。

  不过,上述负责人也坦言:“在饿了么和淘宝的打击下,淘宝上的此类现象得到了扼制,但去年以来,利用QQ、微信等社交渠道出售优惠券的行为却有冒头迹象,目前,饿了么与腾讯等公司保持合作,加大了对可疑聊天群的巡查力度;同时,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机构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将一大批具有重大欺诈嫌疑的手机号拦截在平台外。”

  而代下单业务也容易滋生一些骗局。记者通过查看前述聊天群的记录发现,有用户找人下单时就遇到了骗子,在支付了外卖费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代下单的人了。

  外卖代下不应受法律保护

  对于买卖“新用户立减”优惠券一事,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孙硕认为,代下商家将新账号出售给用户,使用户以“新用户”身份在平台进行下单,而由于外卖平台本身有新用户减免的政策,购买者也是以新用户身份享受优惠的,因此形式上符合平台的相关规定,并不涉及侵犯平台的权益。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介绍,这种代下外卖情况,叫做“薅羊毛”,而专事此种活动的人叫“羊毛党”。这些羊毛党手里有大量的手机号码,专门用来注册账号,以便享受各种商家对新用户提供的福利。

  孙硕表示,由于目前很多外卖APP在注册时都要求绑定手机号,因此代下单商家获取的手机号码来源是否合法很关键,“如果商家是通过合法途径注册账户,并且经过当事人同意才出售账号,那么这种行为是合法的;若商家获取手机号码的来源不合法,或未经当事人同意便通过出售账号的行为从中获利,导致了手机号码持有者在订外卖时,不能再享受首单优惠,那么代下单商家便要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孙硕指出,代下单商家通过出售下单教程,将这种获取利益的方式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利用这种方式,达到享受“优惠”的目的,实质上损害了外卖平台利益,这是一种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丛立先认为,这种行为属于消费合同中的违约行为,一般情况下,外卖平台都明确规定了优惠券仅限本人使用,不能随意买卖,优惠对象是特定的,因此,用户买卖优惠券违反了合同事项,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

  丛立先表示,即使平台没有规定优惠券不得随意买卖,代下用户为了谋取利益去注册新账户,贩卖优惠券的行为也不能受到保护,由于买卖行为损害了商家的利益,因此,通过这种手段获取的首单优惠订单,商家有权单方面取消。

  丛立先认为,对于那些靠贩卖下单教程牟取利益的个人或者商家而言,如果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在饿了么打击利用外卖平台优惠非法获利的案件中,确实可以将这类行为定性为破坏生产经营罪,不过这是一个“口袋罪”,对于那些以侵占财产为目的,有组织、有规模实施这类行为的商家或个人,定性为诈骗罪可能更为贴切。

  丛立先建议,用户最好不要通过这种方式代下外卖,“这种方式代下外卖订单并不保险,被骗的几率很高,用户不仅可能损失订单的钱,还会使得个人信息被泄露”。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