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8日23:26 法治周末

  亚洲最大航企被指故步自封

舆论关注度走势。舆论关注度走势。

  马金顺

  舆情概述

  亚洲最大航企——国泰航空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3月15日,国泰航空发布了业绩报告,2016年,公司实现收益927.51亿港元,同比下滑9.4%;净亏损5.75亿港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60亿港元。这也是国泰航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对此,国泰航空方面解释称,集团业绩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与其他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他航空公司大幅增加可运载量,往来中国内地及国际航点之间的直航航班增加,廉价航空公司带来的竞争加剧,而货运业务则因市场的可载货量过剩而特别面临竞争力的问题。

  此外,集团受惠于低油价,但燃油对冲亏损却削弱了当中的利好影响。国泰航空称,这些亏损大部分是在油价远高于今天的水平时进行对冲而产生的。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业绩报告刚刚被公示不到一周,陷入亏损的国泰航空,又因牵涉一桩货运价格操控案,触犯欧洲竞争法,被欧洲委员会开出5712万欧元罚单,约合4.24亿元人民币。

  接连不断的负面消息,致使国泰航空备受业内外的关注。

  不过,国泰航空主席史乐山表示,尽管面对种种挑战,集团仍然预期业务长远会有增长。

  国泰航空也表示,短期而言,集团正采取提升收益及减低成本的措施;此外,集团现正展开为期3年的企业转型计划,期望让回报高于资本成本,务求成为更灵活和更具竞争力的机构。

  舆论关注度走势分析

  3月15日中午左右,国泰航空发布了2016年业绩报告,这一消息随后被新浪财经、中国财经信息网、同花顺、腾讯证券、云财经、36kr、汇通网等热门财经媒体纷纷关注。其中,“八年来最大亏损”“八年来首见亏损”“八年来最差年报”等字眼纷纷通过各大媒体报道的标题进入人们的视野。

  3月16日,《中国证券报》《北京商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传统媒体的加入,扩大了国泰航空业绩亏损话题的传播途径,助推了该话题的舆论传播热度。

  根据新媒体舆情监测平台“新微邦”统计数据,当日有关国泰航空亏损话题的新闻和微博关注度双双首次达到高峰。具体来看,当日有关该话题的新闻报道量为116篇,微博发帖量为160条。

  3月17日,有媒体报道称“国泰航空去年经海啸后首次亏损,今日作出救亡行动,拟节省香港总部中高层管理职级的人员成本30%,最快6月公布裁员结果”,对此,国泰航空并未进行正面回应。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3月19日,国泰航空发布公告称,欧洲委员会于2017年3月17日宣布已再就调查结果发出新的裁决,指出国泰航空及多家国际货物空运航空公司就货运附加费水平达成协议,但该等协议触犯欧洲竞争法。欧洲委员会向国泰航空征收罚款5712万欧元。国泰航空正与法律顾问就新的裁决进行研究并商讨应对方案。此信息一出,又引起新一轮的热议。当日有关国泰航空话题的微博热度再次达到顶峰,次日有关该话题的新闻热度也有所回升。

  3月20日后,有关国泰航空相关话题的舆论热度便开始下滑,截至发稿前,舆论热度明显回落。

  “新微邦”统计显示,3月15日至3月26日,百度、同花顺、快报等新闻客户端对该话题的关注度较高。在微博平台上,@民航资源网、@亚太第一卫视等微博均对此事予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旅界”“智慧旅行”等发布的相关文章阅读量排在前列。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对相关新闻及微博网友留言及评论进行随机抽样分析发现:

  1、吐槽国泰服务差、价格高,38.7%

  网友“abyss_joke”:这是市场的选择,服务态度不好,价格还贵,当然就少人坐。

  2、对国泰亏损感到惊讶,25.8%

  网友“GauSam”:国泰可以讲是服务品质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了,怎么可能亏损呢?

  3、国泰亏损预料之中,19.3%

  网友“张刚2017”:完全是预料中的事,因为深圳从去年开始接二连三地开通国际航线了。

  网友“没有表明”:国内都可以直飞了,谁还去香港转机?

  4、吐槽国泰故步自封,机型太老,9.6%

  网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公主”:国泰2016财年表现不佳是国泰没有紧跟市场变化作出调整、故步自封所致。

  网友“Captain-zehua”:国泰飞机太老了,把333老的换了,港龙机队也该更新了。

  5、其他,6.6%

  网友“阿彬仔jonser”:高标准的服务投入,看来与市场脱节了。

  媒体报道分析

  虽然国泰航空主席史乐山第一时间对国泰航空业绩亏损原因进行了解释,但仍有多家媒体继续深度解析国泰航空业绩亏损的原因。

  《国际金融报》引用了民航资源网专家綦琦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认为国泰航空业绩亏损主要在于其内部因素所致,即未能顺应区域航空业变化故步自封。“香港转口贸易功能被弱化甚至边缘化是外部环境,国泰未能顺应区域航空业变化乃是内部因素。国泰的亏损是其机型老旧,广州、深圳国际旅客分流明显,国内直飞欧美澳航班增加,香港周转客流锐减,香港旅游长途市场低迷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因为它面对这些影响和竞争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打通内地二三线城市通过香港中转的新航线。”

  民航资源网刊文称,国泰航空在核心市场逐渐丢失的情形下,短期内应该考虑对航线结构进行优化,减少亏损航线的运力投入;另一方面,可采取联营的方式寻找新的市场发展机会,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市场冲突带来的竞争风险。降低成本是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更需要清晰的机构重组方案和战略发展决策来赢得投资者的重新信任,这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商报》表示,在转型方面,澳洲航空或许可以提供一个范本。2015年澳洲航空扭亏为盈,而且通过裁员、淘汰旧飞机、调整航线以及飞行目的地等方式,过去三年,澳洲航空一共节省16亿美元的成本。

  舆情点评

  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去年业绩现八年来首亏,引起市场哗然。

  从本次舆情事件的应对来看,针对业绩下滑原因以及未来如何调整等,国泰航空方面回复还是较为积极、主动的,这种积极的态度,使得多数媒体在舆情事件初期主要就年报披露的问题进行报道,并未引发深度评论,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舆论的发展态势。

  但是,从媒体报道来看,国泰航空的客座率是业内最好的航企之一,在全球按收入排名的前15大航空公司当中,只有法航-荷航与达美航空的客座率要高于国泰航空。而提升客座率,比较有效的做法就是降低机票的价格,当然中国内地三大航企(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也在压低机票价格,但是国泰航空过于倚赖高端市场和商务旅客,这样来看,国泰航空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它的运营成本要远高于其竞争对手。

  而从国泰航空的应对计划来看,除了老套的“降本增收”的说辞外,关于如何扭转困境、如何具体的降低成本并无任何细节公布,这一点也为接下来的裁员话题的发酵埋下了伏笔。

  公开资料显示,国泰航空今年1月宣布,2017年将有20年以来推出的最大规模改革计划,会在客户、运作、商务及人才管理多方面,重整架构、重新厘定责任范围。

  并且在3月15日的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当被问及架构重组中会否涉及裁员,行政总裁朱国梁并无正面回应,强调未来几年的目标是每年提升运力4%至5%,因此计划每年聘请更多员工,今年将聘请1300名机舱服务员及飞行员,而去年增聘的人手约700人。

  然而距离业绩发布会不到一天的时间,便有媒体报道称“朱国梁发员工内部信落实会裁员”,对此,国泰航空并未发布任何声明进行解释,进一步引发了媒体的猜测与质疑,比如“国泰航空首次亏损,拟裁员救亡”“国泰航空说好不裁员,一亏损就想反悔了”等,这些猜测也易成为负面舆论的诱发因素。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