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关闭
2017年03月28日06:30 金融时报

  周小川首提宽松周期接近尾声 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审慎

  李国辉

  本报记者李国辉“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提出“全球量化宽松结束”,指出“大方向上,大家都意识到了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是时候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了”。

  这并不是周小川第一次谈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在去年2月份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就曾从理论角度谈及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如果用得太多,效应就有可能出现递减。当时,全球经济金融界普遍批评负利率政策,形成理论转向。

  不过,周小川此次提出的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并非仅基于理论层面的原因,也基于现实通胀水平的转变。

  要对通胀保持警惕

  去年以来,全球通胀预期都在升温,美国、日本、欧洲都在转向,全球货币政策方向也越来越一致。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与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全球经济短周期复苏有关。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全球再通胀预期“存疑”。中信证券(27.830, -0.52, -1.83%)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认为,从国内看,CPI增速放缓,PPI向CPI传导困难;从国际大宗商品来看,价格已处于高位,油价、铁矿石价格因为库存的持续增加被迫承压,近期已出现下跌态势。此外,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参差不齐,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

  周小川表示,“现在说全球范围内存在再通胀为时尚早。当然,我们还是要对通胀保持警惕,因为货币政策制定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

  在专家看来,全球经济的复苏会经过很多曲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货币政策也需要逐渐改变,改变为比较审慎的货币政策。

  事实上,周小川此番谈话,相当于重新强调了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

  资产泡沫是政策权衡的结果

  我国此前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周期已经结束。去年三季度起,央行在货币市场“锁短投长”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这个趋势在美联储年初加息之后又进一步显现。今年年初以来,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相继上行。这虽并非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的明确信号,但反映了当局希望市场利率适度升高的意愿,以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短期杠杆进一步回落,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相符。

  去年,我国部分热点城市房地产价格大涨。对此,去年10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了“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在公开场合多次谈及“房地产泡沫”问题,新任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也将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归纳为中国经济的新三大失衡之一。

  周小川也不避谈“房地产泡沫”。他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胀,或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领域的资产泡沫。“但这是政策权衡的结果,因为目前的政策重点是使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所以即使货币政策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也不得不这么做。”他强调。

  “经验表明,货币政策宽松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某些资产泡沫,但人们还是需要做取舍,关注康复、经济复苏这一面。”明明说。

  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

  除房地产泡沫外,金融体系加杠杆和期限错配风险不断积聚。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表示,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离不开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配合。央行近期多次强调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揭示了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变,即在传统货币量、价调控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宏观审慎政策。

  “最近几年,很多公众作为投资者投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或购买金融产品,因而会过分关注货币政策。结果放大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非预期后果。但我认为,经过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对于市场对货币政策的过分关注,周小川发表了如上论述。这与他去年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的表态保持一致。此番他再次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不能期待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应优化政策工具的选择,把政策组合调整为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等其他政策。

  周小川强调,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不是结构性政策,但货币当局可以创造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进入战略性和薄弱性产业。

  对此,明明认为,在长期结构性改革中,货币政策仍将发挥作用,创新型工具或将出台,以鼓励某些行业发展,助力经济改革。

  与此同时,周小川强调,中国政府不会依赖于“直升机撒钱”式刺激措施。明明认为,这番表述进一步肯定了今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同时表明将会继续推进楼市“去杠杆、去泡沫”的决心。随着“三去一降一补”、防控金融风险的推进,货币政策已逐步转向中性审慎。不过,考虑到国内经济仍然具有下行压力,短期内货币政策无意过度收紧。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原华为高管创立,成立不足三年冲击IPO

原华为高管创立,成立不足三年冲击IPO

  • 2025-02-25
  • 18:09
  • 资讯滚动
APP专享
天价白酒缘何有价无市?

天价白酒缘何有价无市?

  • 2025-02-25
  • 17:10
  • 西部号外
APP专享
2024GDP前十城市创新指标对比

2024GDP前十城市创新指标对比

  • 2025-02-25
  • 14:04
  • 上奇产业通
APP专享
赛轮轮胎增资4.2亿控股华东试验场!

赛轮轮胎增资4.2亿控股华东试验场!

  • 2025-02-25
  • 11:56
APP专享
理性价值投资者比大熊猫还稀缺

理性价值投资者比大熊猫还稀缺

  • 2025-02-24
  • 17:30
  • 董宝珍
APP专享
娃哈哈商标转让风波再起

娃哈哈商标转让风波再起

  • 2025-02-25
  • 15:58
  • 双语速递站
APP专享
债基连连破蛋,连续6年正收益的在这!

债基连连破蛋,连续6年正收益的在这!

  • 2025-02-25
  • 08:36
  • 资讯动态
APP专享
突发!新西兰多家银行持续降息!储户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突发!新西兰多家银行持续降息!储户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 2025-02-25
  • 11:33
  • 媒体动态
APP专享
购买中国债券,是因为中国会走日本老路?不是在意淫吧

购买中国债券,是因为中国会走日本老路?不是在意淫吧

  • 2025-02-24
  • 10:19
  • 谭浩俊财经视角
APP专享
每日观市论势 | 阿里股价大跌是危还是机?

每日观市论势 | 阿里股价大跌是危还是机?

  • 2025-02-25
  • 12:13
APP专享
再出手复星医药产业拟减持山河药辅这一次套现多少

再出手复星医药产业拟减持山河药辅这一次套现多少

  • 2025-02-25
  • 15:50
  • 媒体速报
APP专享
东睦股份收购剩余股权,深圳国资或提前离场,上海富驰上市计划有变?|并购一线

东睦股份收购剩余股权,深圳国资或提前离场,上海富驰上市计划有变?|并购一线

  • 2025-02-25
  • 18:50
  • 钛媒体
APP专享
老白干酒:股价连跌三年多高管年报前减持,营收放缓年度目标难完成

老白干酒:股价连跌三年多高管年报前减持,营收放缓年度目标难完成

  • 2025-02-24
  • 08:34
APP专享
扩产,白象力争上游

扩产,白象力争上游

  • 2025-02-25
  • 10:35
  • 消费钛度
APP专享
蒙阴农商银行:金融动能助燃餐饮“烟火气”

蒙阴农商银行:金融动能助燃餐饮“烟火气”

  • 2025-02-25
  • 11:28
  • 资讯动态
APP专享
李大霄:外资突然转多的原因

李大霄:外资突然转多的原因

  • 2025-02-25
  • 22:10
  • 新浪财经综合
APP专享
《唐探》难挽狂澜,猫眼娱乐深陷困境:股价受挫,合规问题频发

《唐探》难挽狂澜,猫眼娱乐深陷困境:股价受挫,合规问题频发

  • 2025-02-25
  • 11:55
  • TMTguanchawang
APP专享
一顿火锅钱,一键打包中国科技尖子生

一顿火锅钱,一键打包中国科技尖子生

  • 2025-02-24
  • 16:10
APP专享

相关阅读

最新
close
0条评论|0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