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0.01元政府采购引起的思考

  2017-03-27 15:43 来源: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郭纲 我要评论0

  手机扫一扫

  字号:

  文章导读: 3月18日,微信圈里出现了一则有关政府采购结果的公告信息:国内某市政府就政务外网服务云项目,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向社会进行采购,项目采购预算495万元,国内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以0.01元的价格竞得此标。

  p80

  视觉中国

  文 | 经济学博士,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郭纲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2期)

  3月18日,微信圈里出现了一则有关政府采购结果的公告信息:国内某市政府就政务外网服务云项目,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向社会进行采购,项目采购预算495万元,国内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以0.01元的价格竞得此标。公告甫出,在业内引起了反响。有人认为这属于低价恶性竞争,有人认为这违反了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也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竞价的合理结果,种种观点,见仁见智。

  对于0.01元的招标结果,究竟是否合理与有效?鉴于信息的不够对称与充分,笔者在此无意也无法做具体的评论与判断。看完微信,我想到了另外两个类似的问题。

  其一,水电气管网的建设运营问题。水电气关系国计民生,属于自然垄断行业,长期以来,都由各级政府直接或授权国有企业投资经营。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地方在这个领域尝试性引入了非国有资本。实践中,非国有企业投资和运营水电气行业,一般须交纳相应的对价,也即特许经营权使用费。因为,投资者对水电气管网的投资建设一旦完成,便在经营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或者说垄断性。

  其二,强制性基本社会保险与住房公积金缴费中的银行服务问题。单位和个人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缴纳“五险一金”,交缴过程中,需要相关银行提供相应的服务。实践中,各地政府对银行提供的服务无需支付服务费,不仅如此,许多地方的政府还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基金归集账户的开户银行并要求银行支付相应的对价(费用),因为基金收支的网络系统一旦建成也具有较强的排他性。除此以外,银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洐生出其他的增值服务。

  无论是向非国有资本开放水电气领域,还是向相关银行开放“五险一金”的基金归集服务业务,其实质相当于政府出让一种具有垄断经营特点的公共资源。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政府的政务网络系统正在成为其进行社会治理,服务企业和民众,以及企业和民众表达诉求和获得各种政府服务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事实上也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日常生活乃至整个社会安全稳定有序运转的有机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政府的政务网络系统资源是一种新的具有垄断性特征的公共资源。这里的垄断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公司向政府提供政务网络系统设计建设与运营维护服务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虽然与非国有企业通常直接出资建设水电气管网设施有些不同,非国有的网络公司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通常并非是大量现金资本的出资人,而主要是提供诸如系统架构设计、软件开发和升级以及系统运维的服务商。但在实践中,出于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与运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等考虑,网络公司在整个网络系统的架构设计与软件开发中,通常会在系统的诸多“重要环节”上加入“密匙”。而正是这种“密匙”,往往又成为网络公司对其服务合同期满后,与网络系统所有者(政府部门)谈判续约的有效“筹码”,成为以后新的运维服务商想进入与高效运维整个网络系统的一个现实“障碍”。

  当政府的政务网络系统投资规模巨大、涵盖面庞杂、政府与社会参与各方都已形成了网络依赖的时候,最早加入的网络公司对政府政务网络系统经营的垄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更为明显,并在后期网络升级与运维服务的议价中可能处于相对有利甚至更为强势的地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手机在国内尚未流行与普及。笔者彼时在亚欧不同国家访学,当时的异国,已经在流行一种由通信服务商免费赠送手机,客户依合约在未来一定期限内接受该通信服务商提供服务的营销策略。此种营销策略,如今在国内的通信行业也已司空见惯。免费送手机是敲门砖、入门券,以客户在约定期限内接受服务商的服务为条件,从而获取在合约期内该项服务某种程度的排他性。同时,通信服务商希望在此合约期内能够向客户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以及在客户的实际体验中形成对该服务商的依赖或者说黏性。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看到0.01元中标价里丰富的内涵?

  还需指出的是,政府的政务网络系统里频繁进出与不断堆积的是政府、企业、民众乃至整个社会的各类数据信息,这是一个不断扩展又不可多得的数据库,也是一种稀缺的公共资源。如果能够合理开发运用这个资源,有可能带来的增值空间确实相当诱人,因为这还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任何一家获得此类公共资源的运营与维护的互联网公司,显然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在现实的世界里,有些时候,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单位扮演的究竟是买方还是卖方,贱买了还是贱卖了,确实需要与时俱进地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补充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具体的操作细则与流程。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