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博鳌独家专访】李礼辉: 区块链大规模金融应用存技术瓶颈

  “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有四个领域受到高度关注。”

  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做出上述概括。

  李礼辉指出的四个领域包括大数据应用、智能金融、超级电商金融以及区块链金融。

  按照李礼辉的分析,大数据应用是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的热点,也是电商跨界进入金融业的切入点。蚂蚁金服应用大数据在网络金融平台上推出的快贷业务,比商业银行的网貸业务更快更准,抢走了一批好客户、好业务。大数据应用升级的方向,是跨市场、跨平台、跨机构的数据应用和金融监管层级的大数据应用。

  在智能金融上,李礼辉表示,有人认为,智能互联正在取代移动互联。百度推出的APP “度秘”,具有聊天、说笑、提醒、写诗以及诸多生活咨询、生活助理等人工智能。百度正在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的准确率高达99.7%。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身份验证, 构建全新的智能支付、 智能核贷、智能核保、智能客服等系统, 通过智能化提高金融的服务效率、 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在超级电商金融上,李礼辉认为,在电商攻城略地的基础上,已出现 “ 电商+店商+物流”的新业态。理想的“超级电商”应该是“电商+店商十产商+设计师+现代物流”的融合型全新商业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相鲒合,体验式服务与点对点銷售相结合,个性化订制与柔性生产线相结合。服务于“超级电商”的消费金融、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具有发展潜力。

  而对于近两年市场关注最火的区块链金融,李礼辉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并就区块链概念、优势以及是否必须“去中心化”等问题一一向《财经》记者作出回答。

  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6月15日的会议上宣布成立区块链研究小组,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原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任组长,成员包括各大传统金融机构、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科研院所等。创造信用

  《财经》:您如何理解区块链的含义?

  李礼辉:顾名思义,区块是信息区块衔接组成的数据链。可供参考的定义是:区块链技术是各参与方基于共识机制集体维护的一套分布式共享账本,是多种技术的组合创新:基于时间顺序的数据结构,基于共识算法的运行系统,基于智能合约的规则生成与执行,基于加密算法的点对点网络。

  《财经》:区块链可能具有哪些优势?

  李礼辉:点对点直接交易,效率更高:自定规则并自动实施规则,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数据可追踪可验证不可篡改,保护信息安全。

  《财经》:区块链概念问世之后,市场最其理解最多的声音是“去中心化”,您认为区块链必须 “去中心化" 吗?

  李礼辉: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只适用于比特币这类流量很低、每秒几笔的交易。 金融交易具有高频次、垮平台特征,无论是技术可行性还是经济可行性 , 区块链金融应用的最佳路径是分布式结构。而且,金融的本质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必须装进法律与监管的笼子里;新技术的金融应用不应“去中心化”,更不能“去政府”、“去监管”。

  《财经》:区块链如何创造信用?

  李礼辉:区块链金融具有自定共识规则、自动实施规则、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的能力。通过“共识协议”和编程化的“智能合约”,可以制定和执行交易各方认同的商业条款,可以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管控制节点,确保价值交换符合契约原则和法律规范,避免无法预知的交易风险。这种功能可以创造信用,可以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能够容纳更多的金融业者,因而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财经》:那么,在区块链创造信用的同时,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李礼辉:区块链通过构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参与者共识协议,能够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通过生成一定时间段的信息区块以及区块之回首尾相连的数据链,能够形成可追本溯源、可逐笔验证、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每个参与者在生成信息区块时加盖时间戳,能够证明原创性和所有权归属。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功能,运用密钥机制保证所有者真正掌握自己的数据,通过签名授权避免使用者发生数据道德风险,有利于保护信息的私密性。 在不同场景的区块链金融应用研发中,都必须把有效保护信息作为最重要的技术标准。这是维护金融诚信的要求,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初现成果

  《财经》:作为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有哪些核心技术?

  李礼辉:主要是“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这些核心基础技术的功能目前只能达到较低频次、较低流量应用需求,区块链技术大規模金融应用的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尚未达到生产级别或工业级别。R3联盟尚未公布代码,IBM联合Linux开发的超级账本尚未发布完整的方案。市场上的保守预测,突破技木瓶颈需要1-3年,技术成熟需要5年以上。

  《财经》:从全球来看,金融领域关注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比较早,我国区块链金融研发有没有实质性进展?

  李礼辉:我国关于区块链金融的研发包括金融交易、 供应链金融、资产托管、结算清算、跨境支付、身份认证、审计监督、数据共享等场景。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例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携手IBM中国公司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季统,微众银行和华瑞银行的银行间联合贷款结算清算系统。蚂蚁金服的公益筹款、善款追踪系统,平安银行的金融资产交易系统。对这些系统,目前尚未进行工业级别的验证,包括高频次、多平台交易功能測试,可靠性、保密性和安全性功能评估。

  《财经》:区块链技术规模化应用必须解决哪些问题?

  李礼辉: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由于核心基础技术尚未达到工业级别的要求,区块链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目前还不成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可操作性与可拓展性、可靠性与安全性、不同技术对接与不同系统对接、技术标准与技术规则、法律与监管、专业人才培养与大众知识普及等。

  《财经》:如何正确选择区块裢金融研发的路径?

  李礼辉:从技木实现的可行性考虑,对于根本性的技术创新,由简入繁可能是更好的发展路径。因此,当前区块链的应用研发,既要着眼于核心基础技木,也要重视实际应用:既要有着眼于高频次、跨平台的金融应用項目,也要选择一些中等频次、交易方相对简约的应用项目,例如身份认证、物权认证、审计监督等等。

  《财经》区块链技术应用有没有风险隐患?

  李礼辉:2016年发生了以太坊自治组织DAO众筹资金被劫持、Bitfinex交易所客户账户被盗的2起风险事件。DAO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分布式自治组织,黑客利用智能合约中的编程漏洞进行攻击,在单个交易过程中实现多次支取,劫持折合6000万美元的以太币。 Bitfinex是全球第三大比特币交易所,黑客绕开交易系统、记账系統中“多重签名"及提取数量等限制,从客户账户上盗窃折合7200万美元的比特币。这说明,现有区块链技术有漏洞,新技术开启新应用,也会带来新风险。适度监管

  《财经》:央行相关机构正在研究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行是否行的通,影响是什么?

  李礼辉:数字货币必须是有国家主权背书、有发行责任主体的。宣布启动数字货币研发的国家包括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我国央行已启动数字货币研发。

  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货币,理论上可以提高交易的速度、便捷性和透明度。 数字货币系统中的任何交易对手之间都可以直接支付, 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分类账将保存完整的支付信息,每笔资金的起始与流动都可以被追踪。 在宏观管理上,中央银行能够收集实时、完整、权威的数据,有利于实现货币供应总量的精准调控。从反洗钱的角度看,传统的"KYC ”(了解你的客户)手段一旦与资金流信息追踪相结合,应该能够达到更好的管控效果。

  《财经》:如何评价比特币交易?

  李礼辉;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自流通货币",在参与者认可的范围内已经可以作为支付工具和记账单位,而且可以与流通中的货币进行交易,形成交易价格,因此也就有了金融工具的某些属性。但这类“自流通货币" 目前是无国别、无主权背书、无发行责任主体的,因而并非真正的货币,也谈不上是数字货币,比特币交易平台具有去中心化、可匿名、可转账、可兑换,无限制交易等特点,可能成为反洗钱的工具、资金违规流动的工具、投机交易的工具。比特币交易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木平台上,可以管控但难以杜绝,必须注意防止新的技术被用于非法领域。

  《财经》:对区块链金融有必要实行严格的监管吗?

  李礼辉:金融的本质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必须装进法律与监管的笼子里;金融的特征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风险,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的属性是国民经济的枢纽、老百姓的钱包,可把握才能可持续,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区块链金融,也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都必须符合金融业的基本规范,都有必要实行适度的监管。

  《财经》:金融监管当前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李礼辉:协调区块链金融创新,主导区块链金融重大項目研发,防止新技术被用于非法领域。鉴于区块链金融的“分布式”和“自规则”特征,在区块链金融的监管方面,不仅需要法律规则,同样需要技术规则。金融监管机构要充分认识技术规则对于新业态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判断技术规则与法律规则各自的特点,实现技术规则与法律规则的协调一致,将技术规则纳入监管体系,优化设计,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合规成本。

  国家应该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一方面动员国有金融机构和科研机构。一方面更多扶持民营企业和创客创投,加快区块链基础技术研发,争取形成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技术成果。

  (《财经》记者 张威/文 王东/编辑)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