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关于支持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



建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单位):



《关于支持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已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17年1月4日



 






关于支持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



若干政策



 



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济莱协作区、青岛西海岸、济宁市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打造一批区域人才发展高地,根据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16〕22号)和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济莱协作区、青岛西海岸、济宁市三个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经研究,在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试行以下政策。



一、人才引进



1.探索实施“一事一议”引才程序。对试验区所属园区及用人单位引进的能够对全省重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可简化评价认定程序,一事一议,由试验区提交申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研究论证,符合条件的直接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对济南高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济宁高新区、莱芜高新区引进的人才,在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时单列计划。



2.开展产业精准引才试点。对试验区编制的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在省级新闻媒体、人才山东网和省政府驻外经贸代表处等驻外引才联络机构重点推介。对试验区提出的海外人才对接需求,优先列入全省海外人才招聘计划。对试验区组织的海外招才引智和项目洽谈活动,外事工作部门予以重点保障。支持试验区利用国际学术会议、专业论坛等平台开展人才项目合作对接活动。



3.开展全球化柔性引才试点。支持试验区在重点人才来源国家地区和国内中心城市探索建立离岸研发中心(机构)、人才创业前端孵化基地等,在其中全职工作的人才,可单独申报省级重点人才工程。



二、人才培养



4.鼓励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支持高校、技师学院与试验区内园区、企业、科研机构等,通过委托培养、联合办班等方式开展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在试验区内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的省属高校、技师学院,在招生计划方面可给予倾斜。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与济宁大学园联合办学,设立研究生培养站点和社会实践基地。



5.开展重点高技能人才“以赛代评”试点。对试验区内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国家一类职业技能竞赛有关职业(工种)前三名的选手,可直接推荐参加产业技能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评审;获得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有关职业(工种)第一名的选手,可直接推荐参加齐鲁首席技师评审,不占所在市推荐名额。加大试验区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在“金蓝领”培训计划上予以倾斜支持。



6.加大企业家队伍培训力度。优先支持试验区选拔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家到发达国家学习交流,提升人才意识和创新素养。



三、人才评价



7.开展职称制度改革试点。鼓励试验区探索在部分事业单位开展自主评价、按岗聘用的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将企业任职或兼职经历作为高校工程学科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的重要条件。鼓励试验区新型研发机构、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职称自主评价试点。



8.开展社会化人才评价试点。鼓励试验区培育发展人才评价社会化组织,探索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逐步向行业组织和企业转移,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支持济宁高新区试点建设惠普信息人才评价体系。



9.开展国际化人才评价试点。鼓励试验区探索开展国际职业资格单边认证,积极引进国际权威性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在人才评价国际化方面探索实践、积累经验。



四、人才流动



10.开展高端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试点。鼓励各试验区开展人才评审结果互认、人才联合招聘、人才联合培训、人才互派交流等。鼓励试验区采用“政府+专业机构”的运营模式,在部分园区开展全员“职员制”试点。



11.开展人才双向流动试点。济南市、莱芜市在编公办学校教师、医疗卫生人员流动到两市民办学校、医疗机构的,三年内若重新流动到原单位的,按照“工作需要、岗位空缺、专业对口”原则,经设区的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同意后可采取考察方式公开招聘。



五、人才创新创业激励



12.开展人才工程“补转股、股转奖”试点。推动试验区内实施的省内各级产业人才工程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逐步减少财政直接补助,鼓励以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约定期满退出时,可将政府投入资金形成的股权奖励给予作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



13.创新科技金融服务。鼓励试验区探索设立产业人才投资引导基金、人才创业风险补偿基金、人才创业担保基金、人才孵化器建设引导基金等,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人才项目股权质押贷款、人才信用保证保险贷款、投贷联动等试点。支持试验区建立政府性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容错机制,对扶持的人才项目实行投资效益综合评价,完善“政府+保险+银行”的风险共担模式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科技、人才业务专做专营机构。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西海岸银行、黄海民营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银行在西海岸新区发起设立科技民营银行,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协助争取国家有关方面赋予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三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管辖权。



14.探索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围绕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厅字〔2016〕35号),鼓励试验区在扩大单位收入分配自主权、加强对人才长期激励、提高人才成果转化收益、允许人才兼职兼薪等方面,结合本地实际先期开展试点,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15.推广企业首席科学家制度。鼓励引导试验区内的企业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赋予首席科学家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首席科学家可以个人名字命名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省级重大科技政策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技术创新对话咨询、重大科技项目评审,重点邀请企业首席科学家参加。政府组织的企业人才培训重点向首席科学家倾斜。重点企业首席科学家可优先纳入各级党委联系专家范围,对申报《山东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卡》的予以重点支持。



16.试行创业人才后续扶持机制。对试验区内科技创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期满评估优秀,且在管理期内未使用或未用足投资保障和贷款贴息政策的,管理期满后一年内仍可享受。



17.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试验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可根据协议进行成果转化;对3年内未完成转化的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知识产权进行强制许可转化。



六、人才平台载体建设



18.鼓励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试验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创办独立运营、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在申报、承担各级人才项目时,可享有与科研事业单位或企业同等资格待遇。对创新能力较强、人才需求大的新型研发机构,可由省、市和试验区为其制定个性化政策。支持试验区将人才开发作为科技型企业、企业研发中心等资质认定和重大项目支持的硬性条件。



19.优先支持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支持试验区依托骨干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各类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联合驻鲁高校共建“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支持试验区建设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一批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互联网+”新业态下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支持济宁市建设山东省技术产权交易济宁分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深入推进济宁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集群建设,加速技术产权转移转化。在试验区选取部分符合条件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自主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试点。



七、人才服务



20.优先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对试验区内市级重点人才工程引进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审、核发《山东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卡》时,予以重点支持。



21.提供出入境和居留便利。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对试验区内高层次人才出入境、居留等事项的服务保障。青岛西海岸新区可依授权受理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对未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高端人才,可申请办理有效期2-5年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新区可依授权受理办理同等有效期的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许可或不超过五年多次有效、每次停留不超过180天的R字签证。鼓励试验区外事、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外专)部门联合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为外国人办理来华工作许可、邀请确认函、居留许可等手续一条龙服务。



22.为引进人才子女提供就学便利。优先支持试验区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兴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保障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入托。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16〕30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鲁办发〔2016〕26号),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德州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享受上述相关政策。



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是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进试点建设重大任务,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工作指导,支持试点区大胆探索实践。相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与省直部门做好衔接,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政策试点。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