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2日10:52 中国经济时报公众号

记者观察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炜


  对于首批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约的3600亿元启动投资运营的养老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两会”期间透露,目前已经到账1370亿元。他表示,“养老基金能够投资于股票的比例更少。”据称,养老金委托期限比较短,均为5年。如果养老金有大的亏损,不可能很好地平衡,所以投资上比较保守。

  

  引人注意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日前指出,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并不意味着入市,进入股市只是养老基金投资的一种选择,并且由市场机构根据市场状况来选择入市的时点。他还表示,养老基金投资是个渐进的过程,是由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基金结余状况和结构状况,做好基金中长期测算工作,制定委托计划。所以,具体到启动实施,各地并非整齐划一。

  

  上述表态意味着提醒投资者理性预期养老金入市。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养老金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资产净值的30%。之前有市场分析按养老金总量计算理论上可入市的资金规模。可实际上,养老金入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地情况也存在差异,投资运营实施不是同时起步。首批启动投资运营的养老金不会赶时间入市,小步慢走的可能性更大。

  

  有关养老金入市的风险控制,人社部已强调过多次。人社部此前明确表示,养老金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实现保值增值,因此托市、救市不是基金的功能和责任。

  

  全国社保基金过去16年的年化平均收益率达8.4%。或许有人会问: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养老金入市还有什么可犹豫的?需要注意的是,社保基金入市时间点不同,其投资已形成较厚的“安全垫”。社保基金获得较为理想的收益率,并非完全依靠股市投资。相比之下,养老金入市“从零开始”,资金安全性受到更多聚焦,在投资运营上更加注重求稳。市场分析人士称,首批养老金投资运营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收益的稳定性最为重要。

  

  投资者应理性预期养老金入市。养老金是典型的长期投资资金,既不会起到拉升股指的作用,也不会因入市启动而产生显著的短线刺激效应。养老金入市带来增量资金,但其入市是渐进的过程,实际入市操作或将缓步进行。养老金入市求稳,不仅表现在投资标的选择上,而且将体现为入市资金量的谨慎。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已有10多年,2016年末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为13.28%。有市场人士据此预测,养老金不会按30%的顶格比例入市投资,初期入市比例或低于15%甚至10%,较长时间后仍可能入市比例明显低于顶格比例。

  

  对于养老金来说,并不希望市场因其入市而出现短线炒作,那样将带来一定风险。稳定运行的A股市场,更有利于养老金选择合适的入市时间点。

  

  当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2015年8月17日施行以来,养老金入市的市场条件越来越成熟。一方面,经历2015年异常波动后,2016年A股运行逐渐趋于稳定。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日前表示,去年市场最盼望的是“稳定”,今年市场盼望“稳”加“进”。另一方面,支持股市走稳的宏观经济发展势头向好。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6%,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显示经济运行企稳回暖势头增强。鉴于当前投资回升、贸易趋势性向好,各类相关数据较大面积走好,近期经济运行回暖信号增强,部分机构调高了一季度GDP预测。

  

  可以相信,在市场向好发展的背景下,养老金入市值得期待,将给A股带来正能量。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时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