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2日06:16 金融时报

  货币基金加速赎回并非存单利率上升所致

  本报记者 刘泉江

  受季节性因素、外汇占款下降、基础货币供应方式出现新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自2016年四季度出现较快上升,同时带动同业存单利率相应上行,由此引发了市场诸多关注与评论。

  “存单利率上升—银行赎回货币基金去买存单—货基抛售存单—导致存单利率更高—银行继续加大赎回。”有业内人士提出上述推测认为,存单利率较快上升使得货币基金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从而影响了市场稳定。“近期流动性紧张可能并不是货币政策收紧导致,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一个恶性循环链条”。上述人士称。

  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在采访业内权威专家时获悉,“循环链条”无论是分析起点,还是逻辑过程本身,均存在不少问题。换而言之,“存单利率上升”并不是市场流动性紧张、货币基金被大量赎回的内生原因,也不宜将其作为分析起点。

  银行赎回货币基金源于流动性管理

  业内权威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同业存单利率上升是货币环境变化、“去杠杆”基调以及时点性因素等叠加的结果。

  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2016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下降,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也显著下降。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中期借贷便利等投放基础货币的主动性则进一步增强,目前市场仍在不断适应这种货币供应方式的新变化。此外,人民银行通过“锁短放长”操作推动金融部门去杠杆,这个过程中市场获取基础货币的成本不断抬升。

  “这些因素都导致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移,从而也带动存单发行利率振荡上行。”上述业内专家表示。不过,从数据上看,2016年11月以来,同业存单利率总体要低于同期限的同业存款和质押式回购利率。这意味着,在当前的货币环境下同业存单利率发挥了一定的平抑利率、稳定市场的作用。

  那么,同业存单利率的上升与银行赎回货基之间又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答案是,部分银行赎回货币基金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年末流动性管理需要。

  业内人士表示,每年12月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均较大,此时他们会选择将部分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变现进行应对,赎回持有的货币基金便是其中一个方式。

  “据了解,部分国有大行、股份制行从2016年12月10日前后开始赎回货币基金的资金基本都用于补充流动性。为此,银行赎回货币基金并不是主要为了投资‘收益率更高’的同业存单。”上述专家分析称。

  货币基金大量抛售存单缺乏数据支持

  另据统计显示,在去年部分银行选择加大赎回货币基金的11月和12月,货币基金在二级市场净卖出同业存单分别仅为689亿元和681亿元,金额并不大。

  与此同时,去年9月以来,基金出售存单的量占全市场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排在城商行、股份制行、农村类金融机构之后。因此,认为货币基金大量抛售同业存单也缺乏数据支持。

  不过,是否存在部分货币基金在年末等时间节点出售存单呢?业内人士认为,现有估值方法可能加剧了个别货币基金出售存单、债券等标准化债权资产。

  采访中,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同时监管部门为控制风险,也要求其每日计算按市场价格的影子定价。在利率中枢上行、债券和存单等价格承压时,这两个估值方式均会迫使少数流动性管理能力不强的货币基金加大力度出售所持有的债券或存单,以尽可能减轻对其业绩的冲击。

  “许多银行愿意将部分超额准备金购买货币基金,以期在确保良好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得高收益。而货币基金在接受银行认购后,也会继续将部分资金以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的形式转存回银行。由此,相当规模的同业存款只是通过货币基金在不同银行间转移,货币基金本身是不提供流动性的。”上述业内专家表示,过去一段时间货币环境较为宽松,这种模式不会出问题;但当市场流动性收紧,比如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减少时,货币基金就会面临巨额赎回,无法有序承担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职能。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