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9日18:51 一财网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3月17日,由董事长谢永林、行长胡跃飞“带队”的平安银行新高管团队集体亮相,并正式完整阐述了平安银行的下一步转型策略——向零售转型。

  “零售转型是关键性的战略方向,坚定信心零售转型,”对于新的转型策略,谢永林用12个字定下基调——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

  在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平安银行2016年净利润增长创下四年来最低。下一步,平安银行将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将问题资产的管理思路,从传统的清收、处置转化为经营。

  零售转型是关键战略

  经过过去几个月的全力推进,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初见成效。据谢永林介绍,截至2017年3月初,平安银行零售利润增长很快,日均资金余额超千亿元,达到去年全年的增幅。

  在平安银行“三步走”战略中,第一步就是发展对公业务。经过过去四年的改革,对公业务已有较好基础。下一阶段,“对公做精”如何实施?谢永林称,将以行业化为基础,遵循“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思路,做精做深做透,打造精品公司银行;同时主动退出高风险、低收益的客户,优化风险控制。

  谢永林说,该行将以行业事业部为抓手,聚焦重点行业,深耕行业生态圈,根据名单制定目标客户,主动挖掘客户需求,以贷款等传统产品切入,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为其提供投行、商行、投资等全产品大包围式的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投行和资金板块的桥梁作用,利用产品组合和交易能力,打通对公和零售,把优质的资产包装成产品,支持零售业务的发展,实现从资产到资金的高效匹配。

  对于科技引领,谢永林称,将更多的借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探索业务和服务的创新模式,尝试差异化经营道路。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平安银行正在探索KYB基础上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该项目以企业征信平台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覆盖千万客户。

  不良资产从清收转向经营

  2016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77亿元,同比增长12.01%,并首次突破千亿元规模;准备前营业利润762.97亿元,同比增长28.49%,但225.99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仅增长3.36%,为近四年来增速最低。而在2016年上半年,该行净利润仍同比增长6.1%,去年前三季度也有5.52%的同比增速。

  对应各项业务指标,平安银行去年的增长并不慢。截至2016年底,该行1.47万亿元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35%;利息净收入764亿元,同比增长11.61%;非利息净收入331.04亿元,同比增长13%;准备前营业利润762.9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8.49%。

  利润增速放缓的原因,在于平安银行大幅计提了贷款减值损失。2016年,平安银行计提贷款减值损失达454.35亿元,同比增幅52.12%。而在上年,这一数据为298亿元。这意味着,去年该行拨备前利润的近60%,被用于计提贷款减值损失。“主要是因为从收入到利润中间,资产拨备提取比较大,吃掉了对公业务的利润,但零售不良率是下降的。”平安银行副行长陈蓉说。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郭世邦称,该行下一步将进一步控制不良,首先强化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目前各个分行、行业事业部和产品事业部,主管的行长和风险总监,都是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派驻;其次是严控新增业务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准入标准,对高风险行业进行限额管理,并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再次,存量业务中,对高风险行业加强风控。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姚贵平称,去年平安银行成立了特殊资产事业部,专职经营、清收、处置问题资产。在问题资产上实施了“两大转变”:从传统的清收、处置转化为经营;由分散改为集约,过去的清收主要是现金和抵押物,现在除了清收,更多的采取经营的模式,运用资产置换、资本运作来进行特殊资产、问题资产、不良资产的转化。

  据其介绍,传统的不良贷款清收资源比较分散,效率低下,专业性差,主动性缺乏,信息不对称,新的模式采取集约化管理,信息集成,分类制定针对性策略,建立专业模型,共享平台资源,激活各条线专家,由总行统筹,效率更高。

  “不良资产升值空间很大,优质资产可能变成不良,但不良资产的出路就是转化为优质。”姚贵平说,平安银行已经组建了由300多人组成的49个团队,在全国开展特殊资产经营,并建立专业团队。对问题资产,通过撮合型产品的方式,以市场公允价格批量解决,并对资产进行分类,再通过平台进行对接。

责任编辑:梁焱博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