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 张畅 实习记者 高崇芮)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了联合公报,其中,无条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措辞被删去,取而代之的是“公平贸易”。据了解,历届G20财长会议联合公报几乎都会出现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的措辞,而这次会议却打破了G20近10年来的传统。有分析指出,此举是G20一直捍卫的自由贸易立场的倒退,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G20表态的松动也具有特殊含义,但经济全球化并不会因此面临中止。

对于这一公报,德国财政部部长朔伊布勒表示,G20财长会议在谈论到关键问题时就陷入僵局,各国根本无法说服美国原本就不支持的观点,未来世界最大经济体间的贸易关系将充满不确定性。中国财政部部长肖捷也曾在会议期间指出,面对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开展国际合作是各国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平台的作用应该得到加强,而不是弱化。”更有业内专家直言,这一公报的结果,是以特朗普为首的现任美国保守政府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或许意味着在G20有关全球贸易观点的博弈中,美国占据了优势地位。

实际上,自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特朗普就一直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商及劳工利益,不惜以边境税应对海外商品的冲击,并退出了TPP等多项贸易协定。而他针对贸易、关税等的一系列观点和措施,以及签署颇具争议性的行政命令,更是为全球贸易自由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经济全球化处于十字路口和关键阶段,此时G20财长会议公报中删除“反对保护主义”,并不等于经济全球化中止,“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过去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到了新的阶段,就需要新的模式,全球华也要与时俱进,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是正常的现象。”

不过还有分析指出,考虑到中美贸易目前的相互依存性,美国针对全球化的保守态度以及G20此次联合公报,或将对中国外贸产生一定冲击。资料显示,去年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继续深入发展,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去年全年,中国实际使用美资金额23.9亿美元,同比上升14.2%,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95.0亿美元,同比增长132.4%。

对此,白明指出,尽管中国对外贸易难以忽视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即使没有G20公报,我们该面对的挑战还是会出现。“G20公报中表述的转变,是对现实情况的承认,对于中国而言,当前更重要的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依靠内生动力在全球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白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有些国家目前仍高举保护主义大旗,但通过新一轮全球化的磨合,中国将掌握更多话语权并引领良好的前景,或许能吸引更多国家重新回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