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在“沪港通”、“深港通”之后,内地与香港在今年将迎来“债券通”。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记者会上透露,今年将在香港和内地试行“债券通”。

  “债券通”是中国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的又一举措。目前境内与境外已有多个债券投资渠道,“债券通”的运行只是作为跨境债券投资的又一新渠道,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目前境内资金投资离岸债券的渠道更为受限,“债券通”开通后,南下资金的压力将比北上资金大。

  穆迪副董事总经理钟汶权称,去年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因此从“债券通”的重要性来看,这仅仅是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市场的另一种途径;相比之下,“债券通”对境内投资者更重要,因为这将扩大其投资境外债券的渠道,目前境外债券投资因QDII和RQDII额度几乎全部用完而受到限制。预计“债券通”开通后,资金南下压力将大于北上压力。

  北京一从事海外发债的外资投行人士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发债,但这类债券的投资人仍以中资海外机构为主,真正的外资机构参与的少。

  “实际上,不少中资金融机构都有很强烈投资离岸中资债券的需求。一方面,相比于外资企业发行人,中资企业发行人的情况更易了解,并且如民营房地产开发商等发行人发行的离岸债券收益率较高;其次,在美元升值的预期下,投资中资企业在海外发行的美元债券,就可赚取票息和汇差两份收益。”上述投行人士称。

  当“债券通”的政策目标确立后,具体的投资机制就变成外界关注的焦点。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的差异,是推出“债券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内地债券市场交易以场内交易为主,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都属于场内市场。相比之下,香港债券交易的主流则是场外市场。如何联通两地不同的市场,则需要“债券通”在机制设计上进行创新。

  实际上,上述问题的研究早已开展。去年11月,香港金融发展局发布了一份《有关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债券通”的建议》,从可行性、实施方案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债券通”的理念和机制。

  建议书称,对于场内交易,可沿用沪港通模式,即允许内地和香港投资者互相进入对方的场内债券市场,但债券的交易范围只限于在两个交易所中那些面向零售投资者的债券,以及在港交所以中央结算系统(CCASS)交收的债券。在场外交易方面,建议允许内地及香港零售投资者,通过在内地及香港的指定银行开设一个特别的交易账户,来买卖对方的场外交易债券。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近日则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展开,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的国际资金需要配置一部分人民币资产,“债券通”可能“先北后南”,即先开通北上,以国债先行,主权类债券在后。

  此外,钟汶权认为,“债券通”的发展速度将取决于多个因素,例如交易额度、人民币汇率及国内债券纳入全球指数。但是,“债券通”也将导致点心债市场进一步边缘化。

责任编辑:张海营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