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日前宣布修订再融资规则,旨在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资金“脱实向虚”。

  修订后的再融资规则,新增了对定增发行的股本限制、再融资间隔期的设定。其中,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票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份的20%。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新规还要求,将非公开发行的定价基准日明确为发行期首日。而此前的规定中,定价基准日可以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也可以为发行期的首日。

  这些新规定将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尽管有所谓的市场派认为新的限制可能会损害市场自由发展,但恰恰是再融资缺乏监管的现象导致了中国证券市场中部分机构和上市公司相互勾结剪羊毛的现象。对再融资缺乏管束导致这种工具越来越金融化,而不是为实体经济的融资服务,进而大规模推动资本市场跟风式的编项目、炒概念,让市场参与者都具有了投机性。

  长期以来,市场对IPO极为抵触,认为IPO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冲击,影响股市稳定。而这种以股市稳定绑架IPO的做法,只不过是为机构在定增市场套利服务。比如,去年沪深两市再融资总规模达到1.79万亿,是同期IPO融资规模的近13倍。这导致了极为罕见的现象:真正需要上市融资的公司不得不排着长长的队伍,并聚集成堰塞湖;而存量的上市公司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大规模再融资,这鼓励了这些公司低成本获取资金然后进行资本运作套利,从而加速了脱实向虚。比如,有的公司融资后就四处收购,脱离公司主业发展,希望通过重组、收购等进行扩张和市值管理;有的公司甚至直接将融资变相投向理财产品等财务性投资和类金融业务。

  这种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壳资源”的根源之一,由于IPO困难而上市公司再融资便利,导致中国证券市场的“壳价格”越来越高。这也导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炒作借壳的概念,从机构到散户,无不乐于投机。

  退市难以及融资便利提升壳价值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创业板的泡沫化。市场给予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司过高的估值,除了某种成长性神话之外,主要是他们可以依靠增发收购资产以及稀释泡沫。在创业板中,有龙头公司融资与收购的循环过于快速,导致了资金链紧张,使得这种模式具有旁氏融资的某些特征。

  在过去数年,一些机构与上市公司相互配合,利用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的套利空间,通过频繁的增发,闷声发大财,让中小投资者埋单。因为非公开发行股票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门槛低,监管少,机构投资者更看重发行价格相比市价的折扣,而不重视公司成长性和内在投资价值,导致上市公司与机构目标都短期化,市场行为投机化。

  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融资功能存在问题,鼓励了一些上市公司与机构不断进行金融炒作,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也是长期以来股市无法正本清源,反而成了金融市场的“负担”与风险的重要原因。不受约束的再融资行为还以其过大的规模,加速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制造了金融风险。因此,不管是让证券市场恢复正常的融资功能、保护中小投资者、打击投机,还是避免中国经济过度金融化、防范金融风险,都有必要尽快改变目前再融资被滥用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新规定就是为落实习总书记的这一指示,让资本市场恢复本来的功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现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监管部门还要引导规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赵文伟 SF182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