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PPI同比增6.9%创5年半新高 新涨价因素揭示通胀“不明显”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编辑 陈旭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2017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2016年12月扩大0.4个百分点。受1月春节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

  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9%,高出2016年12月份1.4个百分点。但是从环比看,从去年9月到12月连续4个月涨幅扩大之后,2017年1月PPI环比回调至0.8%,比2016年12月份缩小0.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称,在1月份6.9%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6.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8个百分点。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PPI同比增速较大主要受去年基数低影响,CPI主要则受到春节因素影响,未来数月将大概率出现回落,目前通胀现象并不明显。”

  油气价格对PPI涨幅贡献大

  1月份PPI同比涨幅比2016年12月份扩大1.4个百分点,达到6.9%。《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1月PPI同比6.9%的涨幅创下2011年8月以来的新高。

  从2012年3月到2016年8月,PPI同比都处在下降状态,2016年9月PPI同比走出负区间后便持续快速上升。

  这轮PPI同比周期走势和2009年至2011年的走势颇为类似。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从2008年底到2009年,我国PPI同比处于负区间,在2009年12月转正后便持续上涨,并在2011年7月同比涨幅达到7.54%的最高点。但在当月冲高后PPI涨幅又快速回落,仅隔7个月便重回负区间。

  牛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去年以来的这轮PPI同比上涨和2011年时有本质区别。2011年主要是由于货币发行和‘4万亿’投资刺激带来的价格上升。而这一轮PPI上涨是石油、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所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8.5%、38.4%、37.7%、24.4%、17.3%和9.2%,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38.8、4.4、2.7、7.8、0.2和2.6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5.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2.6%。

  但从环比来看,1月份PPI上涨0.8%,涨幅在连续扩大4个月后出现回落,比2016年12月份缩小0.8个百分点。上述6个行业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业价格外,其他行业价格环比涨幅均有所缩小。

  “当前PPI没有持续上涨的基础,上游原材料上升挤压下游企业利润空间,在监管层对上游涨价调控措施的持续作用下,煤炭等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开始出现放缓。随着基数效应的改变,未来数月PPI同比也会回调。”牛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另外,国际油价的因素将对PPI走势构成重要影响。华泰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李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2016年同期油价基数较低,2017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同比涨幅较大的确定性高,油价如果稳定站上70美元,则PPI在下半年可能走平。

  CPI上涨主因在节日因素

  尽管PPI同比增速创下5年多来的最大幅度,但去年以来CPI同比相对稳定。1月份CPI环比上涨1.0%,涨幅比2016年12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1月份春节因素对CPI有明显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3%。其中,鲜菜、鲜果、水产品和猪肉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6.2%、5.7%、4.4%和3.4%,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42个百分点。

  同时,1月份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飞机票、旅行社收费、长途汽车、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8.6%、11.1%、3.4%和3.2%,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3个百分点。另外,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7%和5.2%,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称,在1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2月份由于“春节错月”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翘尾影响将明显回落。

  从CPI的角度看,这轮经济周期也和2011年左右的周期有明显区别。在2009年至2011年PPI的同比涨幅持续扩大的同时,CPI也基本同步上涨,在2011年7月时CPI同比增速达到6.45%。

  但是最近几个月的PPI上升对CPI的影响并不明显,CPI同比增速维持在“2时代”。

  牛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CPI基本稳定意味着需求端基本稳定,中国经济增速也在放缓,不同于2011年时的扩张期。春节因素消失后,CPI同比掉到2以下也是大概率事件,出现通胀上升的预期很小。”

  但是对于目前的通胀水平,业界也有不同观点。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研报分析,2016年初统计部门对CPI权重进行了大幅调整,将涨幅大的食品权重从33.61%下调至28.19%,其中涨幅最大的肉禽及制品权重从7.34%下调至4.58%,并上调了涨幅小的非食品类权重。

  任泽平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有可能迎来一轮加息周期。从过去的流动性松紧周期来看,加息持续的时间一般至少持续一年到一年半。2月3日,央行28天、14天和7天逆回购操作时,中标利率均比节前小幅上调了10个基点;同日,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SLF隔夜、7天、1个月利率分别上调了35、10、10个基点。任泽平认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处于转轨过程中,上调货币市场利率也是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另一种加息方式。

  不过牛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没有通胀的压力,也没有加息的基础。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是中性偏紧,审慎管理方式的体现。”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