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1日07:03 金融时报

  共享经济:须翻山越岭前行

  马梅若

  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高价航飞之旅却受气象因素所扰滞留机场、延时误点?是的,今年仍然如此。

  然而,对于担忧困守异地无法回家过年的思乡者而言,在抢不到票的火车之旅和表现颇不稳定的航飞外,他们多了一种选择。根据滴滴顺风车公布的数据,从1月13日至2月2日的返乡高峰中,跨城顺风车春运期间共运送420万人次,相当于在铁路既定运力的基础上,增开1909列绿皮火车或者5874列8节动车组。这一数字是去年同期运送数量的4倍。

  共享出行,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从此前属于少数背包客的沙发共享计划(异地旅行借宿陌生人的沙发)、到滴滴等掀起的共享出行计划,再到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从共同使用到阶段性分享使用权),共享经济正在从小众、公益性逐步走向大众化、商业化,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掀起阵阵资本热潮。

  共享经济的火爆并不令人意外。供给侧改革之所以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即是因为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错配,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而共享经济正是资源与需求互相匹配的一种高效模式。特别是在人口众多、资源紧俏的中国,共享经济也是一种节约能源、同时缓解部分公共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资本神话、企业崛起的背后,共享经济发展并非前路平坦,一帆风顺。随着模式渐丰、参与者众,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仍需翻山越岭才有望长足发展。

  首先,需要翻越的大山即是:找到适度监管的边界,并探索与监管者平等沟通的机制。

  监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是行业发展的秩序,还是其中可能暗含甚至已经逐渐暴露出的问题,都需要监管者严格约束和规范。

  但是,不能缺位的监管更不能越位,以避免陷入“一管就死”甚至“一棒子打死”的困局。以滴滴打车为例,实际上,无论监管定义多么严苛,拼车出行等行为一直或明或暗存在着。回溯数十年,在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人流往来频繁、公共出行资源相对稀缺的地方,“黑车”往往会招徕大批顺路甚至“不顺路”的乘客共同搭乘,借以收取多份车费;而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出租车一路停车招徕同路客户的现象也并不罕见。与之相较,滴滴打车无疑更加规范、更加安全、在不损害资源提供者合理合法利益的同时更能保证乘客方的权益。

  应当看到,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并非首创,而是对老百姓客观消费需求的一种回应,是将民间不规范的消费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的一种商业模式。如果“一棒子打死”或监管过于严苛,不仅无法实现政策本义,反而可能滋生更多“灰色行为”或让违规行为成为潜在的“通用规则”。

  而要找到适度监管的边界,必须让监管回归本源———以促进行业发展为目标,而非以“管”为目标。尽管承认“拼车出行”合法性本身已是一大进步,也是对客观消费需要的认可、对商业创新的尊重,但必须承认,某些政策制定者仍存在居高临下的强硬管理之心,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地位,而非与企业、消费者充分沟通。以致于各地出台了“严上加严”的政策,却因与实际脱节而未能严格执行。这一方面影响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政策和法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找到适度监管的边界,不仅要求规则制定者充分了解、认清客观现实的需要,也要建立市场主体与监管者平等沟通的机制,从而让监管更加接地气,也更具实效。

  其次,如何将前期依靠补贴诱惑来的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则是作为商业企业必须越过的“峻岭”。

  从开始的补贴大战到与快的打车的合并,再到数月前与优步中国合并,滴滴出行似乎坐稳了出行领域的头把交椅,然而这场独角戏唱起来并不轻松。无论如何,企业的最终目标绝非打败对手,而是赢得消费者。

  但是,消费者显然对日益减少的补贴十分不满,而日前引发诸多争议的高峰时段调度费更是遭到广泛吐槽。随着一篇《致滴滴,一个让我的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引发大量用户强烈共鸣,不少消费者认为滴滴的加价机制导致出租车司机偏好加价单子,热衷于“挑活”,而服务质量随之下降。尽管滴滴随即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但供不应求带来的消费体验下降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而且,前期在竞争对手的刺激下,滴滴出行为了加速占领市场,推出的多条产品线也让公司经营出现了内部失衡。架构的混乱,加上与优步中国合并后对驾驶员、合作公司乃至产品线的梳理,也并非一日之功。在放缓激进步伐之余,如何消化前期问题并适时调整战略,引导消费预期;或提供更令人惊喜的服务而留住消费者,则是监管之外,市场提出的更严苛挑战。

  可以说,在一家独大的风光背后,滴滴出行远远谈不上“独孤求败”,而仍要面临与监管者的沟通难题以及不懈地赢得甚至保住市场之战。后起之秀并未放弃努力,仍在虎视眈眈。这是现代商业企业的难题,也是市场竞争的魅力所在。

  当然,滴滴出行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共享经济乃至产业发展所要回答的难题。永无止境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从一个均衡向着另一个均衡出发,是所有发展的基础。作为新经济、新模式的代表,共享经济必须清醒:资本的追逐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永远做躺在“风口上的猪”,真正的赢家永远在探索下一个风口。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