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元年谱写深度融合之道
欣醍
一方面,“科技金融”首次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另一方面,产业链迅速孵化,吸引资本蜂拥而至……2016年,Fintech已然成为国内金融业内最火的单词,科技金融已经在中国市场书写纪元。根据星展银行发布的《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正在崛起,中国金融服务正在被重新定义。该报告指出,虽然中国国内的传统金融服务尚未发展成熟,金融科技却逐渐异军突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这一现象背后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传统金融未能有效覆盖所有潜在用户,移动互联、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监管层的支持态度、中产阶层的年轻化趋势等因素亦不可忽视。报告认为,未来,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将进一步向财富管理、区块链、个人信用等方向纵深发展,并开始探索国际化布局。
当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与古老的金融行业深度交融,巨头间激烈的“军备竞赛“同步上演。不论是主打绿色与普惠的蚂蚁金服,力推开放与链接的京东金融,还是不断深化场景金融的快钱公司……盘点2016年探索科技金融的中国式路径,或许未来更大的商业机遇、更优质的金融体验就蕴藏其间。
元年现象:金融深度融合科技
在市场、政策双驱动之下,2016年,科技金融(Fintech)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一方面,2016年8月8日,国家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创新特点的结构性、复合性金融产品开发。这标志着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政策引导方向。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科技金融趋之若鹜。根据毕马威季报报告,仅2016年第三季度,有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了由风投支持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涉及交易13宗。
其间,虽然各方对“科技金融”的定义仍各执一词,其实质——以科学技术提高金融效率、驱动金融创新的本义,却已经被普遍接受。因此,标榜领先的科技,成为众多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金融企业诠释“科技金融”的主流方式。受此影响,在这一年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接触甚至熟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原本高深莫测的技术词汇。事实上,它们已全面应用于甚至“改造”着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保障、交易结算等诸多金融领域。
随着科技金融概念遍地开花,业内愈发意识到,科技与金融的化学反应不仅局限于渠道、系统等浅层次的碰撞,而是激发深层次的融合,最终为用户提供便捷、集成又兼顾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万达集团旗下快钱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商业消费体验和金融服务体验共同变化融合,会造就新的体验技术。而这种体验的持续优化,将是未来商业最大的竞争力。”
实践路径: 巨头各显神通抢跑道
如何实践科技金融?各路资本正各显神通。
主打绿色、普惠——8月27日,蚂蚁金服首次上线“碳账户”,致力于打造成全球领先的低碳生活衡量、交易、共享平台。蚂蚁金服在科技金融上的实现路径可见一斑:利用大数据等风控技术守住用户消费风险,同时在“绿色、普惠”的创新业务上有所突破。
力推开放连接——2016年,京东金融的科技金融战略逐步清晰,数据、开放、连接,成为个中关键词。它在兼并收购一系列大数据公司的基础上,又以账户为链接,并积极向外部输出其技术经验。
深化场景金融——没有标榜酷炫的黑科技,反而以满足中产需求为目标,不断优化场景内的用户体验……据悉,快钱的场景金融更注重将领先的科技落实到用户体验中,为后者带来实在的优惠和便捷的金融服务。快钱公司不断地把综合化金融服务植入各类线下场景,用户在场景中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与之相匹配的中产权益。快钱公司则借此以更轻盈之姿践行科技金融之路。
另辟蹊径:为用户 打造场景金融服务
场景金融是商家利用嵌入在消费场景中的金融服务,以刺激或促使消费者发生交易行为、助力实现商品的跨期交易。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场景金融市场研究报告》,因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消费者的行为轨迹和消费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商业模式与渠道也同时进行重塑:消费者由最初的产生消费需求——去往各类实体购物场所——完成购买并运送回住地,到电商兴起后的产生消费需求——网络信息搜寻——电商网站购买——快递送货上门,再到移动端快速崛起后的产生消费需求——打开手机对应APP功能——线下直接完成交易or快递送货上门;因移动端可以随时随地地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回应,因而其是否贴近消费者逻辑和视角,功能设置能否在消费者产生消费需求的第一时间完成交易转换,就成为这类平台成功的关键。
而这种贴近消费者逻辑和视角、以快速易用的功能设置完成消费需求转换的特质,便称为场景化。而场景金融则是通过对金融服务的嵌入,来刺激或促使消费者完成交易的一种服务类型,它是新商业生态下的商业价值洼地。
作为依托支付起家的科技金融公司,近年来快钱一直持续打磨着基于场景金融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据了解,目前快钱业已形成集支付、信用、理财、权益为一体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并着重为用户创造“边花、边借、边赚、边省”的消费体验。
以快钱在汽车场景中的探索为例,则能看到场景金融的边界正在持续拓展。近期,快钱率先与上汽通用达成战略合作。通过这种业务嫁接,未来消费者可在移动端惬意挑选中意的车型,以尊享低价一键购车,甚至还可匹配个人信用状况的信用额度分期购车。也就是说,只要一部手机即体验了移动支付、汽车权益、汽车金融三大“金融+汽车”的中产场景服务。这一综合化金融服务还将覆盖至整条汽车产销全产业链中,帮助上游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升运营和服务效率。
这一场景拓展背后则是快钱对汽车金融场景的敏锐触觉。统计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保有量接近2亿辆。随着汽车市场整体产销规模的提升和国人消费理念的转变,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已然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数据预测2016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类似上述移动金融服务的紧密植入,则将为厂商、经销商及消费者带来汽车场景内的科技金融新体验。
全新体验的背后,是快钱强大的科技金融能力在支撑。依托万达场景和自身的金融专业经验,快钱公司已收集建立起海量消费数据和行业数据,通过挖掘数据了解用户行为偏好,向用户精准匹配所需的金融服务。据了解,万达在成都具有严格按照国际公认权威等级Uptime Tier IV 进行设计建造的大数据中心,除了万达体系内消费性数据,还积累了大量体系之外的航空、酒店、娱乐行业数据。另一方面,快钱的科技属性也在协同发挥效应,以指纹支付功能为例,即可以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识别全部在安全执行环境(独立隔离区域)中完成,无须将用户的秘密存储在服务端,避免了因商家服务器受到攻击而导致关键信息失窃。
值得注意的是,快钱的场景金融还在向更多场景辐射。目前,快钱已成功进入购物中心、院线、酒店、便利店等多个中产用户密集的消费场景。未来,快钱还将大幅拓宽一站式综合化科技金融新体验的使用场景,将其延伸至机场、保险、航空等中产消费场景中,让用户尽享科技金融新体验。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周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