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23:02 华夏时报

  自主品牌销量爆发

  占比远超德日系总和

  ■本报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曾经经历过市场占有率14连降的自主品牌,在短短两年后成功实现逆袭。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前11个月国内乘用车共销售2167.81万辆,同比增长15.57%。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25.12万辆,同比增长20.1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68%,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64%。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自主品牌第一梯队的领军车企,长安、长城、吉利11月销量均超过了10万辆,成为与合资品牌抗衡的主力军。

  占比超四成

  从前11个月销量看,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06%、15.69%、12.17%、7.24%和2.57%。自主品牌超过四成的市场占有率,不仅远远将德系、日系、美系甩开,同时也远超了前两者的占比总和。

  得益于自主品牌SUV车型的推出和销量的走高,11月自主品牌车企产销同比均增长30%以上,增速远超合资品牌,使得前11个月自主品牌的份额提升至42%以上。目前,以长安、吉利、长城组成的自主品牌第一梯队,整体销量增速远高于整体车市与合资品牌的增速,并且在销量数据上也开始赶超合资品牌第二梯队。除了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自主品牌在品质和价格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10万元已不再是天花板,积极进取的品牌已在15万元市场站稳了脚跟,并冲击18万元甚至20万元更高级别的市场。

  支撑自主品牌崛起的,不仅仅是销量数字的增长,还有现实的利润与在各大汽车集团内自主品牌利润的贡献比。在广汽、上汽集团内,自主品牌不仅成集团内销量、利润增长的最大助推器,甚至成为最大的利润贡献者。11月,集团自主品牌也斩获了不错的业绩,上汽乘用车、广汽、东风乘用车的增速分别达到107%、38%以及48%。

  “自主品牌积淀了多年,已经迎来了向上突破的最好机遇。无论是从客户需求、自主品牌自身的能力水平,还是积淀,现在都是一个很好的时期。”长安汽车副总裁朱华荣此前表示。

  第一梯队发力

  一直以来,月销量超过10万辆的车企主要集中在合资品牌,这种状况在11月的市场中被打破。

  从销量数据看,11月自主车企的整体表现好于合资,月销超过10万辆的自主车企从此前的长安一家增长到长安、吉利及长城3家。其中,长城更是以12.9万辆的月度销量超过长安,坐上自主品牌头把交椅。而吉利成为今年自主车企中当之无愧的黑马,11月销量不仅首度破10万辆,同时也是轿车和SUV发展最为平衡的车企之一。从目前来看,包括帝豪GS、博越以及远景SUV都受制于产能而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明年随着产能的改善,这些新车将会有较大的突破空间。

  从前11个月的数据来看,长安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16.8万辆,第二位长城也已经接近92.4万辆,今年破100万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吉利虽然目前仅有65.76万辆,但明年随着新品牌车型的上市以及现有车型的后发优势,业内预估其销量可能接近100万辆。

  不过,中汽协此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自主品牌SUV前10个月销量达393万辆,同比增长近六成,成为拉动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长的主要力量。在业内看来,过度依赖单一品类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自主品牌主流车企今年交出的成绩单还是令人刮目相看的,究其原因是中国的都市SUV市场持续增长,自主品牌赶上了这个市场风口;相比而言,荣威和长城都是靠都市SUV支撑业绩,而吉利则在品类均衡性上做得最好,不是光靠都市SUV‘一头沉’。”

  政策“翘尾”

  如果说依靠SUV车型单腿走路存在的是远期风险,那么,对购置税政策的透支则是业内对自主品牌近期发展最大的担忧。

  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即将于今年年底到期,各家车企11月销量普遍火爆表明政策到期前出现了“翘尾效应”。业内普遍认为,自主车企销量飙升的原因一方面依然来自于SUV市场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即将到期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明年市场,由此导致的担忧是,明年一季度,随着购置税优惠幅度降低至7.5%,车市可能会非常惨淡甚至出现负增长。

  不可否认,购置税优惠对于自主车企销量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这一轮购置税优惠惠及的车型比例达到七成。按照车企的预测,这在整体市场上大概增加了超过220万辆左右的销量。在这一过程中,购买自主车型的消费者对于价格更加敏感,因此,优惠政策对于自主车企的销量拉动或许更加重要。

  不过,无论是对SUV市场的押宝,还是对政策的提前透支,沉寂多年的自主品牌终于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懂得了借力发力。在经历了几年的转型升级和调整后,触底反弹的自主品牌正在走出单纯以性价比取胜的道路,无论是在传统的动力技术,还是潮流化的趋势面前,都已经表现出自身的优势所在。

  目前正在热议的奥迪与上汽牵手、美国推动制造业回归,都是对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最好提醒。在中国市场,超过四成的市场占有率对自主品牌来说仅仅是个开始,相信长安、长城、吉利等一系列自主品牌领军者已对未来做好了准备。

  创新引领年轻化趋势

  百年宝马实现新跨越

  ■刘珊珊

  立足于中国市场的百年宝马正用创新理念不断实现年轻化的蜕变,在全新“第一战略”的指引下,实现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跨越。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在近日的媒体沟通会上介绍道,从2003到2009年是宝马在中国的“创业”期,之后的三年(2010–2013)可以说是“爆发”期,自2014年开始,宝马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巩固”期。在新阶段,宝马追求可持续增长,通过在市场变革中以全流程的业务创新和全面深化的本土化战略,实现“共赢”发展。

  “宝马能够在销量高位上实现可持续的两位数增长,已然是个令人满意的成绩。相比销售数字,宝马更加看重客户利益、产品内涵、创新实力以及品牌实力。”

  根据宝马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11月宝马及MINI品牌在中国大陆的累计交付销量为472705辆,同比上涨11.2%。中国市场为宝马集团贡献了22.0%的全球销量以及69.5%的亚洲销量。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数字并非单纯的销量上扬,而是伴随着主机厂与经销商关系的理顺,以及消费者对于宝马产品的更加认可。

  据官康思远介绍,过去一年,宝马不仅帮助经销商减少投入成本,还帮助经销商以更好的方式管理现金流及库存,调整商业模型。

  而实现了经销商与消费者共赢的宝马,未来将继续深耕本土化,以创新实现更大的跨越。

  更年轻、更本土

  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宝马未来将带来更多的车型,并且更加重视年轻用户。

  今年广州车展上,国产全新BMW 1系运动轿车正式全球首发。全新BMW 1系运动轿车是宝马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具有年轻化的个性设计、年轻化的驾控体验、年轻化的互联科技以及年轻化的空间布局,是为独立自我的年轻人打造的同级运动性能最强的紧凑型轿车。

  全新BMW 1系运动轿车的到来,意味着宝马国产车型增至5大车系,产品实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充,竞争优势逐步加强。毫无疑问,在宝马的语境中,更为积极的产品攻势将是其深化在华本土化战略的保障,目的是要保持在中国市场的增势。同时,宝马也希望在中国市场上进一步强化“创新品牌”感召力,贴近年轻客户,以及进一步加强在新能源车型市场的领先地位等开拓进取的企业战略。

  而从未来规划来看,宝马对于中国的布局依旧不会松懈。据了解,2017年宝马将有14款新车上市,更多的国产车型与日益丰富的进口车型将形成强大的产品组合。具体来看,势头强劲的新BMW X1将迎来完整销售之年;全新BMW 1系运动轿车将于2017年年初上市;拳头产品BMW 5系将迎来全新换代;BMW 7系产品阵容将随着M760Li的上市而完备,销售增势非常清晰;而BMW M、BMW i、BMW摩托车等都让品牌力更强,形成了进口车和国产车并驾齐驱的局面。

  另一方面,未来几年,宝马在国内的生产体系会更加强大。12月14日,根植中国的宝马再度结出硕果。这一天,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在位于沈阳的新发动机工厂举行了第100万台国产宝马发动机下线仪式。今年年初,这一新发动机工厂才刚刚投产。也正是新发动机工厂的投产,掀开了宝马在华第三轮本土化的序幕。

  华晨宝马在沈阳的生产基地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制造和可持续生产的典范”。大东新工厂的开业将使宝马拥有三座整车厂和一座最先进的发动机厂,对未来第六款国产新车的推出打下稳固基础。而且,华晨宝马的股东关系非常稳固,双方齐心协力共襄发展大计。

  更智能、更创新

  秉持创新理念,深耕中国市场的宝马在成功之道上愈发游刃有余。宝马不仅继续在优势领域即传统汽车业务方面稳扎稳打,取得了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还在关乎行业未来的智能互联和电动出行等领域锐意创新,占领先机,可谓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众所周知,未来交通出行行业里有几个明显的趋势,比如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和数字化等。对于未来,宝马布局最早,步子迈得最快。当其他公司还在畅想时,宝马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宝马集团对于未来出行具体的多元化解决方案。

  “前瞻未来趋势,勇于创新,宝马通过调整和改变不断与时俱进,这是公司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康思远表示,宝马高度关注自动驾驶科技的发展。截至目前,宝马已经在中国累计完成了8000公里的高度自动化驾驶试验(包括封闭和公共道路)。此前,宝马中国还应邀在成都实景演示了包括自动变换车道功能在内的三项核心功能,成为首个在中国实景演示该功能的豪华汽车品牌。

  不仅如此,在全新“第一战略”的指引下,宝马将转型成为提供高档出行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公司;跟英特尔和Mobileye联合研发高度自动驾驶和全自动驾驶必要的解决方案以及创新系统,目标是到2021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和全自动驾驶车辆量产;宝马首创的“BMW云端互联”将于2016年12月31日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让客户的汽车、个人智能终端、宝马的服务网点和智能化的交通设施(如充电桩和停车场)实现无缝对接,开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智能互联和数字服务世界。

  在中国,宝马已经为中国客户带来最创新、最丰富的新能源车产品阵列。2017年,宝马将增加60%的充电桩,数量达到2500个,覆盖15个城市。未来,所有宝马车系均将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供消费者选择。至2025年,宝马集团新能源车的销量将占集团总销量的15%-25%。

  作为全球知名的豪华汽车制造商,宝马立足于中国,始终引领着汽车技术和汽车产品创新的发展趋势,保持可持续发展。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宝马也将致力于在下一个100年里,继续引领未来出行。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