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5日22:38 华夏时报

  “央地关系大逆转” 人民大学报告建议将增值税税收从17%降到9%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2016年12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央地关系大逆转——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研究报告,揭示了“中国央地关系改革路线图”。

  “央地关系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和每个人关系都很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表示。

  郑新业代表课题组在会议上介绍了报告研究成果。报告指出,全球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很难说存在一个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央地关系模式。中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数次大的变迁:中央集权型的统收统支——行政性分权型的财政包干——经济性分权型的分税制。在供需缺口亟需调、生产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较低的税负水平、支持增长的财政收支结构、地方政府承担较重的事权和支出是合理的安排。现阶段与过去相比,我国财政体制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94年建设的财税体系,给大家介绍一下。1994年财税体系就是财政收入归中央,支出责任归地方,这样有非常大规模的转移支付,以及五险一金代表的社会保险社会由地方自收自支。所以1994年体制的特征是收入上升,支出责任下沉,五险一金由各个地方自我经营,是这么一个体制。这么一个体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我看来非常适合当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支撑了1994年以后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郑新业表示。

  不过,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央财政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体现为“大财政”口径下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均有所下降。我国的财政体制正面临着从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向平衡经济增长、经济波动、社会公平和公共物品供给的体制转型。但报告研究表明,现行财政制度对实现这四重目标的贡献有限,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经济波动、社会公平和公共物品提供的影响难以确定。

  报告认为,对央地间的财政关系进行深入调整,要使税收、支出等成为有效的宏观调控的工具,则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必须由中央政府负责,同时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由中央政府负责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以实现中央政府的职能从政策制定者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转变。

  “一个建议是,完成营改增之后,应该将现行增值税税收从17%降到9%。从效率角度讲弹性低的税率应该是高税率,弹性高的税率应该低一点。应该把现行的17%增值税税率差异化,普通税率降到9%,污染的税率提高到30%。这样财政是可以平衡的,家庭其实也没有太大负担,但是污染企业负担是上升了。此外,需要遗产税和赠与税,这是优化税收结构。

  支出结构也要优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失业保险要有较大提高,从GDP的比重0.07%确实是太低了,到十三五期间可能1%的比重是合适的。同时,从现金项目向实务项目转移,帮助穷人要科学帮助,建立贫困家庭儿童补助项目,解决穷二代和贫困的代际问题。”郑新业表示。

  在郑新业看来,除了增长之外,我国要解决收入分配、要治理经济波动、要治理污染,因此需要加速。“我们希望在央地关系中间再调整。我们需要支出结构调整,收入结构调整,调整以后大部分活都不适合地方政府干,不管收入侧还是支出侧都不适合地方政府干。因此这个时候到了可以把我们的央地关系再调整,调整好央地关系之后,我个人相信我们的增长可以维持,我们的收入分配可以改善,我们的波动问题可以缓解,我们污染问题可能比过去更好。”郑新业表示。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巡视员王道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尚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人事处处长刘凤良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