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21:23 中国产经新闻报

  监管部门对房贷增量踩“急刹车”房地产信贷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本报记者 陶娅洁报道

  国庆期间多地密集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正向住房信贷领域进一步深化,信贷收紧已成事实。

  尽管监管部门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并未变化,但较之前强调了贷款人信息等真实性审核,同时在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量上,要求做到月度增量环比下降。

  据报道,某大型股份行对内部下达了四季度的住房信贷政策要求,“增速回落”是关键词。即10月份的住房信贷规模不能高于9月份;四季度的住房信贷规模不能超过三季度;一二线城市的住房信贷占比要下降。

  而此前央行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透露了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意味。报告指出,第三季度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稳定市场预期。下一步将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关注实体经济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领域风险。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相比10月,11月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信贷出现收紧苗头。整体看,最近从银监会到地方都开始明显收紧房地产信贷。纵观过去十几年房地产的波动历史与货币政策完全吻合,因此一旦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将快速降温。

  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4759亿元,同比多增2055亿元。而严控住房信贷增量,将抑制活跃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持续扩张。

  不仅如此,银行对房贷的审查愈发严格,也为信贷增加踩下了“急刹车”。招商银行某贷款经理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严查“假离婚”,比以往更严格审查工资流水等举措,不仅加长了贷款审批时间,也加大了贷款审批难度。

  事实上,从今年10月开始,上海多家银行都加强了针对假离婚的审查,部分银行会将贷款人的燃气、水电、宽带等出账记录作为判断标准;对于离婚后很快复婚的借款人,银行甚至会采取强制收贷措施。而随着监管部门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从11月开始回落已是大概率事件。

  “本轮政策将快速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一旦年末央行额度吃紧,房价的下调很可能会蔓延到很多城市。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不仅仅是分城施策,更多的将会升级到一城一策。”张大伟指出。

  不过,也有银行业人士表示,住房按揭业务是银行长期的优质资产,因此银行仍将重点支持居民首套自住和合理改善购房贷款需求。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