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22:11 新浪综合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周祺瑾

  房企正在掀起一股兼并潮。继恒大收购嘉凯城、融创并购联想地产业务后,上海地产巨头绿地也启动了并购之路。

  11月10日,绿地控股(600606.SH)公告称,与汉威重庆房地产开发(香港)有限公司(“汉威重庆”)、汉威重庆全资子公司重庆协信远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信远创”或“标的公司”)订立了《关于重庆协信远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增资及相关资产重组之合作协议》,绿地集团有意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的方式最终持有协信远创40%股权,交易价格初定为人民币51.63亿元(可能根据最终审计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在协信远创股权转让、增资及相关资产重组完成后,绿地集团和汉威重庆将并列为协信远创第一大股东。

  收购完成后股权架构变为为:汉威重庆持有40%,绿地集团持有40%,管理团队持有10%,战略投资者持有10%。

  汉威重庆房地产开发(香港)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旭,是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重庆协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汉威重庆为重庆协信远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持有其100%股权,而协信远创为协信集团旗下房地产业务平台。

  早在2011年,协信地产就提出要赴港上市的计划,但上市之路一直一波三折。

  协信先是挖角万科原执行副总裁刘爱明担任协信CEO(首席执行官),并且加速土地的储备,特别加大在一线城市土地布局。

  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协信投入31.39亿元在上海连摘4幅地块;2013年3月7日和3月9日,协信地产分别在重庆和昆明签约总规模达数千亩的文化旅游用地,总投资约250亿元。短短半年,协信拿地和签约文化旅游用地的投资额高达280亿元,而当时协信2012年的销售额仅为90多亿。销售额与投资金额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协信为上市不惜高负债圈地再扩张,这一度被称为“协信的上市赌约”。

  原本预计2012年上市的协信集团,因为当年年底融资环境不乐观,推迟了上市计划。随后,受到楼市大市场环境的影响,协信放缓了上市的脚步。2014年5月,协信董事长吴旭被卷入华润董事长宋林案,上市一事再度被搁置,而协信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

  2014年9月,协信把位于上海位于虹桥商务区的五栋办公楼以13.3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平安信托,仅为当时市场价的7折左右,而这一项目曾被协信视为上海的标志性项目。

  有协信人士透露,吴旭被调查期间,公司事宜均由刘爱明负责,目前吴旭已经重新管理协信,并转型产业地产。而昔日爱将刘爱明于2015年去职。

  经历了这几年的动荡,协信的上市决心并未改变。

  2015年6月,协信宣布与清华控股旗下的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启迪协信科技城集团,并重新启动上市计划,而其上市主体也从住宅开发变成了产业地产开发运营。

  绿地方面表示,此次收购是希望借助协信产业地产的优势进行合作。但公司方面也透露,会帮助协信的上市道路。

责任编辑:金黄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特朗普得胜市场前景堪忧?

尽管这段时间里,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川普得胜的远景描得很灰暗,但是大部分的投资者们对此不以为然,大家的预测是市场的反应多半会与英国脱欧时的类似:大选结果揭晓后的几天市场会震荡几下,接下来市场应该回到先前的轨迹,该干嘛干嘛。

对房地产税别过于功利化想象

财税体制需要系统化改革,房地产法,只是改革中的必备范畴之一。对社会公众而言,纳税人从意识到常识,还需要长时间的涵养。因而,无论是房地产税立法还是个税改革,从公共机构到社会公众,都不能将税收功能工具化、功利化。

市场发育初期产业政策有必要

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阶段,在一些产业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非常必要。不过,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产业政策。

大部分规划不是真正产业政策

基于我国能源行业现状,相比于纠正市场失灵,以及更加细致审慎的进行产业政策设计而言,如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扭曲,特别是限制竞争与组织市场的冲动,还市场主体以独立决策权,仍旧是重要并且迫切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