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7日02:47 证券日报

  外资期待投资A股第五大通道 深港通开通或吸引400亿美元资金

  ■本报记者 左永刚

  深港通在11月份开通的预期不断增强,外资机构布局A股市场的意愿越发强烈。日前,在瑞信第七届中国投资论坛上,该公司宣布旗下合资券商瑞信方正证券在中国内地推出证券经纪业务,试图推动增量外资进入A股。据悉,该券商的股东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是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QFII之一,其目前的QFII额度超过30亿元人民币。

  瑞信大中华区副主任兼大中华区证券业务主管袁淑琴认为,去年牛市时,QFII对A股的投入非常巨大。但由于A股异常波动,配置有所下滑。但最近两个月一些QFII在增额,而且也有一些新批的,这证明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态度回暖,其中深港通的因素不可忽略。

  今年上半年,券商普遍预计深港通引入增量资金有限,非市场决定变量。有券商估算称,以沪港通开通初期参照,即北向深股通每日130亿元。如果未来半年深股通平均每日额度使用率达到5%-10%,预计将为A股市场带来750亿元-1500亿元的增量资金,约占目前深证成指流通市值8.5万亿元的0.9%-1.8%,对市场短期流动性影响有限。尽管政策推出有利于短期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但并非决定市场走势的核心变量。

  目前,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途径包括QFII、RQFII、沪港通和中港基金互认等,从大趋势来看,深港通开通后,为外资投资中国市场打开第五大通道,A股有更多股票可以投资,资金净流入水平可能会提高。

  “一旦深港通落地,沪深港三地市场就可以进行互联互通,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A股的活跃度将备受关注,海外投资者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瑞信A股策略师陈李预计,深港通开通之后,增加了A股纳入MSCI指数的概率,今年11月份到明年6月份资金量将持续上升。从长期来看,A股市场会吸引400亿美元的长期配置资金进入。

  在深港通11月中下旬开通预期增强的趋势判断下,包括QFII在内的外资机构在资金以及调研等层面的布局明显,尤其是进入四季度以来,调研节奏加快。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四季度以来至11月6日,外资机构共计调研79家A股上市公司,按照调研公司数量分布,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三大行业位居前三名。

  在资金方面,根据西南证券统计数据显示,QFII在今年三季度继续增持,持有股票的市值为1225.23亿元,比二季度的1090.67亿元增加了134.56亿元,增幅12.34%。如果剔除因限售股解禁的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QFII三季度持股市值达770.91亿元,比二季度的659.87亿元增加了111.04亿元,增幅16.83%,为历史第四高水平。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