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5日00:31 华夏时报

  招行连失“三位次” 质量和规模哪个更重要?

  ■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在经济低位运行、银行坏账还在不断攀升之际,最有活力的股份制银行上演了一场激烈赛事:第三季度,兴业银行(601166.SH)在规模上挤掉招商银行(600036.SH)成为股份行“一哥”。而招行连失“三位”,规模屈居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3家银行之后。

  在低利率时代赚钱更难、坏账不断暴露的时期,银行经营更加考验行长们的大脑,招行已转向弃规模保盈利上来,前三季度以521.42亿元的净利,雄踞股份行最赚钱银行。而兴业银行虽然规模抢先,但其净利与招行差距超过80亿元。

  安信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认为,兴业银行规模领先第二位0.18万亿元,资产规模增速接近10%,预计年底仍居股份行规模第一。那么,招行由于“去同业”导致规模增长失速,未来还能夺回“一哥”的宝座吗?

  招行规模连降三位

  股份行规模老大的位置,兴业银行经历了3次波折再次登上顶峰,这一次更为牢固。

  兴业银行三季报显示,总资产规模达到5.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8%,成为股份行当中最大的银行。

  曾经稳居第一的招行,三季度总资产规模5.5639万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63%,一下子被挤入第四位。股份行规模排位前四新座次为:兴业、民生、浦发、招行,它们三季度末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5.82万亿元、5.64万亿元、5.5642万亿元、5.5639万亿元。

  兴业银行与招行规模之战十分激烈,实际上早在去年中报时,兴业银行就已经夺取第一宝座,但是去年年报时又被招行夺去。不过到了今年中报,兴业银行再次争夺规模第一,而招行屈居第二。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招行已经放弃规模之战,滑入第四的位置,而兴业银行规模第一更为牢固了。

  那么,招行为何放弃规模之战?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将继续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动态均衡发展的经营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转型,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本报记者了解到,招行正在构建轻型银行,即不再以资产负债的扩张来成为盈利的主要驱动力,而是以建立轻型银行为目标,盘活资产和高效利用资产,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这从招行的资产增长上已经表现出来,赵湘怀分析称,招行前三季度信贷资产较年初增长11.8%,接近去年全年增速,增量主要来自票据贴现和零售贷款;但另一方面招行今年大力“去同业化”,同业资产较年初下降32.95%,因此压低了资产增速。可见,招行将业务方向对准相对较高收益的信贷业务,而信贷业务又继续转型质量较好、收益较高的零售业务。

  规模弯道超越的兴业银行,资产快速增长的背后又靠什么呢?其信贷资产增速其实与招行差不多,贷款较年初增长10.39%,而招行为11.8%,弱高于兴业。不过同业业务拉开了大差距,兴业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和余额居全市场第一,大额存单发行规模和余额居股份制银行第二,同业资产较中期增长 30.4%,规模和占比皆高于其表内贷款。

  可见,兴业银行靠“同业”冲规模,而招行有意压“同业”而主打信贷尤其是零售等表内业务,两者经营的方向背向而驰。

  兴业银行走的是一条快速扩张之路,彰显了综合经营的优势,以及大资管经营特色。其前三季度子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16%,对集团净利润贡献占比达4.55%。此外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资产托管和管理规模以及理财能力均处于股份行前列。在平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励雅敏看来,兴业的同业业务优势持续领先,大零售大资管积极转型值得期待。

  比拼仅是上半场

  兴业银行通过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蹿升为股份行“一哥”,但是在盈利能力上,招行依然是遥遥领先的老大。

  今年前三季度,招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21.42亿元,同比增长7.51%;实现营业净收入1612.12亿元,同比增长2.93%。

  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439.82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营业收入1186.58亿元,同比增长5.61%。

  两家的净利增速上,招行高于兴业一个百分点左右。而在营业收入上,兴业银行增速高于招行两个百分点以上。招行强劲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两者相差80多亿元,兴业银行还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上来。要想从规模与盈利均达到“一哥”,取代招行成为股份行双料冠军,兴业银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兴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第一位暂时稳固,今年年末将很难被其他股份行超越。不过赵湘怀认为,考虑到招行零售业务动能不减,“去同业”逐步完成,未来招行资产规模增速有望回归较快增长。

  再比较两家的资产质量,招行仍是不良率最高为1.87%,环比上季度末上升4BP。兴业不良率为1.71%,环比上季度末上升8BP。两家资产质量都还没有显著改善的迹象,不良率“拐点”目前均还看不到。

  兴业银行三季报称,短期内宏观经济仍处于L型增长区间,部分行业不景气问题还将延续;受去库存、去产能及去“僵尸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民间借贷、担保链等因素的影响,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信用风险仍在暴露,出现偿债能力下降、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企业有所增加。

  一家股份行的公司业务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银行实际不良率比目前暴露得要高,主要看各家银行如何平滑业绩和不良率,“有的不良率可能前高后低,有的可能消化的时间更长。”

  在盈利方面,最主要的指标还要看净息差, 招行三季度末净息差为2.56%,较二季度下行2BP。励雅敏认为,招行的息差收窄幅度进一步放缓,并低于其他已披露业绩的股份制银行。且三季度生息资产端主要增长来自贷款,环比增长5%,而同业规模继续压降,环比减少19%;证券投资类资产也并未扩张,相对高收益信贷资产的增配对息差改善起到正面贡献。

  兴业银行三季度末净息差2.06%,环比二季度末下行12BP,降幅远大于招行,而且与大部分股份行个位数的降幅相比,其净息差表现不力。

  招行与兴业银行对待“同业业务”的不同态度,导致业绩上的分野。兴业银行靠同业冲上股份行规模“一哥”,而招行痛失规模老大滑入“第四”。

  然而硬币始终存在两面性,招行压缩“同业业务”,净息差降幅远低于其他股份行,保持了盈利第一的宝座。而兴业银行饱受同业的拖累净息差降幅大,虽然资产规模第一,但盈利仍与招行存在数十亿的差距。

  银行这一轮弯道超越战之中,谁能笑到最后,拿下规模、盈利双料冠军?争夺战仍在激烈进行,一两年内将会见到分晓。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