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3日01:45 上海证券报

  人民币入篮“满月” 境外机构10月债券托管量续增

  ⊙记者 王媛 ○编辑 黄蕾

  在10月人民币特别提款权(SDR)新货币篮子正式生效后,外资机构对人民币债券的托管量继续增长。中债登11月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市的托管量为7432.18亿元,较9月增加167.86亿元。

  在10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的情况下,境外机构仍在逆势增持债券。业内人士分析称,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必然要求境外机构特别是境外央行类机构能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操作。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0月有所贬值,但人民币汇率指数仍在小幅升值,从中长期来看,境外机构增配人民币债券将是大势所趋。

  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市提速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一些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在海外奔波。记者了解到,在10月19日和21日,外汇交易中心分别在伦敦和法兰克福举办了推介会,向包括银行、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在内的各类全球投资者推介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

  此间,不少海外机构投资者都对银行间市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家全球著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会人员称,迫切需要利用外汇交易中心的历史数据、国内债券基础信息等进行建模,分析预期收益,以便将资金投入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

  这仅是中国债券市场吸引力渐增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借着SDR的东风,国外央行类机构需增持人民币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加之海外金融市场负利率当道,外资机构对中国债市的需求正不断提升。

  据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下半年以来,境外投资者入市提速明显,每月新增机构或产品达到10余家。截至2016年10月中旬,已有385家境外机构或产品进入银行间市场。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三大债券指数均还未将中国债券纳入指数。有市场人士预计,随着未来中国债市的不断对外开放,未来一到两年中国债券有望被纳入主要债券指数,加之中国债券市场不断推出便利举措,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短期汇率波动无碍长期配置

  一般而言,人民币汇率贬值时,通常会削弱外资机构对人民币债券的需求。但对于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仍在增长的事实,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10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但对一篮子货币依然保持稳定,配置人民币资产仍有可为。

  虽然10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所贬值,但三种人民币汇率指数仍小幅升值。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计算,2016年10月31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22,较9月末升值0.16%。同时,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计算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较9月末升值0.34%和升值0.49%。

  国信证券债券分析师董德志分析说,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下调,但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保持了基本稳定。人民币并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且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以配置需求为主,故短期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不影响其增配人民币债券的长期行为。

  分券种来看,风险较低的国债依然是境外机构的最爱。中债登数据显示,境外机构从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对国债品种的持续增持,9月份单月增持量达410.38亿元,创年内单月增持量最高纪录,而10月份增持国债120.28亿元。同时,境外机构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在10月份增持了108.75亿元,虽连续第五个月增持,但较9月的增持量有所下降。

  “近期境外机构一直在增持中短期限的国债和金融债。”董德志分析说,境外机构在人民币加入SDR篮子后,出于对货币储备的需求,增加了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特别是风险较低的国债。此外,我国债券市场中海外投资者的占比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此时换美元小心被二次伤害

过去四十多年里,美国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几个周期,对于投资者来说,最近一次能够抄底美元的机会实际上已经错过。从美元指数看,最近一次抄底美元的机会是在2010至2011年,目前看美元存在二次上涨的可能,前提就是其他货币的崩溃。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