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玲玲 上海报道
继上半年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票息支付后,恒盛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盛地产”00845.HK)近日又因延期偿付2650万美元的半年债券利息被推到舆论漩涡。随后,恒盛地产虽在宽限期里完成了付息,但接连发生的债务危机事件,引发了市场对其“资金链紧张”的担忧。而从股票市场来看,恒盛地产又于近日遭国寿等减持,股价大幅下跌。
恒盛地产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志熔,其曾凭借高超的资本运作方式迅速崛起,夺得船王和地产巨头两大耀眼头衔,并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前列。
然而,自2012年始,张志熔商业帝国旗下产业开始停滞并呈急速下滑之势,恒盛地产在全国范围内的多个项目陷入停摆,其中南通“恒盛广场”更是停摆多年。根据恒盛地产最新的业绩半年报,公司逾期未付本息达到60.2亿元,现金仅有3亿元,逾期债务仍然达到其所持现金的超过20倍之多。在证监会的催促下,张志熔表示有意将公司私有化,将在10月31日前宣布他的意向。
针对公司债务风险和私有化进程等相关问题,记者致电致函恒盛地产,未获置评。而记者向恒盛地产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沈浦阳发出的采访函件也未获回复。
债务危机难解
财务数据显示,恒盛地产已经连续5年未能完成年度销售目标,且连续4年业绩出现负增长。
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位于南通市世纪大道与工农路交界处的一个综合体项目,曾叫做“熔盛大厦”,2012年下半年改名为“恒盛广场”,原计划2013年底主体封顶,2014年底投入试运行,无奈却停工至今,只留下3层残肢工程的综合体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恒盛广场由恒盛熔盛大厦(南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45090平方米,建筑面积283597平方米,由一栋52层的办公塔楼、一栋48层的酒店塔楼,以及联系此二者的6层裙房、东侧独立的5层高的会议中心构成。南通熔盛大厦的办公塔楼标高239米,楼顶建有直升机停机坪,酒店塔楼标高204米。
记者查询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由恒盛熔盛大厦(南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更名而来的恒盛广场(南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原股东为恒盛地产旗下的恒盛旺佳瑞(无锡)有限公司,2014年11月股东变更为南通乐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台港澳法人独资),其股东为香港美堡投资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恒盛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第二年,这家主要聚焦长三角市场的地产公司销售规模超过百亿、盛极一时。不过,好景不长,2012年即被认定为恒盛地产的分水岭,多年来业绩一路下滑,截至目前,恒盛地产基本淡出了一线房企的行业阵营。
据了解,恒盛地产在全国布局的20余个项目,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无锡、苏州、南京、南通、合肥、哈尔滨、长春、沈阳及大连12个城市。其中,多个项目遭遇困境。
据此前媒体报道,恒盛地产在长春的恒盛豪庭项目曾因延期交房遭上百名业主起诉。此外,恒盛地产2011年以6.6亿元收购江苏演艺文化产业股份54%股权,并号称将投资250亿元开发南京创意文化产业基地,至今该项目仍未开展实际业务。而对于上述项目进展等相关问题,记者数度联系恒盛地产方面进行采访,对方一直未予以回复。
2012年7月27日,美国证监会指控,张志熔涉嫌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内幕交易,以香港Well Advantage账户“老鼠仓”行为非法获利逾1300万美元,导致账户内3800万美元资产遭到冻结。为破解危局,张志熔宣布告别船王时代,从熔盛重工和恒盛地产“裸退”。不过,他仍持有熔盛重工47.75%股份以及恒盛地产68.2%股份,退居幕后成为实际控制人。
2015年4月24日,中国熔盛重工正式更名为华荣能源,转型主营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和运营。不过,受内幕交易事件影响,华荣能源和恒盛地产股价持续下跌。同时,遍及全国的恒盛地产项目陆续停摆,恒盛广场也是其中之一。
多地项目停摆
2012年即被认定为恒盛地产的分水岭,多年来业绩一路下滑,截至目前,恒盛地产基本淡出了一线房企的行业阵营。
恒盛地产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张志熔
本报资料室/图
据彭博9月7日消息,恒盛地产未能于9月5日按时偿付2650万美元的半年债券利息,公司表示,将在一个月宽限期之内解决利息问题。6个月前,恒盛地产同样未能在3月4日完成付息。
10月3日,恒盛地产就其所发行的这批票息13.25%、2018年到期的债券进行了付息。这已经是它第二次未能按时付息,而是在宽限期里才完成半年一次的票息支付。“多次延迟付息体现出了其债务危机加重,公司运营现金流已断。”香港金融资深评论人士黄立冲对本报记者提道。
据了解,恒盛地产于2013年3月4日发行上述债券,总额2.5亿美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13.25%,每年付息两次。
同时,财务数据显示,恒盛地产已经连续5年未能完成年度销售目标,且连续4年业绩出现负增长。
根据恒盛地产近期披露的半年报,2016年上半年,其销售收入为20.1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424亿元增长488.9%。其中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销售额达到17.558亿元,占比达95.5%。但公司仍然亏损约20亿元,同比扩大1倍,资本负债比率高达226.2%。
摩根大通分析师Daniel Fan在10月14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恒盛仍有不少资产,但现金流状况堪忧。根据其业绩半年报,公司逾期未付本息达到60.2亿元,现金仅有3亿元。
穆迪6月份对恒盛地产给出的最新评级为Caa2,展望为负面。早在去年10月穆迪已经调整为Caa2,这也能够真实反映出恒盛地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流动性以及偿债压力。
据业界人士分析称,销售不佳仍是财务疲弱的重要原因。虽然恒盛地产业务集中在长三角一带,但是上海的楼盘为高端业务,业务持续时间较长,销售并不容易。南京、无锡、南通和东北地区一些城市的销售也不如意。
而放眼整个行业,由于信贷政策宽松,今年上半年,中国房企在国内债券市场融资情况大增,房企的境内发债期数和规模出现井喷式增长。根据克而瑞地产监测,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50家房企公司债的发行规模为4606.95亿元。标普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黄馨慧表示,其已注意到由于境内债券市场出现的一些违约案例,投资者避险情绪有所上升。
私有化自救难
私有化会限制公司的融资能力,信息披露会减少,信息会更加不透明。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11月,张志熔曾计划以每股1.80港元回购股份,总回购价相当于截至2013年6月30日为止账面价值的0.61倍。但是,私有化提议最终以小股东反对占多数被否决。
但恒盛地产的私有化道路并未就此止步,面对恒盛地产的资金链困局及日益下行的股价,张志熔再次于去年2月表示会私有化公司,不过实质行动并不明显。今年8月,证监会通知恒盛地产,要求集团大股东张志熔于10月31日前,明确宣布是否有意提出私有化要约。
8月11日,恒盛地产发布公告称,张志熔已知会公司董事会,若决定进一步进行私有化,将会考虑合组投资联盟以寻求融资,有金融机构已表示有意参与投资联盟,以收购其他全部已发行普通股股份,目前仍须待双方就可能私有化之条款及架构达成协议。
关于恒盛地产的私有化进程,穆迪分析师刘致伶表示,私有化会限制公司的融资能力,信息披露会减少,信息会更加不透明。
“恒盛地产和熔盛重工的老板是同一个人,此前,由于熔盛重工陷入财务危机,恒盛地产也面临资金困难。其多次提出私有化,可能只是想向公众证明企业资金充足,并非有意私有化。”黄立冲认为,另外一种可能是,有公司或者个人与其洽谈过收购事项,如果是全面收购的话,就会涉及到全面要约收购,这会使收购方的资金量增大,因此投资方要求企业进行私有化之后才进行收购。
黄立冲提到,恒盛地产近年来亏损严重。“去年一年亏了38.77亿元,估计很多是物业减值和商誉摊销,最近半年又亏20亿元,从股价来看,私有化仅仅是支持股价的借口。”
同时,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人士指出,“按照地产公司的惯例,恒盛这种亏损状况,股价早就跌至低位,但是其现在还有84亿元,公司现在净资产大约为100亿元,这只能说明股份集中,而且有人维护,正常应该下跌到40亿元以下。”他由此认为,公司不太可能真正私有化。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