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22:39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时评】税收负增长考验积极财政政策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2期)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财政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0.7%,这是该数据自2015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税收收入下降的最直接原因,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效应逐步体现,依据在于:此前九个月中,中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分季度来看,三个季度GDP增速均为6.7%,但主力税种增值税与营业税合计,在上半年增长24.2%的情况下,自7月份起连续三个月出现较明显下降,同比降幅分别达到10.9%、17.6%、21.3%。

  所以说,这是一种主动可控的结构性减税必然引致的合理结果,其正向意义在于: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以往沿用的“高积累—高投入—高增长”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因此在目前及未来可预见时段内,通过适度减税以激励企业投资、提振居民消费,不失为一种应时而变且行之有效的动力机制切换。

  当然存量改革阶段最大的特征就是,越是重大的战略调整,其所面临的约束条件就越是复杂与严苛。譬如结构性减税在当前“四期叠加”时期,由其引出的财政“减收”与反周期调控所要求的财政“增支”,非常现实地构成了一对越来越显见的矛盾。

  这对矛盾共同引出的结果之一就是,截至9月底,我国累计赤字规模加速扩大至14556亿元,比通常年份提早两到三个月突破万亿元大关。此外,相比这种已经既定的结果,更棘手的局面是,基于目前可见的种种因素综合判断,不难预见到紧随其后一段时期,快速下降的财政平衡率很可能承受更大压力。

  对税收不利的主要因素除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还在于四季度起财政状况很可能马上迎来一个效用显现非常直接的变数,即,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的陆续释放,究竟会引起房地产市场如何反应?

  去年下半年起,国内房地产市场(尤其是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狂飙突进式的量价齐飞,客观上引出的一个结果是,在几乎所有其他类别财政收入普遍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背景下,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种收入逆势呈现超常规增长,譬如今年1—9月,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8.3%,其中金融业企业增长6.4%,工业企业增长0.6%,而房地产企业增幅高达25.4%。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账目。房地产市场除了其本身直接提供的税收增长外,对其他领域税收的拉动作用也很显著,譬如金融行业相关税收等。此外,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土地出让金,1—9月同比增幅也达到了14%,22个重点城市的增幅更是高达63.3%。

  在房地产市场不可能持续“高烧”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必然会在房地产相关收入向正常区间趋近的过程中,迎接即将到来的真正考验。这场考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尤其要着重加强自律并做好预案,不要一碰到困难就掉头试图税外加费或征“过头税”,再就是不要再进一步恶化已经很严重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则要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定力的前提下,垂范、督导各级政府统一认识,协调步骤,合力迎接并战胜这场迟早要来的全新考验。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必须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经济

如果我们的整个增长更多回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民的幸福体验的出发点,那么就应该更关注绿色发展的问题,改善民生的问题,上学、就医的问题。如果不把民生的保障问题解决好,GDP增长再快,人民的幸福感也提不上去。

房地产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在未来一个阶段,住宅仍然是中国长期发展的重点,但是会转移到三四五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人均GDP大部分都还远没有达到8000美金,发展空间还是很大。房地产行业实际上还处在盛夏,将来的路还很长,我们的好日子也才刚刚开始。

沃尔玛买入京东背后有何隐情

沃尔玛看重的是久攻不下的中国市场,京东那边厢则在专心应付猫狗大战。京东希望通过与沃尔玛的合作与阿里一决高下,三年内结束商超之战,沃尔玛则希望通过与京东的合作延伸在中国市场的触角。

如果房地产市场没有炒作

如果房地产没有炒作,市场会出现什么结果?资金一定会流到银行或者股市里、或者民众更敢于创业,银行和资本市场资金增加,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更充足,市场也就更活跃,民众投资企业的意愿一定会倍增,对企业和就业都是有好处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