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02:18 证券时报

  年内经济平稳运行无悬念明年压力仍不容小觑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中国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昨日出炉。经过8月份经济数据转好的预热,市场对于三季度GDP增速持平于前两季度的结果并不感到意外。不少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连续三个季度保持6.7%的增长速度,说明经济L型拐点已过,年内经济平稳运行已成定局。

  投资依然是三季度经济完成稳增长目标至关重要的推动力。分项来看,除了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回升外,基建类投资依旧挑大梁,说明政府通过加码积极财政政策来保增长的效果持续显现。民间投资持续下滑的态势得到控制,在PPP项目的推动下开始触底回升。与此同时,消费领域的稳定增长也使得经济结构调整更为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继续上升。更为积极的信号是,随着供给侧改革对供需关系的持续改善,工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PPI在9月结束负增长首次转正,企业盈利状况逐步改善。

  上述几个领域的转好表现也在信贷领域得以验证。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反弹,主要源于经济企稳信号的增加,尤其是当月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在8月出现负增长后大幅反转,环比多增4546亿元,显示企业投资意愿改善,企业信心逐渐恢复。

  展望四季度的经济表现,一些市场人士最大的担忧,主要来自于楼市调控是否会对经济形成拖累。不过,考虑到楼市调控最快最直接的影响仅限地产销售,而对房地产投资端的传导通常需要两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因此,作为保持经济稳增长的“火车头”固定资产投资(以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为主)在四季度仍会维持惯性增长。不少机构普遍预计,四季度经济仍会保持改善势头,全年经济实现6.7%左右的增速应该没有太大悬念。

  不过,中国经济虽然今年可以平稳增长,但并不意味着明年也继续顺风顺水,相反,明年的压力和挑战或许更大。如前所述,楼市调控对房地产投资端的传导通常需要两个季度,这也就意味着楼市调控效应将在明年二季度逐步显现,同时基建投资的拉动效应也会边际减弱。明年的外部环境也同样让人“不省心”:美联储今年年末大概率加息已对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再次形成扰动,英国脱欧事件也持续发酵,这些都会对国内经济增长增加不确定性与风险。实际上,既然供给侧改革最有利于我国经济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应该再继续纠结于短期一两年经济增长的高目标。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预期,缓解稳增长的压力,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留出更多空间,从长远看才是经济增长的正途。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债务违约下的万亿投资机会

随着债转股和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资产的深入推进,以及A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ST公司破产重组,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正在迅速布局不良资产投资市常未来我们也许可以看到,这个市场上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以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普通投资者无需大规模购进美元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规模卖出人民币、购进美元的投资行为已不可取,人民币双向宽幅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投资者和普通家庭需要做的是多元化配置自身资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对赌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换汇操作。

万达携巨资入侵好莱坞?

万达携巨资而来,甚至与青岛政府在东方影都出台补贴40%制作费的强力优惠政策。好莱坞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可以扩大自身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国竞争力的提升,美国享受产业落差红利的机会还有多少?

标普敲响中国信贷恶化警钟

首先,中国企业信贷恶化状况及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是否得到真实反映?是继续放任各种不良贷款虚报还是将不良贷款的真实盖子揭开?不良贷款数据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是否准确,更关系到化解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是否到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