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01:05 每日经济新闻

  港股还值不值得投资?出现了什么问题?未来出路在哪里?新浪港股发起“港股还有没有吸引力”大讨论,以理性、建设性的态度,欢迎关注港股、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士,一起为港股建言献策,共谋港股市场的明天。来稿请至hkstock_biz@sina.cn

  原标题:资金不断汇集 港元资产中长期投资价值几何

  ◎每经记者 孙宇婷

  在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加上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与美元直接挂钩、又近在咫尺的港元资产,成为内地资金竞相追捧的对象。谈到港元资产受追捧的原因,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院长付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主要是内地资产配置荒,造成‘北水南下’。”

  对于港元资产短期内的机会,多位对冲基金人士的态度偏中性,若从中长期看,港元资产是否存在机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研究历史数据,试图寻找答案。

  后续流入资金有限对冲基金:短期偏中性

  上海艾方资产总裁兼投资总监蒋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全球都处于资产配置荒,香港地区又比较特殊,内地的投资者如果要向境外配置资产,首先看向的就是香港。因为香港是离内地最近的,也是大家研究最深,关注最多的地区。”

  记者注意到,目前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利率处于近零,甚至负利率水平,全球先后陷入资产配置荒,原来的固定收益率产品回报太低。“香港刚好有很多大蓝筹具有很高的股息率,价值长期低洼,风险也较为可控。对于大些的机构和资金来说,只能配一点风险稍高的,自然就跑到港股来了。”大岩资本(Jasper Capital)海外首席投资官蒋晓飞博士曾这样告诉记者。

  而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部分港股相比A股存在一定的折价,更容易受到关注。蒋锴表示,现在整个大趋势是,内地高净值人群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产全球化配置,但有一个问题是,钱出去之后,大多数人是不具备配置能力的,换句话说,钱如果换成美元或者港元了,多数人不知道该干什么。“多数人习惯于去购买房地产信托、银行理财产品,但美元和港元的基本利率基本上是零,所以大家没什么东西可买,这样大家就只能去买一些自己熟悉的资产,相对来说,香港的房地产和港股的价格可能会体现得更快。二来,这个池子相对比较小,港股的整个流通市值和香港房地产的体量来说都比较小,所以只要有一波资金进去,就很容易将它们买上来。”

  针对最近港元资产的资金流入趋势,香港金管局发言人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邮件中表示,“我们留意到近期环球市场的风险胃纳(注:指投资人能承受的最大风险值)有所提高,并且偏向新兴市场,导致亚洲及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上升,中国香港也大致跟随这一趋势。美国经济和国际金融环境当前仍存在颇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对美国加息的预期会因最新的经济数据随时改变,这些改变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全球资金流向,引发资产价格波动。香港金管局将继续密切监察市场发展。”

  至于香港楼市的投资价值,蒋锴表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我个人认为,香港房价仍然算是高的,不过从比价效应来说,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现阶段香港楼市会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会有一部分投资者去购买香港的房产。至于未来投资价值如何,我个人持比较中性的意见。”蒋锴同时指出,很多人买境外的房产,如果自己没有使用,纯投资的话,性价比并不高,租售比很低,同时交易成本很高,其实还不如配置一些高风险易波动的股票类资产。

  部分内地资金通过多种投资渠道聚集到香港,最终对港元资产的影响有多大?会否在短期内形成港股的蓄能池?付鹏坦言,后续资金比较有限,对港股资金蓄能作用不明显。

  蒋锴则表示,“现在大家买港股,主要是注意到它的比价效应,最近这半年涨上来之后,两者折价大幅缩小,所以我觉得如果A股涨不动,港股会有一定的‘天花板’。A股是一个锚,港股的H股还是跟着A股走,所以这部分资金肯定会对港股有推动,如果说是独立于A股走一个大牛市,我觉得也比较难,这两者其实相关度还是比较高。换句话说,估值修复已经是阶段性地完成了。”

  美元加息周期下:港元资产大概率走牛

  对于港元资产,一些知名对冲基金在短期内的态度是偏中性的。而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港元资产的机会又有多大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眼下影响力最大的宏观事件便是美联储预期加息。对港元资产而言,美元加息影响几何?

  “港币作为外汇来说,吸引力是在增强的。短期来看,港币和美元可能会有一些波动,由于是联系汇率制,长期来看,港币近乎等同于美元。美联储如果加息,会促使海外资产回流,比如日元和欧元几乎都是零利率,如果美元加息了,美元资产的综合利率提升,持有美元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是在上升的,这样看,美元的吸引力在提升,港元的吸引力也在提升,这是作为一个币种来说。”艾方资产蒋锴表示。

  但蒋锴还同时提到,“作为一个资产,以美元和港币定价的资产,就意味着它的借贷利率在上升,融资成本在提高,所以对于房地产其实是一个打压。”

  过去30多年来,美联储开启过五轮较为明确的加息周期,每轮加息周期通常持续1~2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详细梳理了这五轮美元加息周期下港股的表现。

  美联储第一轮加息周期是在1983年3月~1984年8月。当时经济处于复苏初期的美国,试图压制高企的通胀(1981年美国通胀率达到13.5%),美联储将基准利率由8.5%逐步上调至11.5%。同期,港股表现惊人,恒生指数翻番,涨幅达到139%。

  1987年股灾后,美联储通过宽松政策救市,效果明显。进入1988年,美国国内通胀出现持续上升,联储转而收紧货币政策,1988年3月~1989年5月,基准利率逐步由6.5%上调至9.8125%,同期恒指累计涨幅达到13.47%。

  1994年,美国经济重燃复苏之势,债券市场担心通胀卷土重来,1994年~1995年,联邦基准利率由3.25%上调至6%,通胀得到控制。此次美元加息周期中,恒生指数从1994年2月初的11523.53点,跌到1995年2月底的8327.52点,历时12个月,跌幅达27.77%。

  1999年6月~2000年5月,互联网泡沫不断膨胀,美国经济出现过热倾向,美联储为此采取收紧政策,先后6次上调基准利率,从4.75%升至6.5%。期间,恒指从12139.96点震荡上行,2000年5月底时已达到14713.86点,累计涨幅达21.13%。

  200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2004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 17次分别加息25个基点,直至达到2006年6月的5.25%。2004年6月~2006年7月,恒指累计涨幅达到39.13%。

  尽管每次加息的金融环境都不太一样,但从美联储五轮加息周期下港股的表现看,除1994~1995年,港股出现两成以上的跌幅外,其余四轮美元加息周期下,恒指都录得明显涨幅。历史数据表明,美联储加息后,港股长期向好是大概率事件。

  而此前记者又以历史研究论证了香港股市和楼市的长期关系。结论是:美联储加息周期下,对股市和楼市这类主流港元资产来说,机会或大过风险。

责任编辑:1800139007 SF182

相关阅读

限购之后房贷还会不会快速增长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一方面可以积极借助个人住房贷款更快地实现买房梦,更好地改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要科学使用贷款等手段,将个人和家庭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一般而言,每月还款本息总和不宜超过月收入的50%,最好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

IMF为何调高中国GDP预测

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报道,和IMF所作的“美国经济将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预测两相呼应,导致这样的判断在西方大行其道。然而,10月初IMF自己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却无可置疑地证明,IMF年初的这些预测是完全错误的。

港股市场将迎来持续投资机会

随着深港通的推出,沪港深三地统一大市场即将建立,机构投资者将迎来极佳的投资机遇。在国内流动性充裕、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化的背景下,内地大量资金将加速南下,港股市场短中期将迎来持续的投资机会。

用债转股国企混改可一箭三雕

债转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契机。以债转股的形式实现国企混改是一箭三雕的举措,既推动了国企改革,又降低了经济的杠杆率,而且还为民间资金提供了一个投资机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