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20:54 新浪财经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制造业的命运都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面貌和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制造业一时间进退维谷:一方面近14亿人口带来庞大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却难以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高端产品,日本马桶盖、澳洲奶粉、韩国化妆品……消费者纷纷涌出国门扫货。

  过去30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整体质量却不高;短期需求能够满足,中长期的供给能力却不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电商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制造业遇到了内生增长乏力和外部互联网冲击的双重夹击,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时不我待。

  在江苏海安,一家秉持工匠精神、深耕制造业30年的制造业代表企业——海迅集团,在“家长”仲跻和的带领下,紧跟时代步伐锐意改革、转型升级,堪为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探索的典范。日前,借助成立30周年的契机,海迅集团与南通日报社、海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华网·江苏共同举办了《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高峰论坛暨海迅集团30周年庆典》,分享了自身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经验和思考,干货满满,启发良多。

  在谈及改革的经验与初衷时,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说:海迅30年来一直保持制造企业的初心,用工匠精神不断创新制造工艺、提高制造标准、升级制造业技术和知识;同时制造业发展要善假于物、保持年轻,用互联网工具提高制造效率、改良工艺、刺激创新;此外,海迅借助金融的力量撬动转型升级,顺势而为,整合产业和金融资源,以资本为纽带,构建企业孵化平台。

  艰苦创业,锐意改革

  仲跻和曾是一个退伍军人,1978年入伍,曾任班长、代理排长等职,五年中七次受到嘉奖;考取军事院校后因病退伍回乡,为生活所计,开起了小商店,做着为邻里提供油盐酱醋服务的小本生意。1986年,他先是进入当时的海安县橡胶三厂(海迅集团前身)做供销员。当时橡胶厂只有十几个工人,每年产值几十万元,利润总是“扛扁担”——亏损。进厂6个月后仲跻和成为橡胶厂厂长,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为了节约成本,他亲自送货卸货。其间,为了能让客户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产品,从而进入电梯行业、扭亏为盈,他曾从卢沟桥步行四小时走到北京城区的沈姓客户家中,在门外静等一个多小时,最终以诚意打动客户,演绎了一段“沈门立霜”的故事。

  关于改革,仲跻和说:“所谓转型升级,以及大家都在谈论的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不断地自我否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否定自己。只有不断自我否定,企业才会有创新。”

  在海迅的发展中,仲跻和主导过四次极为重要的“自我否定”:第一次,1992年在全县第一家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第二次,1994年与中国迅达合资进军电梯配件行业,使企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第三次,1997年实施股权流转,企业性质转为民营;第四次,2004年与美国特雷卡合资,组建南通海迅特雷卡电梯产品有限公司,为电梯配件产品走向世界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1992年,仲跻和率先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新的机制一开始运行良好,但不久问题到来:由于政府及社会法人对企业和市场不了解,开董事会不仅让企业决策拖沓,执行时更是错失机遇。在发现股份制的缺陷后,仲跻和痛下决心,通过股权流转收购政府股和社会法人股,成立真正的民营企业。这是在企业运行机制上否定自己。

  海迅在市场和产品方面也在不断否定中寻得发展突破。从最初做自行车配件、皮鞋底起家,到后来做三角带,做电梯配件;但在电梯配件销售形势很好的情况下,发现该类产品市场较小,于是又转型生产铁路器材,之后进军纳米新材料、生态能源等领域。这些都对海迅的产业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在管理上不断否定自己。伴随企业发展,仲跻和不断进入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南大,包括台湾的大学等知名学府进修,将学习融入日常的生活工作,带着企业的问题去学习,把学习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

  在仲跻和的主导下,企业进行了有步骤的兼并、合作、合营等运作,成立了一系列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最终形成集团化运营机制。仲跻和用30年时间,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将一家乡办小厂发展成为涉足电梯部件、铁路器材、金融服务、农业服务和生态能源的大型集团企业。如今海迅已发展为总资产20多亿元,员工千余人,分公司遍布北京、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等地的大型产业集团。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

  三十年前的海迅,简陋的破厂房,靠煤炭加热的橡胶硫化机,技术落后、难言科技。办公室只有不足三十平米,几个人合用一张办公桌,企业经营苦苦支撑。但在随后的发展中,得益于仲跻和的改革创新精神,海迅依托科技创新不断进军新兴市场领域。

  1994年仲跻和知难而上进入电梯配件行业与中国迅达电梯合资,推动海迅进军电梯行业;2004年海迅与世界知名电梯企业美国特雷卡公司合资,为电梯配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了通道;2005年开始开拓北京、天津市场,同时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进军纳米材料领域;2007年组建铁路器材集团,把“做大铁路器材”作为战略重点,企业先后荣获多项制造特许证,成为铁路配件行业拥有CCRC认证和制造生产特许证最多的企业之一;2010年海迅又在海安开发区扩建厂区,上马轨道交通成套系统生产项目;2014年进军电力行业,入股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以人才为基础,仲跻和有一个观点:企业每年在提折旧费,但真正折旧最快的是人,是人的知识。为此,仲跻和先后与上海复旦管理学院、南大商学院联办“培训班”;同时借力外脑助力科技创新,先后与青岛科大、河北工业大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等院校开展产学研活动,此举既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落地,又提升了海迅的核心科技竞争力。

  在工业4.0的大潮中,海迅集团加大研发投入,追求科技创新,通过技改、项目嫁接,完成集团由部件向终端产品的转型升级;“互联网+铁路器材”、“互联网+电梯部件”,参与“一带一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扩大销售;以机代人,全面实施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工厂建设,组建企业研究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以儒治企,德根深植

  工、农、商、学、兵,经历丰富的仲跻和虽然军人出身,骨子里却透着文人气息,在管理工作之余,尤好阅读和写作。他涉猎广泛,个人藏书5000余册,涵括文、史、哲、儒、道、佛、人物传记、教育、企业管理等众多领域,对于孔子、孟子、庄子等古典著述尤为钟爱。此外,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他还和海安县图书馆合作,建立“海迅图书室”,提供各类图书3000多册供员工借阅。

  读书之余,仲跻和勤于写作,先后在《雨花》、《江苏散文》、《江海晚报》、《悦读》等报刊发表散文近200篇,相继出版散文集《梦已飞扬》、《男儿情怀》、《拈花一笑》、《无意留痕》、《随风起舞》及企业管理文集《职场答案》。他写作的《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体系建设》获江苏省“三会”“企业改革与管理”论文评比二等奖。由于文学创作成果丰厚,他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还当选为海安县作协副主席、南通市作协副主席,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仲跻和十分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最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是人,是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人、基于行业企业发展的人、基于社会时代趋势的人。”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而企业凝心聚力要靠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不光是靠吃苦、靠技术、靠设备、靠市场、靠机遇,最主要的是靠企业的文化”仲跻和如是说。

  “文化就是一个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一把尺子。如果没有共同的语言,讲起话来南腔北调,那对事物的判断就没一个共同的标准。有了企业文化,员工就有了共同的判断是非的标准。”对此,仲跻和在建厂之初就发动员工讨论提炼了企业精神——“家文化”。受此感召,海迅集团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与时俱进、注重学习,领导带头、全员敬业的企业文化氛围。

  海迅的“家”文化是招牌,也是凝聚人心、走向市场的金钥匙。其宗旨就是让员工看到“家”就想到责任;让客户看到“家”就感到温馨。这是“家”的精神最基本的核心。

  工匠精神,精工智造

  仲跻和说:“太浮躁做不好制造业,制造业需要创新,但更要懂得守拙,海迅将一如既往地作制造业里的手艺人。”“很多企业想转型,但不知道往哪里转。我的体会是,考虑做一件事,首先是这件事值得去做,其次有人去做,第三是我有能力做,三者全具备了,才能去做,缺一不可。海迅这些年,就是专门做自己熟悉的事。比如房地产,我们一直没碰。无论是现在的多元化,还是今后向大农业转型,其内部还是相连的。”“我还是希望能够实实在在、埋下头来做事,把企业做好、做长远。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人生才不会后悔。”

  对品质,严守苛求,始终如一;对技术革新,勇于探索,积极改进。工匠精神流淌在每一个海迅人的血液里。工匠精神就是要以工匠的态度,专注生产的各个环节,精雕细琢,追求品质的完美和卓越。这是促使供给侧改革成功的文化保证。

  得益于具备创新意识和钻研毅力的匠心智造队伍,在不断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的努力下,海迅集团先后斩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5项、发明专利授权16项,其中几十项产品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优秀新产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重点新产品。2016年,海迅集团继续推行产业升级转型,积极调整企业战略;通过多维整合,产业布局涉及铁路、电梯、化工、金融、生态能源、农业机械等六大板块。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表示:未来,海迅将围绕打造“工匠海迅,科技海迅,产融海迅,生态海迅”多元化发展。依靠金融力量的加持,未来的海迅将成就上市企业孵化平台,构建起海迅系产业集群。我们期待海迅集团在下一个30年再创辉煌。海迅再出发,海迅在路上。

  海迅集团董事长仲跻和简介

  仲跻和,江苏海迅实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1959年生于江苏海安,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六级残疾军人,被表彰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首批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育对象、江苏省产业教授、南通市爱国拥军模范、2013年荣登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榜”。

  1978年12月至1983年12月参军,曾任班长、代理排长等职,七次荣获嘉奖;1979年考取军事院校,因病退伍回乡。1987年到乡办企业工作,先后任供销员、厂长。1992年企业股份改制后任总经理、董事长,其间曾任壮志乡政府乡长助理、副乡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

  平时爱好写作,在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已出版《梦已飞扬》、《男儿情怀》、《拈花一笑》、《职场答案》、《无意留痕》五本专著,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陈楚潺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限购之后房贷还会不会快速增长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一方面可以积极借助个人住房贷款更快地实现买房梦,更好地改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要科学使用贷款等手段,将个人和家庭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一般而言,每月还款本息总和不宜超过月收入的50%,最好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

IMF为何调高中国GDP预测

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报道,和IMF所作的“美国经济将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预测两相呼应,导致这样的判断在西方大行其道。然而,10月初IMF自己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却无可置疑地证明,IMF年初的这些预测是完全错误的。

港股市场将迎来持续投资机会

随着深港通的推出,沪港深三地统一大市场即将建立,机构投资者将迎来极佳的投资机遇。在国内流动性充裕、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化的背景下,内地大量资金将加速南下,港股市场短中期将迎来持续的投资机会。

用债转股国企混改可一箭三雕

债转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契机。以债转股的形式实现国企混改是一箭三雕的举措,既推动了国企改革,又降低了经济的杠杆率,而且还为民间资金提供了一个投资机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