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00:31 华夏时报

  广发行迎来熟悉水性的高管 国寿进入如何演绎跨界金融

  ■本报记者 蓝姝 广州报道

  尽管比老对手平安集团晚了6年才拿到一家银行的掌控权,但中国人寿意兴阑珊。就在董事长杨明生、行长刘家德的任职资格刚刚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时,筹划已久的国寿已经开始在广发行展开行动,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其掌控广发时代的跨界金融大戏。国寿的到来,使得保险与银行融合的跨界金融更加热闹,有了竞争和追赶者,平安不再寂寞。

  国寿模式跨界整合

  就在董事长杨明生、行长刘家德的任职资格正式获批后3天,广发行宣布与正式入主不久的大股东中国人寿携手打造电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这个平台的主要功能实际上就是中国人寿的电商平台账户“国寿一账通”与广发行的电子账户互通,实现银行保险账户互通。事实上,这项合作的基础性数据与技术准备早在5月份就已经展开了。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平安平安银行早期的“一账通”,实现一个账户,一个平台多个功能互相切换。

  尽管这只是一项跨界整合的基础性工作,而且老对手平安集团的“一账通”早已经顺应业务的发展及时代潮流进行了N个版本的升级,但对国寿与广发行的跨界整合来说,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基础性工作,是一切跨界金融整合及合作的基础,事实上,早在2006年,国寿就曾试图与广发行发行联名信用卡的方式进行跨界合作,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付诸于行动,亦与缺乏基础性的互联互通有关。

  一旦基础平台搭建完善,各项合作均可快速切入和开展,有关熟悉内情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在平安银行虽然先行6年, 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耗费不少时间。6年前,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培养用户和引导用户习惯,“一账通”打通通道容易,但难的是客户能真正转换业务创造收入,广发行尽管近些年来发展得慢些,但在净资本及资产规模上与平安银行差距并不大,在切入时点上,现在正是跨界金融合作最好的时代,有先行者的经验借鉴,用户已经是现成的,国寿可以少走弯路,一旦国寿广发行之间的跨界通道顺畅打开,协同效应体现出来,赶超平安的“时间不会很长”。

  熟悉水性的新高管

  在新东家即将开唱的跨界金融大戏里,对广大广发行员工来说,已经入场的银行新高管层亦是让他们有所期待的。新任行长刘家德是从花旗时代开始的广发行董事,任职广发行董事有10年之久,历经花旗时代中外资股东各种磨合与矛盾,可谓深谙广发行水性了。

  中国企业的重组“一朝天子一朝臣”成为惯例,对被重组企业员工们来说,最害怕和担心的是新来的重组方生硬将原来企业的所有业务及优势全部弃之不顾,而完全生硬移植和复制自己的模式,广发行在花旗进入早期已经有过切肤之痛,花旗几乎是按照自己把广发行变成其中国分行的目标诉求来改造,使得广发行原来的业务优势和惯性被割裂和停止。在中资股东的努力下这一局面最终被阻止,但广发行已付出了诸多代价,甚至资产规模被北京银行这样的城商行超越。

  显然,在经历和了解这一切的刘家德身上,广发行员工不用担心历史重演。事实上,在前任董事长董建岳发布告别信前夜,刘家德已经以行长身份在广发行一个中高层会议上进行了真情表白,他称对于广发行前景有充分的信心,他已经放弃了中国人寿方面的“党管干部”身份,以一个纯粹的职业经理人身份前来广发行。

  除董事长杨明生之外,另一位来自中国人寿的常务副行长张凤鸣亦任职广发行执行董事3年,充分熟悉和了解广发行,张凤鸣目前主要分管零售业务,他在不久前出席广发行零售业务部的“自在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寿已经在股权交割完成后全面开始了对于广发行的各项业务梳理,多项跨界合作已经展开,零售业务与保险业务方面有着广阔而充分的合作前景与空间。

  目前经济下行周期中各大银行对公业务普遍承受不良压力,广发行对公业务亦不例外,2015年在大幅度拨备后对公业务亏损50多亿,唯有零售业务风景独好,保持30%以上强劲增长。

  有关知情人士分析指出,在当前跨界金融合作潮流下,国寿入主广发行,零售业务的合作空间与模式创新最值得期待,相信国寿在这一块也会重兵布局。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限购之后房贷还会不会快速增长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一方面可以积极借助个人住房贷款更快地实现买房梦,更好地改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要科学使用贷款等手段,将个人和家庭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一般而言,每月还款本息总和不宜超过月收入的50%,最好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

IMF为何调高中国GDP预测

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报道,和IMF所作的“美国经济将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预测两相呼应,导致这样的判断在西方大行其道。然而,10月初IMF自己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却无可置疑地证明,IMF年初的这些预测是完全错误的。

港股市场将迎来持续投资机会

随着深港通的推出,沪港深三地统一大市场即将建立,机构投资者将迎来极佳的投资机遇。在国内流动性充裕、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化的背景下,内地大量资金将加速南下,港股市场短中期将迎来持续的投资机会。

用债转股国企混改可一箭三雕

债转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契机。以债转股的形式实现国企混改是一箭三雕的举措,既推动了国企改革,又降低了经济的杠杆率,而且还为民间资金提供了一个投资机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