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05:4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王晓北京报道

  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过热, 引发全国多地发布限购限贷规定,央行也吹风希望银行配合各地调控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10月12日,央行召集5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开会,讨论当前房地产信贷形势。

  “参加会议的主要是各行行长带队,个别银行是副行长,行里个贷部、资产负债部门的负责人陪同,级别很高。”有与会银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上述会议上,央行人士提出,房地产市场过热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稳定造成影响。当前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增长过快,有地区按揭贷款规模比去年末翻倍,也有地区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的90%。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据上市银行半年报统计,2016年上半年住房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46.58%。

  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的充足供应,支持房地产热潮的延续,居民房价收入比过高。央行人士表示,希望银行能统一思想认识,管理好各地分行的信贷节奏,配合各地政府做好房地产调控。

  几家银行负责人在上述会议上表态,住房按揭贷款整体风险可控,新增按揭贷款未过多流向热点城市。

  一位银行个贷部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鼓励居民消费的方向没错,但局部地区房价过快上涨,不利于引导金融服务导向。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从均衡信贷资源方面考虑,也确实应当引起关注。此外,国内外均有一些教训,如日本房地产崩盘,温州也曾因房价过高后暴跌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升高。“银行承担着执行货币政策的责任,局部不均衡,通过金融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另有国有大行研究人士表示,各地高价拿地现象频出,信贷投放大部分流向住房按揭,高层的担忧不无道理。尽管当前居民杠杆不高,但首付比例下调、银行自主定价下浮利率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存在非理性发展。“短期来看,部分地区房价涨得过快过猛,透支了一两年的发展。”

  有银行资产负债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较多来自银行系统,但银行多数在压缩地产开发贷款。“以前段时间上海高价拿地的融信为例,其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的公司债、SPV等渠道,银行信贷极少。”

  在国庆假期期间,全国超过20个热点城市密集出台限购限贷措施,包括提高首付比例至三成及以上、外地户口二套房限贷、超过二套房限购等。

  “按揭贷款的安全取决于未来房价的走势和居民收入水平,如果提高首付比例,利率理性定价,银行的资产安全边际就更高了。”上述银行研究人士称。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10月12日上午,上海银监局也召开会议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主要内容为对公房地产融资规范。

  此次央行吹风后,各银行是否会放慢按揭贷款发放节奏还有待观察。

  一位银行人士称,上述会议上并未发布具体政策和相关文件,希望各行自律,配合各地方政府发布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在银行信贷投放中,按揭贷款仍属相对优质的资产,多位银行人士表态仍会满足居民的正常住房需求,“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没有理由不做这项业务”,但会加大其中的资格审查。

  在限购限贷后,热点城市的按揭投放速度及规模不可避免受到影响。银行如何配置信贷资源?上述银行个贷部门负责人认为,绿色金融写入G20公报,看好绿色信贷的发展;各地重大基础设施也是优质项目,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此外,围绕科技创新领域,也能找到优质的信贷客户。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限购之后房贷还会不会快速增长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一方面可以积极借助个人住房贷款更快地实现买房梦,更好地改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要科学使用贷款等手段,将个人和家庭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一般而言,每月还款本息总和不宜超过月收入的50%,最好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

IMF为何调高中国GDP预测

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耸人听闻的报道,和IMF所作的“美国经济将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预测两相呼应,导致这样的判断在西方大行其道。然而,10月初IMF自己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却无可置疑地证明,IMF年初的这些预测是完全错误的。

港股市场将迎来持续投资机会

随着深港通的推出,沪港深三地统一大市场即将建立,机构投资者将迎来极佳的投资机遇。在国内流动性充裕、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和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化的背景下,内地大量资金将加速南下,港股市场短中期将迎来持续的投资机会。

用债转股国企混改可一箭三雕

债转股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契机。以债转股的形式实现国企混改是一箭三雕的举措,既推动了国企改革,又降低了经济的杠杆率,而且还为民间资金提供了一个投资机会。

0